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總統令,命令武裝部隊把選定的預備役人員轉入現役,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拜登在總統令中指出,根據《美國憲法》和法律賦予他作為總統的權利,有權增加必要的美國現役武裝部隊,以便在美國歐洲司令部責任區內和周圍有效開展大西洋決心行動。為了推進這一行動,拜登特此授權國防部長和國土安全部長,在一個範圍內,可更靈活的將預備役人員轉成現役。
對此,時評人唐靖遠表示,拜登簽署這個關於3000名預備役人員調配到歐洲去,他主要是在東翼。這個動作應當為的就是下一步的、有可能東翼的安全局勢會出現惡化而做的一個預防性的一各安排、一個未雨綢繆的動作。
他談到,「因為現在北約東翼面臨著兩個威脅:一個就是白俄羅斯公開地說,普京已在白俄羅斯有部署了戰術的核武器,這個是一大威脅;第二個就是瓦格納。瓦格納兵變以後,已經有一部分軍事人員到了白俄羅斯的這個營地。而且,瓦格納據說還在不斷地擴充。瓦格納會不會繼續參與到對烏克蘭的作戰呢?這個目前還是個未知數,但是,瓦格納在這集結以後,不能夠排除說在未來,如果普京和普里戈金達成了某種協議,那麼瓦克那可能會重新進入到烏克蘭的境內來參與作戰。」
「那麼這樣的話,北約東翼這邊是比較薄弱的一個地區。所以我覺得,拜登他簽署這樣一個命令,實質上是有加強整個北約在東翼的一個防守的力量。就是為未來有可能出現的這種某種惡化的情況做準備的這個意圖。」唐靖遠補充說。
近期,習近平不斷喊出「應對極端挑戰」,並且高調到兩個戰區視察,為台海備戰意味非常濃。而最新衛星照片也顯示,中共正在南海島礁擴建海軍基地,來容納更大的海軍艦隊。據美國軍事媒體的統計,中共的海軍規模仍在持續擴大。據《南華早報》報導,中共預計將在今年下水10艘新的軍艦,中共海軍軍艦下水的速度遠超港口建造的速度。這也顯示了中共快速擴張的野心。
另外,中共在台海的挑釁越加頻繁。外界一直有分析說,中共有想攻台的意願,但是沒有攻台的實力,因為戰爭一旦爆發,中共面對的不是一個台灣,也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美國,甚至歐洲。如果中共對一個國家動手,那麼就會按照北約的條款,視同所有國家被攻擊。
但是,外界仍可以看到,中共在軍事挑釁上並不收斂。就在7月11日一天,共機就出動了34架次軍機擾台,有29次都越過了台海中線。而近三天,中共軍隊連續在台灣以南舉行大規模海空軍聯合演習。
7月13日,美國海軍的一家反潛偵察機在飛越台海中線時,與中共軍機以無線電隔空對罵。有分析指,這可以看出中美在台海的軍事摩擦,隨時有擦槍走火的的可能。
日前,將要接替米利的美軍最高將領的布朗在聽證會上強調,他如果上任,首要任務就是印太地區的戰略部署。他提到,「美軍已將中共視為是美國的『步調挑戰』,就是中共軍力的發展步調已成為美國的軍力發展步調的衡量標準。」
而美國眾議院其實已經有所動作了。據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報導,「美國與中戰略競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和愛荷華州聯邦參議員恩斯特(Joni Ernst)13日呼籲五角大樓,「制定一項抑制中共導彈優勢的戰略,制定操作環太平洋火力的規則,在整個太平洋區域部署可信的和可負擔的戰鬥力,削弱中共的主場優勢。」
該委員會即將推出一項《2023年火力環法案》,評估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區打擊能力差距以及彌補這些差距的軍事需求。法案表示,美國在日本和菲律賓也可部署短程系統,而長程系統則可以部署在澳大利亞北部、太平洋島嶼和阿拉斯加,建立「火力環」,構成太平洋縱深防禦。
恩斯特說:「現在這個法案將啟動國防部的政策審查,包括在太平洋周圍部署導彈系統的潛在地點,和美國共同制定部署戰略的盟友名單。通過與盟友的協調,美國可以在整個印太地區開發和部署導彈,迫使中共軍隊陷入困境。因此,習近平在武力佔領台灣之前要三思而後行。」
另外,一項名為「移動衛士」的軍事演習也首次把重點放在了太平洋地區,正在為美國與中共的潛在衝突做準備。據美媒NBC報導,這次任務有來自7個國家的70架飛機和3000多名飛行員參加的訓練,是空中機動司令部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備演習。
就在美國增加對印太的部署之外,北約也勢必配合。近日,北約峰會的公報內容就包括了北約在亞太地區的角色。公報說:「印太地區對北約非常重要,因為這個地區的事態發展可能直接影響歐洲-大西洋的安全。」公報還強調了一個信息:北約將繼續與亞太四國夥伴——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韓國,加強對話和合作,應對共同的安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