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7月12日以「對抗中國共產黨不力」為由,向國國務卿布林肯發出傳票,限其在17日前提供有關制裁中共的機密文件。有分析指,美國的一舉一動對中共的影響都很大。
外界分析,國會因「制裁中共力道不夠」而傳喚美國第二把手,實屬罕見。接下來,拜登政府會不會加重力道對中共出擊?中共在台海會不會收斂一些呢?
據美聯社報導,麥考爾12日向國務院發出傳票,要求其提供拜登政府有關中國計劃的機密文件。這些文件可能表明,在間諜氣球飛越北美敏感軍事地點後,美國國務院傾向於繼續與中共當局接觸,而偏離了制裁中共的計劃。
在中共間諜氣球今年2月飛越美國的事件發生後,美中關係一度降溫。雖然布林肯當時取消了對北京的訪問,但據稱,美國國務院仍想維持與中共的關係,包括推遲實施對中共與人權相關的制裁、出口管制和其它敏感行動,藉此控制該事件對美中關係的損害。
在此背景下,麥考爾今年5月要求布林肯主動提供「競爭行動」日程表,也就是拜登政府制定的反擊中共的機密行動清單,其中包括制裁中國企業和實施出口管制等。
布林肯6月重啟其訪華行動後,麥考爾再度表示,如果布林肯未能提供詳細說明對中共採取報復行動的文件,他將傳喚布林肯。眾議院共和黨第四號人物、紐約州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斯蒂芬尼(Elise Stefanik)當時也發聲明說,「拜登政府在全球舞台上的軟弱行動繼續替中共壯膽。」她並批評布林肯此行將使中共「繼續顛覆我們的主權合法化」。
麥考爾說:「鑑於國務院持續拒絕遵照我委員會對與中共有關的關鍵信息的緊急請求,所以別無選擇,只能發出傳票。」傳票要求布林肯在7月17日前提供相關文件。麥考爾表示,「國務院必須依法履行義務,進一步的阻撓和延遲將不會被容忍。」他想透過相關文件來證明美國務院故意放慢了懲罰中共的腳步。
但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反駁表示,麥考爾發傳票的舉措是無益的。米勒說,國務院自今年1月來已與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進行過49次互動,且提供了其他事項的文件。
米勒還提到,拜登政府對中共採取了創紀錄的制裁、出口管制和競爭行動。他與布林肯一同訪問北京時,面對來自中共官員的一再抗議,「布林肯向中共明確表示,我們堅信我們所採取的相關行動的正當性,並將在適當時繼續對中共施加額外的成本。」
對此,美國時政評論人藍述先生認為,美國國會對布林肯的傳票,不可能改變中共武統臺灣的野心,也不可能改變中共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支持。
藍述進一步解釋說:「因為中共的所有的這些做法都是基於所謂的『共產主義理念』的基礎之上的。共產主義的核心是革命的國際主義。用習近平今天的話講,那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用李長春當年的話講,那就是在全世界推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用毛澤東時代中共領導人的話講,那就是輸出革命。所以,中共今天的全球擴張,它是整個習近平左轉之後,向毛澤東時代、向文革時代迅速倒退的整個政治路線的後果。」
但也有觀察人士認為,中共多次在台海強硬挑釁,雖然本質上不會變,但是中共卻在關注著美國的一舉一動。「因為美國的任何舉動,對中共來說,影響都會非常大。中共即使嘴上強硬,但是心裡見機服軟。」
比如,中共駐美大使謝鋒7月12日就剛去了美國五角大樓,與負責亞洲事務的美國防高官開會,討論包括美中防務關係等事務。這也是自去年11月以來,五角大樓與北京的首次正式會晤,也是美中的首次防務接觸。而在這之前,中共一直以「美方未解除對其防長李尚福的制裁」為由,多次拒絕了美國提出的美中軍事高層接觸,為雙方設立護欄。
有觀點認為,美國有掐中共的咽喉,但並沒有把它掐死,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從經濟層面看,西方國家很多供應鏈依靠中國,所以暫時選擇去風險化而非脫鈎。
另外一點,俄烏戰爭拖住了美國及西方國家。美國正在規避風險,避免中俄聯盟來對付美國。所以要先解決俄羅斯的問題,並且建立自己的防線,強化與北約以及亞太國家在經濟和軍事上的聯盟合作,在戰略上提前做好準備,以應對中共。
還有,美國的機制是兩黨制衡,拜登政府也不敢太軟。就好像拜登在台灣問題上稍有措辭緩和,共和黨就派出重量級代表團訪台給予重磅承諾。拜登話一出口,相對的援台法案就會出來,因此拜登政府就要考量。而在共和黨的監督和推動下,很可能推動拜登政府對中共採取更加強硬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