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歐洲網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家在歐洲
  • 資訊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希望之聲-歐洲網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家在歐洲
  • 資訊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希望之聲-歐洲網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聖伯納犬為何會成為瑞士國犬?有着怎樣的歷史淵源?

2022-08-27
類別: 文化歐洲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去瑞士旅遊,經常可以看到聖伯納犬(St. Bernard)的可愛形象,從毛絨玩具到郵票、T恤、日用品等,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聖伯納犬的脖子上系著一個小桶,桶身上還有一個瑞士紅十字徽章,這已成為它的標緻之一。在瑞士,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聖伯納犬的毛絨玩偶。早在1884年的時候,聖伯納犬於就被封為瑞士的國犬。為什麼瑞士人這麼喜歡聖伯納犬呢?

瑞士聖伯納犬

You might also like

聞名於世的奢華鐘錶——瑞士雅克德羅 (Jaquet Droz)(組圖)

聞名於世的奢華鐘錶——瑞士雅克德羅 (Jaquet Droz)(組圖)

2023-09-23
德國小費文化

德國小費文化

2023-09-14

什麼是聖伯納犬?

聖伯納犬屬於大型犬種,體形巨大,成年犬體重多在50至85公斤,甚至比一個成年人還重。它們的身高平均在70-90公分(0.7至0.9米)。它們的壽命一般在8至10年,還有活得更長的。其毛皮以白色為底色,夾雜着棕色的花紋。

聖伯納犬個性溫和,以雪地救護而聞名於世,是阿爾卑斯山山脈的搜救犬。聖伯納犬有着神奇的第六感官,憑藉極強的方位感和嗅覺,甚至能發現雪地20米以下的人,找到被雪崩所困的旅行者。

聖伯納犬像大多數工作犬一樣,很聰明,學東西很快。它們非常喜歡與人相處,懂得取悅主人,也非常保護它們所愛的人,喜歡戶外活動。

聖伯納犬屬大型犬種,非常喜歡與人相處(圖片來源:Pixabay)

關於聖伯納犬的歷史

位於海拔2,469米的大聖伯納山口(Great St Bernard Pass),有一條穿越意大利和瑞士之間的路線,在大約49英里長的路程中,除了夏季外,其它時間幾乎都是白雪皚皚。在這樣的環境下,對旅行者來說,徒步行走是非常困難的,許多人遭遇雪崩、迷路甚至喪命。為了幫助徒步旅行者,一位名叫聖伯納德·德·芒通(St. Bernard de Menthon)的修道士,建立了大聖伯納德修道院(Hospice du Grand-Saint-Bernard)和大聖伯納德(Grand-Saint-Bernard)臨終關懷中心,而修道院也扮演着招待所的角色,接待往來的旅行者。

大概在1660年至1670年之間,臨終關懷中心的僧侶們獲得了他們的第一隻聖伯納犬。據說當地的聖伯納犬最初從亞洲引進,是羅馬人帶來的獒式亞洲犬的後裔。關於聖伯納犬的最早文字記載,可以追朔到1707年的一份備忘錄文獻,描述了當時聖伯納修道院曾經飼養過這種狗。

圖為:聖伯納德大山口上的古徑和旅舍(圖片來源:wikimeida commons/CC BY-SA 3.0)

從看門狗變成搜救英雄

修道院的僧侶們飼養聖伯納犬,原本是用於在這個偏遠地區拉車、運載補給品和看門使用,到了1750年後,他們很快就發現體格壯碩的聖伯納犬經過專業訓練後,可以憑着靈敏的嗅覺,穿越深厚的積雪去追蹤人的氣味,找到迷路的雪地旅行者。聖伯納犬還可以幫助旅行者掃清道路,並通過舔他們的臉或依偎在他們身邊,來溫暖、喚醒他們。巨大的體型,可以輕鬆將傷者背到安全地帶。於是,這種犬就被用於在暴風雪過後執行山區的救援任務,它們成為了阿爾卑斯山區的救難犬,拯救不少登山人士。

在接下來的 150 年的時間裡,聖伯納犬在大聖伯納山口進行了數千次救援任務。經常是兩到三隻狗一起行動,很快就能發現埋在地下的旅行者,之後扒開積雪,用它們的身體溫暖傷者,使其恢復知覺。與此同時,另一隻狗會迅速跑回臨終關懷中心,提醒僧侶們發現了被困的旅行者。

瑞士人耳聞目睹了聖伯納救援犬的義舉,它們拯救了數千人的生命。

神秘的傳說故事:偉大的救援犬巴里(圖片來源:Pixabay)

傳奇的救援犬——巴里

說起聖伯納犬,就不得不提到傳說中名為巴里(Barry)的狗,從1800年到 1814年,巴里在該臨終關懷中心擔任救援犬。據記載,巴里曾經救過41個人的性命。巴里還將凍僵了的小男孩救出了雪山,並將他背回了修道院。

