烏克蘭南部俄羅斯佔領地區的赫爾松的新卡霍夫卡(Nova Kakhovka)水壩6日被炸後,聯合國安理會隨後召開緊急會議,俄烏雙方代表在會上互控對方是元兇。
烏克蘭駐聯合國大使基斯利茨亞(Sergiy Kyslytsya)在會議中指控俄羅斯試圖利用焦土戰術和洪水戰術摧毀烏克蘭土地,並指責俄羅斯在謊言的泥沼中掙扎。
針對俄羅斯指控烏克蘭在晚間11時,多次砲擊大壩,摧毀了水電站的液壓閥,導致大潰堤的説法,基斯利茨亞指出,俄軍已控制水壩一年多,砲擊很難直接炸毀水壩造成大規模災難。他表示,這是俄羅斯典型的作法,將自己的犯罪行為歸咎到受害者身上。
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涅本齊亞(Vasily Nebenzya)則反控事件是基輔的蓄意策畫,聲稱烏克蘭才是炸毀水壩的兇手,應「列為戰爭罪或恐怖主義行為」。他還指出烏克蘭南部指揮官克瓦爾邱克(Andriy Kovalchuk)曾在採訪中提及烏軍曾對攻擊水庫進行測試。
安理會其他成員並未表態誰該為這次事件負責,聯合國人道事務與緊急援助副秘書長葛瑞菲斯(Martin Griffiths)表示,聯合國將展開調查,收集水壩遭到破壞的情況和各項資訊。他補充,大壩遭到破壞是俄烏戰爭以來烏克蘭基礎設施被破壞得最嚴重的一次,將對成千上萬人和環境造成嚴重後果。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表示,核電廠目前沒有直接的和安全上的風險,但正在密切觀測情況;另外核電廠負責人也認為,現在還沒有受到威脅。
大壩被炸後果
位於第聶伯河上的新卡科夫卡(Nova Kakhovka)大壩,建於1956年,約30公尺高、長度約3.2公里,蓄水量相當美國猶他州(Utah)的大鹽湖(Great Salt Lake),也是新卡科夫卡(Novaya Kakhovka)水力發電廠的一部分。新卡科夫卡水力發電廠提供赫爾松、克里米亞半島用水,同時也為札波羅熱核電廠提供冷卻水,水壩自去年3月以來就被俄軍佔領至今。
烏克蘭水力發電公司Ukrhydroenergo負責人西羅塔(Igor Syrota)今天證實,與水壩相連的1座發電站已被“完全摧毀”,“無法修復” 。西羅塔說:“這個水力建築正被沖走。”
新卡霍夫卡(Nova Kakhovka)大壩被炸後,導致洪水傾洩而出,多個村莊和城鎮淹水,數萬人受到威脅。
烏克蘭內政部長克利孟科(Igor Klymenko)透過聲明表示,“截至目前,已有24個烏克蘭定居點被洪水淹沒”。
烏克蘭檢察總長柯斯汀(Andriy Kostin)稱,當局正從洪災地區緊急疏散逾1萬7000人,超過4萬人面臨被淹沒的危險。
除對俄烏雙方的軍事行動造成影響外,洪水也是一場「生態災難」,生態環境也受到巨大衝擊,影響恐持續數十年。潰堤後,大量洪水挾帶著泥沙席捲了下游地區,沿河濕地和入海口環境遭到破壞,沿河生態系統受到嚴重打擊,成千上萬的魚群與生態圈將死亡,第聶伯河左岸濕地的鳥類棲息地會被淹沒。河流周圍的動植物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烏國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警告,洪水可能對地區生態系統造成“長期且無法逆轉的傷害”。
“新卡科夫卡動物園的動物已遭不斷上漲的洪水滅頂。我們正目睹區域性生態滅絕,而非僅在烏克蘭境內。”
烏克蘭總統顧問薩里夫納(Daria Zarivna)還在社群媒體發文宣布,“爆炸導致150公噸機油流入了第聶伯河(Dnipro River)”,將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烏國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示,還有“超過300噸(的機油)恐會進一步泄漏”。
烏克蘭前生態部長塞梅拉克(Ostap Semerak)稱:「隨著河流氾濫,附近的石油設施和農場被淹,下游可能被農藥和石油產品污染,這些污染物未來幾天和幾週可能會流入黑海」,他認為這可能是烏克蘭自1986年車諾比事故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環境災難。
