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2天、7月11到12號,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峰會(NATO,北約峰會)已結束。今年聚焦在正面對俄羅斯入侵的烏克蘭,大片烏國的城市在高強度砲轟之下已成為焦土廢墟。北約盟國沒有立即邀請烏克蘭加入,但作出重大決定,對她的安全等保障給出長期承諾。元首們在峰會公報中措辭嚴厲的指責中共帶來系統性威脅、將追責俄羅斯。場外花絮也很吸引人。
峰會首日聚焦烏克蘭
據NATO官網7月12號下午新聞稿,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對北約峰會的成果感到高興。他在會議結束新聞發布會上說,「過去兩天,我們做出了重大決定,調整我們的聯盟以適應未來」。他還說,「我們商定了北約自冷戰以來最詳細、最強有力的防禦計劃;加強國防投資;我們同意讓烏克蘭更接近聯盟,並加大長期的支持。」
秘書長表示,盟國必須確保戰爭結束時,烏克蘭的安全有可靠的安排。他對許多盟國現在承諾向烏克蘭提供長期安全援助表示歡迎。
據新聞稿,12號早些時候,秘書長在主持與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韓國及歐盟領導人的盟友會議時說,「北約是一個區域聯盟,但我們面臨全球性的挑戰」。北京的全球自信及莫斯科對烏克蘭的戰爭,需要北約、歐盟和印太夥伴之間更密切的協調,彼此將更加緊密地合作,堅定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北約將通過量身定製的夥伴關係計劃,加強與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韓國的關係。包括在海事安全、新技術、網絡、氣候變化和復原力等問題上的聯合工作。
據美國五角大樓11號新聞稿,斯托爾滕貝格在峰會第一天討論結束發表講話時說,聯盟領導人還批准了冷戰結束以來最全面的防禦計劃。「這些(計劃)目的在應對我們面臨的兩個主要威脅:俄羅斯和恐怖主義」。計劃要求30萬聯盟軍隊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包括大量的空軍和海軍力量。
他還強調,中共不是對手,「但北京日益增強的自信影響了我們的安全。中國(中共)越來越多地挑戰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拒絕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威脅台灣,並進行大規模的軍事集結」。盟國同意繼續共同努力,防止中共的脅迫行為。
北約滿血復活了
台灣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認為,這次北約可說是達到它歷史上最成功的一個階段,也是最負成效、而且最具體化地表述了歐盟未來的基本立場。「曾經被法國總統馬克宏說什麼一個腦死的北約,現在滿血復活了,而且我認為它現在已經是身強力壯。北約成功的組織了歐洲愛好自由民主的國家,對烏克蘭可說是做了最大限度的支持,能避免被俄羅斯所兼併。」
「履行了它在整個歐洲地區集體安全的任務。也是基於歐洲的共同利益,抵抗俄羅斯無端的入侵、對於烏克蘭主權的侵犯。它基本上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努力,而且也得到具體的成果。俄羅斯現在已經逐漸的潰敗,也就是北約的成功。北約這麼長久的歷史發展以來,這一次是取得了一個最高的成就。」
歷史性時刻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表示,今年的北約峰會代表著「歷史性的時刻」。他對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說,「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意義重大。你的領導力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我們支持你提出的,烏克蘭未來能夠加入北約的說法。」
拜登在twitter發的一段視頻中說:「今天七國集團成員發表了一份支持烏克蘭的聯合聲明,明確表示我們的支持將持續到未來,只要需要,我們就會一直在那裡。我認為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聲明,有力地表明我們對烏克蘭今天在捍衛自由和重建未來時的承諾。」
峰會結束後,美國五角大廈發布新聞稿說,總統拜登12號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表示「烏克蘭的未來取決於北約」。
拜登重申,美國及盟友在為烏克蘭加入北約開闢一條道路;正「盡一切努力」去支持;承諾長期努力為烏克蘭提供安全。「我們的支持……,它開啟了一個進程,……。我們將幫助烏克蘭在陸地、空中和海上建立強大的防禦能力」。
拜登與澤倫斯基會唔
鋒會結束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發布一段以烏國語的講話,並以英文發推說,
