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俄羅斯烏拉爾地區、世界最大鈾濃縮工廠發生爆炸,一人當場喪命,100人受傷。報導稱,俄羅斯戰略設施遭到破壞性襲擊。
綜合「新聞週刊(newsweek.com)」及英國《每日郵報》報導,7月14日上午,位於俄羅斯西部地區的烏拉爾地區一座名為烏拉爾電化學聯合工廠(The Ural Electrochemical Combine)發生爆炸,該工廠是世界最大鈾濃縮工廠,目前已知爆炸造成1人死亡,100多人住院。
俄羅斯當地媒體報導稱,擁有新烏拉爾斯克烏拉爾電化學聯合體的俄羅斯國家核公司Rosatom表示,一個裝有貧化六氟化鈾(depleted uranium hexafluoride)的鋼瓶於當地時間上午9點左右「減壓」導致「巨響」。
當地一個名為E1的新聞媒體報導稱,事故氣瓶突然「墜落」因而產生「巨響」。
當鈾濃縮時,會形成貧化六氟化鈾。Rosatom否認工廠外部有任何放射性洩漏,並指出貧鈾的放射性也低於天然鈾。
據稱,為避免造成恐慌並維持對俄羅斯當局有利的信息,俄羅斯媒體大部分以「減壓(depressurized)」或「巨響(loud bang)」等委婉說詞來代替「爆破(blast)」或「爆炸(explosion)」的說法。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在一份聲明中稱,事件「已迅速定位」,對附近居民也未造成風險,且發生事故的工廠背景輻射「符合自然值」。據稱,爆炸發生後,現場的工人獲得疏散,該工廠正在進行大規模清理工作,而對於爆炸事故的調查正在進行中。
《每日郵報》指,事件發生導致俄羅斯戰略設施遭到破壞性襲擊。該工廠提供俄羅斯近一半(48%)的鈾濃縮分離能力。烏拉爾電化學聯合工廠表示,該廠製造的濃縮鈾用於核電站,是世界上同類規模最大的工廠。報導稱,發電廠利用核裂變發電,但它不會像原子彈那樣爆炸。
事件發生後,附近居民被要求留在家中。新烏拉爾斯克市市長維亞切斯拉夫·秋門采夫(Vyacheslav Tyumentsev)告訴當地居民不要恐慌,並表示局勢「已得到控制」。
俄羅斯國家核公司Rosatom在聲明中時表示,當時一名65歲的「專用設備維護技術員」在這起「悲慘事件」中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