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始自2015年秋天的中英 “黃金年代” 早已風光不再。英國國會情報暨安全委員會(ISC)日前發布逾兩百頁的 “中國報告”,直指中共成功利用英中經濟連結政策來謀取自身戰略優勢,其威脅已滲透全英。
ISC還發現曾鼓吹英中關係進入 “黃金時代” 的前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以及前財政大丹尼·臣亞歷山大(Danny Alexander),雙雙在離開官職後轉任商業機構的高階職位,其中有部分為中共所策劃,目的是提高 “中國品牌” 的可信度。這一消息被英國媒體爆出,令外界大跌眼鏡。
據英國《衛報》(The Gardian)上周五(14日)報導,ISC根據掌握到的機密證據指出,卡麥隆卸任後被任命為10億英鎊中英投資基金的副主席,亞歷山大被任命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副行長,其中有部分是由中共政府安排,而這兩人都是開啟英中關係 “黃金時代” 計畫的核心。
ISC指出,卡麥隆和亞歷山大是英中關係 “黃金年代” 的重要角色,兩人接受任命的決定,完全誤讀中共政府投資英國、從而獲取全球技術主導地位的野心。ISC認為,英國對中共威脅的反應不夠充分,強調中共已深度滲透英國經濟產業。
香港末代港督克里斯·彭定康(Chris Patten)告訴ISC,中共政府可能覺得我們不是能完全信賴的 “有用的白痴”(useful idiots,冷戰時期用語,指盲目相信共黨的西方知識分子)。我認為,他們只把我們當作一個攫獲菁英的經濟機會,透過操弄所謂的中英關係:“黃金年代”,大致掌握我們的人,唆使去做他們想叫我們做的事。
報道說,中英的 “黃金年代”,始自2015年秋天,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
訪英期間,習近平前往白金漢宮會見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Elizabeth II)、在唐寧街10號會見英國首相卡麥隆,雙方簽署了多項協議。唐寧街之後稱,協議簽訂的總金額約400億英鎊,涵蓋核電、汽車、樂高樂園、中英電影投資基金、皇家埃爾伯特港口、醫療衛生、石油、游輪、保險等領域。但後來被媒體指英政府有誇大商業交易的嫌疑。
另外,習近平和卡麥隆在位於距離倫敦約60公里的首相鄉間別墅契克斯(Chequers)再次會晤,並進行了4個半小時的長談。會後兩人還前往英國傳統的酒吧,享用啤酒和炸魚薯條,體驗當地的酒吧文化。一時間,習近平和卡麥隆在酒吧舉杯的照片佔據了中英媒體的頭條。
也正是在這次習近平的英國之行,有着中共軍方背景的華為宣佈與曼徹斯特大學合作研究石墨烯的應用,共同開發信息通訊技術領域的下一代高性能技術,項目合作期初定為兩年。
習近平還出席了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並習近平為全球第1000所孔子課堂——奧特利爾中學(Otterier Secondary School)孔子課堂揭牌。
英國首相卡麥隆表示,(習近平)此次訪問,意味着中英關係進入 “黃金時代”。通過習近平的此次訪問,中英將開啟兩國關係的 “黃金十年”。
英國工黨時任影子內閣能源大臣麗莎·南迪(Lisa Nandy)表示,英國政府與中共有關辛克利角核電站(Hinkley Point C nuclear power station)的投資協議,被指 “可能危害英國國家安全”。另外,英國《觀察家》(The Observer)雜誌發表文章稱,首相卡麥隆和財相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史無前例地向中國叩頭,並表示這種外交恐慌將產生嚴重後果。
後來的事實發展也證明了,卡麥隆時期,大幅改善的英中關係每況愈下。英中兩國關係的發展從香港、西藏、新疆問題,又增加了國際間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中對抗、歐(盟)中關係、全球氣候變暖等新問題。
2022年11月28日,現任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在倫敦市政廳舉行的市長宴會上表示,儘管 “不能簡單地忽視中國(中共)在世界事務中的重要性”,但英中之間的 “黃金時代” 已經結束,英國將對華採取新的做法,並批評了中共侵犯人權的問題。
他警告,英國的對手們正在為 “長期” 做準備,英國也必須以 “更長遠的眼光看待中國(中共)”,“我們認識到中國(中共)對我們的價值及利益構成系統性挑戰,隨着它走向更強大的專制主義,這個挑戰變得更嚴重。”
據報道,亞歷山大目前仍是亞投行的政策和戰略副行長。於今年6月拋出辭職信引起轟動的亞投行前全球公關總監鮑勃·皮卡德(Bob Pickard)在推特表示,亞投行由中共黨員操控,內部有着可以想像到的最惡毒文化之一。
他還補充道,“很高興離開那個污水池”,指中共的駭客掌握銀行內部所有優勢,把一些董事會成員當作有用的白痴,“我認為我的政府(加拿大)不應該成為中共的工具”。
至於卡麥隆在投資銀行的計畫,則在倫敦和北京因香港問題撕破臉後,大部分已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