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德國央行在最新發佈的月度報告中要求該國企業必須削減對中國的投資。該行警告稱,過度依賴對中貿易,會導致德國的「商業模式面臨危險」。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報告指出,29%的德國企業從中國進口必需材料和零部件。如果這條貿易綫路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而中斷,企業的業務將面臨「重大損害」。因此,德企仍需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特別是對於很難替代的初級產品材料。
在這一嚴厲警告發出之際,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呼籲歐洲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她並表示,德國支持歐盟調查北京電動汽車補貼的做法。
在今年7月份,柏林採取新的對中戰略。當時企業已被告知,要減少對北京的依賴。當局警告說,如果它們成為地緣政治風險的受害者,政府不會買單。
《金融時報》指出,德國經濟在過去9個月收縮或停滯,可能會成爲今年表現最差的主要經濟體,原因之一包括德中貿易活動萎靡不振。
在周末接受採訪時,德國總理肖爾茨將德國的經濟停滯歸咎於「德國的一些出口市場,特別是中國的經濟疲軟。」他説,「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出口國來說,這會產生影響。」
目前爲止,中國是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但在疫情封鎖解除之後,北京當局沒能發佈推動經濟復蘇的政策。
德國央行指出,鑑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相關風險日益加劇,企業和政界人士有必要重新考慮供應鏈的結構以及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活動。
德國當局表示,40%的德國企業正在削減對中風險敞口,16%的企業也在考慮採取行動,但仍有超過40%的有關企業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當局鼓勵這部分企業重新考慮供應結構,並呼籲政府簽署更多自由貿易協定,力求供應多元化,遠離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