我們通過與各國製定協定……雙邊條約,繼續就烏克蘭加入北約過程中的安全保障達成非常成功的協議。維爾紐斯會議後僅一天,就有六個國家加入了我們昨天同意提供安全保障的世界七個最大民主國家的行列:捷克共和國、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和瑞典。謝謝你們!我有信心擔保的數量將會增加。……
當地時間12號傍晚約5時過後,澤倫斯基發推說,他與美國總統拜登的會晤已經開始。重點是安全性以及一切可增強安全性的。這將是有意義的。而在這之前,他仍然對北約未能為他的國家未來加入北約制定時間表、或提供具體細節感到沮喪。早前他發貼說(Telegram),這是「史無前例的、荒謬的。」
當天,澤倫斯基與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會面對話。米歇爾發推說,我們準備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我們支持澤倫斯基總統提出的和平方案。
「如果接納烏克蘭加入北約、或者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其實就意味著北約很有可能會直接地捲入與俄羅斯的戰爭之中。這無論是美國、德國,還是北約其他一部分國家可能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資深時政評論人士唐靖遠向本台分析,這是現在這個階段不可能同意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甚至沒有給出明確的加入時間表的最大、最根本的原因。
「不希望發生戰爭升級到整個北約與俄羅斯去直接地開戰。這是在二戰以後從來沒有過的一種戰爭形態。就是說,北約、或者北約的一部分國家去和一個核大國直接地爆發戰爭。這樣它會直接地引發兩個都擁有核武庫的軍事集團爆發直接的戰爭和衝突。這就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北約去除烏克蘭入約障礙
7月11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第一夫人奧琳娜•澤連斯卡 (Olena Zelenska)一同抵達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他與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eda)在盧基斯基廣場發言時,廣場擠滿支持他、熱烈歡迎他的民眾。
這次北約峰會首日11號的會議焦點就在「烏克蘭」。12號上午,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剛成立的「北約-烏克蘭理事會」首次會議前,以聯合新聞發布會方式歡迎澤連斯基總統出席維爾紐斯峰會。他在發言時說,普京總統入侵烏克蘭時低估了烏克蘭人民的勇敢、烏克蘭軍隊的勇氣以及烏克蘭政治領導層的決心。
北約盟國在過去一年向烏克蘭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支持。斯托爾滕貝格說,現在盟國「已經商定了一個由三部分組成的一攬子計劃;建立一個新的『北約-烏克蘭理事會』的多年實際援助方案,重申烏克蘭將成為北約成員,並取消對加入成員行動計劃的要求。將幫助烏克蘭從蘇聯時代過渡到北約的裝備和標準。並將使烏克蘭軍隊在北約內部完全協同作戰。」
這次北約盟國達成放棄要求烏克蘭履行所謂的成員行動計畫的要求。「成員行動計劃」就是東歐國家加入北約之前必須達到政治、經濟與軍事目標的一張清單。這實際上為烏克蘭移除了加入北約的障礙。
澤連斯基希望承諾文件
新聞會上,澤連斯基回答記者提問時以烏克蘭語說,「我們清楚地知道,夥伴們正在用武器幫助我們,這是一個生存的時刻,是我們需要的。現在有人害怕談論我們的成員資格,因為沒有人願意爆發世界大戰,這合乎邏輯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想讓每個人都明白,我們是文明的、合格的人。烏克蘭正在戰鬥,她真正明白,只要戰爭在我們領土上繼續下去,烏克蘭就不能成為北約成員國;這是絕對清楚的。我們已經可以聽到一些自信的聲明–當條件得到滿足時。」澤連斯基認為,那是在烏克蘭的領土上不再有戰火的時候。
答覆安全問題時澤連斯基說,「對烏克蘭最好的保證就是加入北約。在我們加入北約的過程中,我們希望得到安全保障,並永久擁有,這將使我們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更加牢固。我們希望將援助寫在文件中;今天的框架聲明和安全保證將為強有力的雙邊文件開闢可能性。」
宋國誠向本台分析,俄羅斯以北約東擴、而且是逼近俄國領土、急迫性的一種東擴,作為侵入烏克蘭的主要說辭、藉口。如果北約直接接受烏克蘭的加入,就等於坐實了俄羅斯侵略的藉口是存在的。所以美國或者北約在俄烏戰爭仍然持續的狀態下,暫緩烏克蘭入會的申請也是考慮到它的後果。
「一個後果是,這時候立即的讓烏克蘭入約,可能會更加刺激俄羅斯的侵略行動,現在俄羅斯已經在增調兵力投入戰場;另外一個考慮是,如果烏克蘭能夠贏得最後的勝利,北約來接納烏克蘭的入約,可能在整個戰略的思維上來講,會是比較不會製造衝突、也比較理性、不會滋生太多其他的困擾的一種考慮。」