除了生態環境外,洪水將埋在河邊的數萬枚地雷沖走,因河水氾濫導致地雷散落,戰後排雷工作將困難重重,許多居民戰後返回家園後,面臨地雷威脅;大壩上游地區沒有受到淹沒的破壞,但恐怕會出現嚴重的缺水問題,該地區的小麥、玉米、向日葵等農業生產將受到重創。
烏克蘭內政部長顧問格拉申科(Anton Gerashchenko)在推特上PO出新卡霍夫卡大壩遭毀後模擬影片,並表示,破壞造成的洪水可能導致許多人死亡,讓下游居民流離失所,目前第聶伯河下游地區已經開始大規模疏散,北克里米亞運河也將陷入長期乾涸,並使目前俄羅斯佔領的烏克蘭東南部地區與克里米亞陷入「無水可用」的缺水狀況。
造成糧食危機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烏克蘭大壩被毀,給該國本就陷入困境的農業部門帶來更大壓力,同時也使全球穀物和其他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業是烏克蘭的主要收入來源。
錄像還顯示,糧食儲存設施被淹,而一些當地農民說,他們的土地灌溉要靠大壩攔截而成的巨大水庫。
據報道,烏克蘭佔全球農業出口的很大部分,俄羅斯2022年入侵該國導致穀物和其他農產品價格急劇上升,加劇了全球食品價格通脹,並加劇了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短缺狀況。農業占烏克蘭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基輔依靠這些收入來資助對俄羅斯入侵的反擊。
根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一家歐盟出資的機構和其他機構在1月份發表的一份報告,預計將受到大壩被毀影響的赫爾松、尼古拉耶夫和扎波羅熱地區,占烏克蘭農業產量的12%左右。根據該報告和當地農民的說法,該地區是蔬菜、大麥和西紅柿的特大產地。尤其是被佔領的克里米亞,也依賴大壩蓄存的水。
烏克蘭農業政策與糧食部說,初步估計顯示,赫爾松第聶伯河右岸約有2.5萬英畝的農田被淹,在對岸被佔領的一側,被淹農田“要多出好幾倍”。此外,這場災難將使31個所謂的田間灌溉系統斷水。農業政策與糧食部說,每個系統灌溉約140萬英畝的農田,這些土地本來可以生產價值約15億美元的穀物和油料種子,並強調稱,估計數字可能會有變化。
價格報告機構Fastmarkets的穀物分析師Masha Belikova說:“鑒於預期缺乏灌溉,如果今年夏天出現高溫天氣,那將是一場災難”。
水壩被炸牽動農產品期貨市場,周二小麥的期貨前市交易應聲上漲3.7%,隨後小幅回落,玉米期貨也上漲了1.6%。
誰是元兇?
外媒消息指,涉嫌炸毀水壩的是來自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Stavropol Krai)布瓊諾夫斯克市(Budyonnovsk)的俄羅斯第205機械化旅第1營,而下令的是該旅的指揮官馬卡列維奇(Oleg Makarevich)。
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表示,我們的情報局已經掌握了有關該營的犯罪初步調查與資料。
波多利亞克指出,該水電站的爆炸可能讓烏克蘭小幅調整反攻計劃,但戰略上並不會改變任何東西,甚至會激勵烏軍達成讓俄羅斯侵略者完全撤出烏克蘭的願望。
俄羅斯第205機械化旅第1營指揮官馬卡列維奇被指稱是下令炸水水壩的兇手。
烏國際法庭控俄為「恐怖主義國家」
烏克蘭6日在聯合國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上,就俄國長年支持親莫斯科的叛亂分子於2014年以飛彈攻擊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alaysia Airlines)MH17客機事件對簿公堂,並指控俄羅斯是「恐怖主義國家」。
據《路透》報導,國際法院6日舉行聽證會,由16名法官審理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指控,據了解,2014年馬航MH17客機在烏克蘭上空遭飛彈擊落,機上298人全數罹難,當時發動飛彈攻擊的叛亂分子疑為受到莫斯科資助,包含裝備與金援等。
