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峰會第十五屆峰會於週三(7月12日)結束,七大工業國組織(G7)發表聯合聲明,將擬定一份國際架構,為烏克蘭提供長期安全保障。儘管烏克蘭加入北約沒有擬定明確時間表,但北約承諾,待戰爭勝利後立即啟動入會程序,在此之前,北約與烏之間將特別設立一個雙邊理事會隨時應對戰爭危機。所有這一切都讓俄羅斯暴跳如雷,稱北約的承諾將北約與俄羅斯推向戰爭邊緣。
北約峰會期間,各國領導人還就台海局勢進行了探討,這讓中共方面相當緊張且蠢蠢欲動。台灣國防部表示,中共於這兩天派出大量軍機擾台。
此外,俄羅斯地對空飛彈系統S-400近日遭烏克蘭海馬斯(HIMARS)標準火箭炸毀,這讓俄羅斯「最強防空」系統的神話一夕之間破滅。
G7工業國擬簽署國際架構確保烏克蘭長期安全
日前在立陶宛舉行的北約峰會,與會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發表聯合聲明,將擬定一份國際架構,為提供烏克蘭長期的安全保障鋪路。
綜合媒體報導,在立陶宛登場的北約峰會7月12日落幕,雖然烏克蘭暫時未能如願獲邀加入北約,但仍獲得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國家的安全保障及來自英、法、德等國軍備的大力支援,包括各式戰車與飛彈,而未來加入北約的障礙也一併獲得移除。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G7領袖在聯合宣言中提及將與烏克蘭合作,包括對烏的「雙邊長期安全承諾和安排」,旨在實現三大目標。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G7成員國發布支持烏克蘭的聯合聲明,「清楚表明我們將會長久支持。」
三大目標包括:確保可持續的力量,得以於現在保衛烏克蘭,並阻止俄羅斯未來的侵略;加強烏克蘭的經濟穩定和韌性;為烏克蘭因戰爭而產生的迫切需求提供技術和財政支持,並使烏能夠繼續實施有效的改革議程。
拜登還說,「我們不會等到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結束,才確保對烏克蘭的長期安全承諾。」
儘管對於等不到加入北約的明確時間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難掩失望,但這一趟仍是收穫滿滿。他表示,「我們從峰會得到什麼?我想我們獲得很大的積極成果。」
烏克蘭總統辦公廳主任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指出,G7聯合宣言對烏是「重要的勝利」。
北約:戰爭勝利後啟動烏入會程序 俄羅斯:將北約與俄推向戰爭邊緣
北約31國高峰會7月11日發布聯合公報,盟國領導人同意簡化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程序,並將為烏克蘭特別設立一個雙邊理事會。北約的承諾引發俄羅斯方面的反彈,認為將俄羅斯和北約推向「戰爭邊緣」。
7月11日,北約發布90點公報,內容涵蓋從巴爾幹半島、亞太到非洲的全球區域安全議題,以及從核子、化學武器到資訊安全等多面向安全威脅,其中最新共識在於提供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捷徑。
北約盟國領導人在會上持續承諾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及社會經濟援助,並正式同意簡化烏克蘭入會方式。
2008年,烏克蘭申請加入北約,被要求需達成包含許多改革目標的「成員國行動計畫」(Membership Action Plan),不過,本次峰會則放棄此項標準程序,改由北約外交部長定期評估烏克蘭的「年度國家計畫」(Annual National Programme)。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在記者會上表示,這將使烏克蘭入會程序「從三步變一步」,當盟國認為時機成熟時,就可直接邀請烏克蘭加盟。他強調烏克蘭在軍事現代化及改革貪污等方面的進展,使其入會條件與2008年時期已大不相同。
此外,盟國也同意為烏克蘭量身定製「北約-烏克蘭理事會(NATO-Ukraine Council)」,以共同決策與合作,並作為危機時的諮商機制。史托騰柏格強調北約與烏克蘭將以平等地位召開該理事會。
史托騰柏格認為,相比2008年烏克蘭今非昔比,目前與北約「非常靠近」,但他坦言,若烏克蘭仍在戰爭狀態,入會的時機就還未到。