「就烏克蘭的角度當然希望北約立即接受她入約,獲得北約第五條對烏克蘭集體防衛的責任。不過現在戰爭還在持續,所有的北約國家都要去支援幫助、乃至於出兵或是聯合對抗侵略的國家。那很可能會製造一個理由、誘使俄羅斯普京現在處於極度不安全和焦慮的狀態之下,說不定他就發動了即便是低當量的戰術核武,都會對歐洲整個地區造成一個很大的傷害。」
斯托爾滕貝格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歐洲正在進行一場全面的戰爭,包括對於北約盟國來說也沒有無風險的選擇;但最大的風險是如果普京總統勝利了。這正是北約盟國支持烏克蘭如此重要的原因;如果普京總統獲勝,對烏克蘭來說將是一場悲劇,對我們來說也將是危險的。」
「我們永遠不能允許莫斯科開始決定誰能或不能成為北約成員。北約盟國與烏克蘭將決定何時加入北約。莫斯科對此沒有否決權。」
他還說,「昨天,一組北約盟國成立了一個聯盟,為烏克蘭的F-16戰鬥機飛行員提供培訓。一些準備工作已經開始,訓練將盡快開始。現在最緊迫的任務是確保向烏克蘭的武裝部隊提供足夠的武器。」
「法國已決定交付遠程巡航導彈;德國昨天剛剛宣布一項新的大型一攬子計劃,包括更多的防空系統和裝甲車;美國宣布一系列新的彈藥和武器——許多其他盟國也發布了新的聲明。因此,最緊迫的任務當然是確保烏克蘭獲勝。因為除非烏克蘭獲勝,否則根本就不會討論成員國身分問題。」
俄國侵烏反促中立國加入北約
峰會首日會議上,北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歡迎芬蘭成為聯盟正式成員。斯托爾滕貝格表示,領導人期待瑞典在未來幾天加入聯盟。他與土耳其和匈牙利談判達成一項協議,接受了芬蘭和瑞典,打破了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加入北約的僵局。
事實上,長久以來芬蘭與瑞典採中立政策。是俄國入侵烏克蘭的舉動,引發這兩個與俄羅斯地理位置鄰近的國家決定加入北約。但隨後土耳其表示反對,理由是兩國過去庇護被土耳其認定為恐怖組織的庫爾德工人黨成員。
另一方面,白宮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和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在一次會議上討論了國防和經濟優先事項;一天前安卡拉決定支持瑞典加入北約。早些時候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表示,拜登政府將與美國國會協商,推進向土耳其轉讓F-16戰鬥機。外界分析,這與讓安卡拉鬆口有關。
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原是由30個國家組成的國際防禦聯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立。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由美國龐大的軍事及核導彈力量主導。
維爾紐斯峰會公報:必追責俄羅斯
7月11號發布的維爾紐斯峰會公報中指出,俄羅斯聯邦違反了有助於穩定和可預測的歐洲安全秩序的規範和原則。打破了歐洲-大西洋地區的和平。是對這個地區以及盟國和平與穩定最重大和直接的威脅。我們面臨的威脅是全球性的、相互關聯的。
公報說,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非法、無理、無端的侵略戰爭負有全部責任,這場戰爭嚴重破壞了歐洲-大西洋和全球安全,必須追究其全部責任。我們現在不會、也永遠不會承認俄羅斯的非法吞併,包括克里米亞。
俄羅斯的戰爭罪行和其他暴行不能逍遙法外,例如襲擊平民和破壞民用基礎設施,剝奪了數百萬烏克蘭人的基本生活環境,不能有罪不罰。必須追究所有侵犯人權和違反國際人道主義行為責任人的責任,特別是針對烏克蘭平民,包括強迫驅逐兒童以及與衝突有關的性暴力。
中共構成「系統性挑戰」
公報中說,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公開的野心和強制性政策,挑戰了我們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中國採用廣泛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工具來擴大其全球影響力和投射力量,同時對其戰略、意圖和軍事建設保持不透明。
中國(中共)的惡意混合和網絡行動及其對抗性言論和虛假信息,針對盟國並損害聯盟的安全。其尋求控制關鍵技術和工業部門、關鍵基礎設施以及戰略材料和供應鏈。其利用經濟槓桿製造戰略依賴,增強影響力;其致力於顛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包括太空、網絡和海洋領域。
