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努力加入北約的同時,也在烏克蘭的東部和東南部地區對俄羅斯展開反攻。美英法德在關機時刻送上重磅軍事援助。
北約峰會目前正在立陶宛舉辦。峰會期間,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宣布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而且第一批已經運抵烏克蘭。
馬克龍沒有提供進一步細節。但他說到第一批送交的導彈叫做SCALP,這是法國版暴風影導彈的名字,由英法聯合開發,可從空中發射,射程超過250公里。也就是繼英國之後,北約又一個國家向烏克蘭援助超出射程限制的武器。法廣在報導中說,這些導彈能覆蓋烏東被俄軍控制的地區,這種援助意味著烏克蘭戰爭要翻新篇章。
德國與英國也都在北約峰會期間宣布新一輪援助計劃。英國將提供更多「挑戰者2式」坦克砲彈,及超過70輛戰鬥與支援車輛。德國預計將提供7億歐元軍事援助,包括主戰坦克和步兵坦克等。
烏克蘭獲得的大殺器還不止這些。美國日前宣布援助集束炸彈後,中國軍事評論自媒體《矚望雲霄》分析說,這代表西方對烏克蘭的軍援進入開掛模式,美國為何下這個決心呢?其實目標非常簡單,就是要大量殺傷俄國有生力量,況且,俄軍在戰場上早已使用集束彈藥來對付烏軍。
《矚望雲霄》分析,美國軍援集束炸彈有幾層意義:首先,意味著美國面臨彈藥極度匱乏的問題,但這反而證明西方不會放棄軍援烏克蘭,而且現在開始打破各種援助禁忌,這必然會給俄軍帶來更多傷亡,甚至一定程度上改變戰場上的力量對比;其次,證明美國仍然是烏克蘭戰爭的掌控者,正在為烏軍定製更加適合當前戰況的武器;最後,證明西方追求在烏克蘭軍事擊敗俄羅斯的戰略目標,並願為此承受更大代價。
至於美國提供集束炸彈是否違反國際條約?其實並不違反,因為美國,俄羅斯,古巴,印度等主要集束炸彈的製造國,並沒有參加這個條約。
一直密切關注俄烏戰爭的推主「Alex Chen」10日發文說,「美國複查庫存後發現有300發萬集束炸彈,而不是200萬發,也就是說俄烏戰場上的俄軍每人能攤上『10發』。」這對俄羅斯來說又是一個噩耗。
未來俄羅斯不可避免要面臨人口短缺,特別是青壯年嚴重稀缺的問題。
據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11日通報,俄南部軍區 (SMD) 副司令奧列格·佐科夫 (Oleg Tsokov) 中將最近在扎波羅熱(Zaporizhia)的指揮所內被導彈擊中陣亡。立功的正是英國援助烏克蘭的暴風影。
戰爭研究所同時估算認為,烏克蘭在6月4日至9日的反共中,收復約253平方公里土地,而俄羅斯在今年1月1日至7月9日僅佔領392平方公里土地。
目前烏克蘭仍在持續激烈反攻。巴赫姆特目前是交戰核心。
總統澤連斯基則前往立陶宛,努力說服北約國家儘快接納烏克蘭。但北約領導人給出含糊的承諾,雖然強調「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Ukraine’s future is in NATO)」,但卻沒給出加盟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