《路透》指出,這次聽證會是去年2月24日俄羅斯發動戰爭以來,雙方首次在國際法庭會面,除針對2014年馬航事件外,聽證會上烏克蘭無所任大使柯尼夫契(Anton Korynevych)亦指控俄羅斯為恐怖主義國家。
柯尼夫契表示,俄國因為無法在軍事上擊敗烏克蘭,開始將目標轉到民用設施,烏克蘭赫爾松州「新卡科夫卡」(Nova Kakhovka)水力發電廠大壩攻擊事件就是最新的俄國恐怖主義證明,欲毀掉烏克蘭的一切,造成大量民眾疏散、生態破壞,並威脅到核電廠的安危。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布夜間談話時將此事件描述為「俄羅斯佔領者蓄意破壞水壩和水力發電廠其他結構的行為,相當於一顆大規模毀滅性環境炸彈。」並表示唯有解放整個國家才能保證不會出現新的「恐怖主義」行為。
談話中他也提到,烏克蘭檢察官已經與海牙國際刑事法院的檢察官接洽,讓國際司法參與這次水壩遭到破壞的調查。
專家:洪水影響戰局 拖慢烏軍反攻
由於近期烏克蘭反攻行動在即,專家分析,水壩被毀後引發洪水,多少會影響烏軍反攻腳步。
據《路透》報導,「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研究員巴瑞(Ben Barry)表示,考慮到俄羅斯處於戰略防禦態勢,而烏克蘭處於進攻,就短期來看,水壩遭毀發生洪水無疑對於俄羅斯有利,直到洪水消退為止,會使烏克蘭更難進行攻擊型渡河行動。
前波蘭軍事反情報局副局長馬提西亞克(Maciej Matysiak)指出,淹沒第聶伯河下游地區的洪水,將讓戰車等重型武器無法使用,時間可能至少1個月以上,這為俄羅斯軍隊創造一個有利的防禦態勢。
倫敦國王學院 (KCL) 國防研究系研究員米倫(Marina Miron)認為,水壩遭毀是戰爭的轉捩點,不過,俄烏雙方都認為水壩被毀有些好處。對俄軍來說,這麼作的理由顯然是為了阻止烏克蘭進攻,並在赫爾松一帶製造「人道主義活動」,讓當地人民需要疏散,烏軍也就無法在當地進行機械化作戰;對於烏克蘭來說,此事件可能提供基輔當局在發動反攻之際分散俄軍注意力的機會。
烏軍目睹俄軍被沖走
有烏克蘭部隊軍官表示,許多在第聶伯河東岸的俄軍士兵被洪水沖走,在混亂中喪生或受傷,或是事後逃離陣地。
據《CNN》報導,烏軍上尉波德里斯尼(Andrei Pidlisnyi)表示,當水壩在6日凌晨3點左右被破壞時,第聶伯河下游被洪水淹沒,烏軍駐紮的西岸地勢較高,但俄軍駐紮的東岸地區地勢較低,受洪水衝擊更加嚴重,不管是俄軍陣地、戰壕,甚至是他們居住的普通住宅,全都被洪水淹沒,「沒人能逃離洪水,俄軍當地部隊都被淹沒了」。
波德里斯尼說,在洪水一湧而出後,烏軍在現場利用無人機與目視方式觀察到事態的發展。他認為,此事件是俄羅斯人故意攻擊水壩,藉此破壞烏軍反攻行動,而在第聶伯河下游的俄軍沒有被警告,可能是俄軍高層為了「出其不意」,不讓行動被烏軍發現所致。
美國防長:諾曼底登陸與烏抗俄戰爭相比
今年諾曼底登陸79周年的紀念慶典,正值烏克蘭準備對俄羅斯的地面部隊發動反攻。6月6日,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法國諾曼底濱海科勒維爾的美國公墓舉行的法國和西歐從納粹控制下解放79周年紀念儀式上向美國老兵致意,並將諾曼底登陸日比作將烏克蘭從俄羅斯入侵者手中解放出來的戰鬥。
他呼籲各國在一個“主權和領土完整得到尊重”的世界中捍衛盟軍“閃耀的活力”為之奮鬥的原則。
“如果世界民主政體軍隊能夠冒着生命危險去爭取自由,那麼世界民主政體的公民現在肯定可以冒着失去安逸的風險去爭取自由,”他說。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將軍也參加了周二的儀式。他說:“和平與自由永遠都不是坐享其成的。和平與自由必須受到保護和珍惜,甚至有時為之奮鬥並付出鮮血。”
1944年的這次行動涉及超過15萬名軍人和5000多艘艦船和登陸艇。在諾曼底登陸期間,至少有12個國家參與了聯合行動,其中包括美國、加拿大和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