公報說,中俄兩國不斷深化的戰略夥伴關係及其相互強化的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企圖,與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背道而馳。我們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發揮建設性作用,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發動戰爭,不以任何方式支持俄羅斯……。我們特別呼籲中國(中共)採取負責任的行動,不要向俄羅斯提供任何致命援助。
公報指責,中共在迅速擴大其核武庫並使其多樣化、不透明化、沒有誠意努力實現核軍備控製或降低風險。
公報說,我們還將繼續應對中國(中共)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的系統性挑戰。
同一天,中共駐歐盟代表團發聲明稱,中國堅決反對北約組織「東進亞太地區」,並聲稱,任何威脅北京權利的行動,都將面臨堅決回應。
「意味著中共一再、它們要做所謂超限戰的一個框架,所以它的威脅是全方位的、或者多領域的威脅。所以北約才會把它定義為系統性的挑戰,或者是系統性的對手。北約要採取東進的政策,當然就是聯合亞太的自由民主國家一起來圍堵中共;也就是北約把亞太的安全視同於北約自身的安全。」
「北約現在的質變和轉型集體安全的防衛,慢慢要去擴張或者是延伸到亞太地區,我把這個趨勢定義為北約東進;北約已經進入到所謂的北約全擴,地走到了一個全球安全或者至少是一個大區域的或是跨領域安全的任務。」
宋國誠進一步分析,就是因為中共的威脅是系統性全方位的、多領域的,所以北約才要東進。北約的所有成員國是必須集體行動的一個組織,所以所有的北約國家在配合北約的整體政策或是國家自己本身,對中共的政策都會雙向的趨於越來越強硬。
公報將令中共如坐針氈
「公報15次提到中共,而且措辭是空前的強硬。尤其是提到要向東擴展,跟日本韓國等亞太國家密切的合作。其實它是標誌性的一份文件,標誌著北約在從地區性的、單純的軍事聯盟性質的一個國家聯盟、集團,開始走向全球性的、而且是超越了軍事層面,演變為一個囊括政治、經濟、外交以及軍事在內的一個全球性的安全組織。」
唐靖遠指,這份文件基本上奠定了未來北約可以介入台海事務、或是南海等等事務的一個合法性的基礎。使得將來北約可以合理、合法的把北約的力量投送到印太地區。毫無疑問會促使北約對待中共的政策、它的基點會越來越趨向於強硬。「這讓中共非常的坐立不安、如坐針氈,也是讓中共最懼怕的一個問題。」
「這背後其實有兩個原因,一個毫無疑問是因為這場俄烏戰爭。因為所有的人都已經看清楚了,從戰爭爆發到現在一年多時間,中共和俄羅斯實質上他們是聯手想要來顛覆整個歐洲、包括在印太地區的整個國際秩序。」
「北約視為是一種最大的威脅,甚至他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中共在台海所造成的這種威脅等,它的利益對北約的影響也是屬於地區性的。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共對台海、對南海所做出的任何的挑釁和擴張以及它的威脅,都會直接影響到北約的利益以及北約的安全。所以,無可避免的北約它必然會把力量投送到印太地區,而且會趨於對中共是越來越強硬。」
鋒會前花絮 烏克蘭與台灣
鋒會前,當飛機即將降落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時,不少靠窗的乘客拿起手機拍攝跑道旁陸續映入眼簾的愛國者飛彈、凱撒自走砲等。原來,這場大型國際會議,參加的不僅是近40國領袖,還有某些國家的先進武器。
與會者有31個北約盟國,加上準會員瑞典、第2度受邀的日韓紐澳4個亞太國家。當地距離俄羅斯的小兄弟白俄羅斯邊界僅32公里,為了保護大批元首的安全,德、法、英等北約盟國紛紛派出軍隊和先進防空武器部署在當地。
中央社記者7月13日報導,相對於約1500名媒體記者加上各國代表團蜂擁而至,維爾紐斯居民則是大量「出逃」,當地街頭靜謐、行人稀疏,不少店家暫停營業。峰會志工說,平常城市裡的人又多又喧鬧,為避開交通管制和安檢,很多居民選擇出城休息兩天。
當地非常支持烏克蘭,大街小巷幾乎都有掛著烏國國旗的住家與店家。一家咖啡館門口貼的告示說,「如果你覺得普京(Vladimir Putin)很酷,不要進來」!一個機構窗前的跑馬燈文宣顯示,「讓下一次峰會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召開, ⋯。」
還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據報導,在當地最熱鬧的舊城區裡,5個月前開張的一家酒館大門上,掛著立陶宛、烏克蘭與中華民國的國旗。不少人詢問第3面旗是怎麼回事。店員表情很酷的說,「我們支持台灣,就這麼簡單。」
據報導,線上遊戲公司Warming總經理卡提那斯(Mantas Katinas)說,立陶宛的年輕人特別支持台灣,有一種對抗強權的驕傲感;但部分企業因中國貿易抵制而陷入困境,需要時間調適。他說,「當第一個總是比較困難」。
立陶宛是首個同意台灣代表處掛上「台灣」名稱的非邦交國,因此遭到中共「戰狼式報復」。也因此愈來愈多的立陶宛人開始「認識台灣」,當地已有名為「福爾摩沙」的台灣知名飲品「珍珠奶茶」店。
在這次會議的同時,俄羅斯發動本月第二次對基輔的襲擊。烏克蘭軍方表示,俄軍上週對整個國家進行了334次空襲。
未來,俄烏戰爭及台海情勢的發展,本台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