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宣布啟動針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一周後,法國9月20日公布了購買電動車獎勵政策的新規定,來限制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從中受益。此外,歐洲正採取措施應對依賴中國電池的風險。
為了鼓勵更多民眾購買電動車,法國政府目前為合格電動車的車主提供5000至7000歐元的現金獎勵。為此,法國每年耗資10億歐元。
根據2023 年第一季度的數據,法國支付的激勵措施中約有 40% 用於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因此,法國政府計畫改革這項激勵政策,“更有針對性”地發放補貼,以加強歐洲電池和電動汽車的生產。法國總統馬克龍還敦促歐盟實施類似措施,以支持歐洲的電池生產。
根據中央社的報導,法國財政部消息人士指出,由於歐洲製造電動車價格都不低,這項措施的1/3獎勵金將流向購買中國制電動車的車主。對此,法國總統馬克龍稱,希望確保現金補助不會流入中國車廠之手。
根據新規定,補貼將根據汽車所用材料、電池類型等進行打分。此外,還將參照一輛汽車從車間下線到交付用戶的整個供應鏈的“碳足跡”。
由於中國製造所需的能源仍主要依賴於煤炭,因此《日本經濟新聞》稱,“這套新規則幾乎將自動排除所有在中國製造的車型”。
法國政府將在12月份公布合乎新標準的車款名單。據報導,新的現金激勵措施將在2024年1月起正式實施。
法國宣布這項激勵政策新規,正值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對試圖靠低價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啟動反補貼調查之際。她稍早表示,“全球市場充斥了中國的廉價電動車,這些汽車的售價,由於巨額的政府補貼而被人為地壓低,這是對我們市場的扭曲”。
馮德萊恩同時強調稱,“歐盟對競爭持開放態度,但這不包括人為壓價的惡性競爭”,歐盟必須捍衛自身利益,以免受到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損害。
歐盟反思對中國電池的依賴
根據路透社獲得的一份歐盟報告,歐洲可能會像莫斯科入侵烏克蘭前依賴俄羅斯能源一樣依賴中國的電池和燃料電池。
這份歐盟報告稱,由於太陽能或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的間斷性質,歐洲需要存儲能源的方法,“這將增加我們對鋰電池、燃料電池和電解槽的需求,預計未來幾年將增加10到30倍。”
報告指出,如果不實施有力的措施,“歐洲能源生態系統到2030年可能以不同性質依賴中國,但類似於入侵烏克蘭前對俄羅斯的依賴程度。”
瑞士聖加倫大學經濟學家科齊(Guido Cozzi)對美國之音稱,歐洲已經依賴了中國的電池科技,不過現在開始擺脫依賴還不太晚,要快點行動。
科齊認為,西方應該在電池科技上合作,避免中國主導市場,“美國是最創新的國家,它有科技優勢。跨大西洋合作很重要。創新有規模效應,工作的大腦越多,創新流動就越快。”
事實上,歐洲正採取措施,發展自己的電池生態系統。2021年,歐盟委員會繼續批准了一項“歐洲電池創新“項目,以支持電池價值鏈的研究和創新,在未來幾年,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等十二個成員國將提供高達29億歐元的資金,並吸引90億歐元的私人投資。
今年5月,歐盟委員會批准了對西班牙的一項8.37億歐元的援助計畫,以支持電動汽車和聯網汽車產業鏈的電池生產。
法國5月開啟了首個電動車電池工廠,這是歐洲產業巨頭斯特蘭蒂斯、道達爾能源和梅賽德斯之間的合資企業。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在工廠開啟後的記者會上說道,“目標不只是電池工廠。我們需要控制整條價值鏈。我們不能完全依賴亞洲提供重要原料。我們還需要回收電池。”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