對於北約的承諾,俄羅斯副總統、安全委員會主席梅德韋傑夫警告稱,俄羅斯和北約「已處於戰爭邊緣」。
克里姆林宮12日表示,西方打算向烏克蘭提供的安全保障將是一個嚴重錯誤,它將影響俄羅斯的安全,並使歐洲在未來許多年內面臨重大的風險。
俄羅斯外交部表示,北約峰會的結果表明該聯盟已經重回冷戰時期的計劃。
梅德韋傑夫發推文稱,新成立的「北約-烏克蘭理事會」「將因其中一方的消亡而不復存在」。
北約關注台海議題 中共派大量軍機擾台
「今天發生在烏克蘭的事,明天可能在亞洲發生。」這是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7月10日在總結成員國的共同憂慮時發出的警告。
7月11、12日在立陶宛舉行的北約會議期間,儘管重頭戲仍在援烏抗俄,但對於台海局勢,也備受成員國的矚目。就在北約發布公報後,台灣國防部偵測到大量中共軍機出現在台灣空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日報導,受俄烏戰爭影響,北約成員國間達到冷戰結束以來的最高緊密關係。
史托騰柏格早前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網站撰文說:「中國(共)政府對國外採取與日俱增的脅迫行為以及在國內實行的壓迫政策,處處都在對北約的安全、價值及利益構成挑戰。」
他指出,中共等獨裁國家正密切關注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並權衡發動進攻的成本和效益。
北約也在11日發表了措辭強硬的公報,同樣在表達上述憂慮時多次提到中共。公報指出,中共當局明示的野心,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體制性挑戰」。
北約認定,中共與俄羅斯深化戰略性夥伴關係、互相強化破壞國際秩序的企圖,與北約的價值和利益背道而馳。
北約與史托騰柏格均對於中共的對抗性言論和惡意造假訊息予以譴責。
公報指出,中共採用「廣泛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工具來擴大其全球影響力和力量投射,同時保持自身在戰略、意圖和軍事建設上的不透明」。公報呼籲中共當局「避免以任何方式支援俄羅斯的戰爭」。
中央社引述台灣國防部的消息,自北約發布公報後,台灣周圍的空域出現大量中共軍機。
台灣國防部指出,自昨天(7月11日)上午6時起至今天(7月12日)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38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西南及東部空域32架次)、共艦9艘次,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
俄羅斯S-400防空系統遭海馬斯炸毀 「最強防空」神話破滅
消息指,烏克蘭砲兵利用海馬斯(HIMARS)精準火箭,打擊了俄羅斯最先進的S-400(北約名為SA-21咆哮者)地對空飛彈系統。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7月11日,長期關注各地戰爭的「衝突報告(Clash Report)」推特指,烏克蘭部隊成功炸毀了俄羅斯S-400系統的5P85SM2-01飛彈運輸車,以及92N2E多功能雷達,這是海馬斯系統的戰績。
消息補充說,襲擊發生時,所有組員都在工作,他們全部陣亡。
S-400防禦性能超越美國?
據悉,S-400是世界上最具爭議的防空系統之一,俄羅斯將它捧上了天,西方曾經也頗為忌憚,但是近年愈來愈懷疑S-400的科技水準。
於1990年代後期開發的S-400在S-300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俄羅斯現役防空系統,其相控陣雷達具有多目標掃瞄功能,而飛彈尋標器具有主動導引段,不需雷達持續照明。
俄羅斯號稱,S-400防禦性能超過美國愛國者系統,具有高度抗干擾能力,最遠距離400公里、最高射高30公里,可以攔截彈道飛彈。
但在2019年,瑞典國防研究局對S-400的性能提出質疑,文章表示S-400的所謂「400公里防衛射程」並不具備,目前服役的S-400隻有250公里的防衛距離。至於相控陣雷達的性能,大約仍是1990年代的水準。
無論俄烏戰爭以何種形式落幕,俄羅斯武器恐怕不再受到國際客戶信任,官方說法與實際性能差別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