但是關於這條英雄狗的死亡卻有不同的說法,有一種說法是,它救助的第41個人,是一個在押解途中逃脫的犯人。暴風雪後,巴里和它的夥伴們找到了這個犯人,並把他從雪堆中刨了出來,之後巴里習慣性地用自己的身體來溫暖他。然而,當這個逃犯蘇醒的時候,發現自己被一個大傢伙牢牢壓着動彈不得,他當時可能以為巴里是條狼,或者是為了避免再次被抓鋪,竟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巴里在12歲的時候光榮退休,一個修道院的僧侶帶着他回伯爾尼頤養天年,直至1814年去世。瑞士人為了紀念巴里,1815年,將巴里的遺體製成了標本,在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至今仍保存在那裡。

瑞士人為聖伯納犬建立了巴里基金會

為了保護這種瑞士傳統的犬種和紀念英雄狗巴里,2005年4月,在瑞士南部瓦萊州的馬蒂尼(Martigny)成立了巴里基金會(Barry Foundation)。如今,巴里基金會以博物館的形式對外開放,目的在於延續瑞士重要的文化資產。這裡展示了許多關於聖伯納犬的圖片和相關陳列品,一樓還規劃成培育狗的犬舍,民眾可以購買認養。參觀者不僅可以觀看、接觸這種可愛的大狗,還可以和狗狗一起在阿爾卑斯山山腳下散步,有機會和它們更多親近。

脖子上小桶的秘密

在許多明信片或廣告宣傳單上,經常能看到聖伯納犬的脖子上掛着一個小桶、披着瑞士國旗圖樣的救生小包。有人說,這個小桶裡面裝了烈酒,當狗在嚴寒山區搜救到受困者的時候,便能讓人喝口酒暖身。事實上,並沒有這種說法的歷史記載。另一種說法是,小桶里裝了食物和水。

脖子上掛個小桶的做法,可能來自於1820 年,17 歲的英國畫家埃德溫·蘭西爾 (Edwin Landseer),在一幅名為《阿爾卑斯獒犬讓一位陷入困境的旅行者復活》的畫作中,描繪了一對聖伯納犬搜救雪山受難者的情形,其中一隻狗的脖子就掛着小木桶。這個形象令人記憶深刻,因此這個做法也一直流傳至今。

瑞士聖伯納犬

現在雪地的救援工作,已由直升機來完成,聖伯納犬也成了寵物犬。曾經幾百年的雪地救援文化,傳承着聖伯納犬的忠心與愛,還有對拯救生命的忠誠,令人心懷敬佩和感動,這也是瑞士人把它們視為瑞士國犬的原因。

相關連接:

瑞士旅遊:8種可以買到便宜火車票的方法

瑞士工資驚人! 不同職業的薪資是多少?

離開瑞士後 依舊令人念念不忘的幾件事

瑞士12樣物美價廉的東西

相關文章

聞名於世的奢華鐘錶——瑞士雅克德羅 (Jaquet Droz)(組圖)

聞名於世的奢華鐘錶——瑞士雅克德羅 (Jaquet Droz)(組圖)

2023-09-23

瑞士的雅克德羅(Jaquet Droz)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鐘錶品牌之一,迄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其...

德國小費文化

德國小費文化

2023-09-14

小費文化在德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儘管在歷史發展中,這種習俗曾經受到質疑,但是德國小費文化一直延續至今,...

西班牙飲食文化:餐巾紙用完扔在地板上

西班牙飲食文化:餐巾紙用完扔在地板上

2023-09-10

西班牙擁有豐富的飲食文化,不同地域之間也存在着很大差異。在酒吧里,站着享用Pintxos(在西班牙酒...

歐洲蕾絲——難以拒絕的美麗和驚艷!

歐洲蕾絲——難以拒絕的美麗和驚艷!

2023-08-23

蕾絲(lace)給人以精緻、高雅、夢幻、朦朧之美。在人們的生活中,處處可以見到蕾絲的身影,它們出現在...

下一篇
拜登政府添堵?美聯儲鮑威爾暗示持續「熬鷹」

拜登政府添堵?美聯儲鮑威爾暗示持續「熬鷹」

編輯推薦

巾幗不讓鬚眉 意大利女總理俄烏戰爭周年之際訪問基輔

巾幗不讓鬚眉 意大利女總理俄烏戰爭周年之際訪問基輔

2023-02-22
後疫情時代 美高科技行業進入新的輪迴

後疫情時代 美高科技行業進入新的輪迴

2023-01-23

熱門文章

  • 2022精選9大德國聖誕市集

    2022精選9大德國聖誕市集

    646 分享
    分享 258 Tweet 162
  • 不在西班牙工作也能生活在西班牙?西國政府推出新種類簽證

    644 分享
    分享 258 Tweet 161
  • 法國傳統服飾趣聞:扣子越多越有錢

    639 分享
    分享 256 Tweet 160
  • 2022歐洲最美麗的10個聖誕市場

    620 分享
    分享 248 Tweet 155
  • 2023年歐洲生活成本最低的20個國家排名

    613 分享
    分享 245 Tweet 153
希望之聲-歐洲網 SOH Media ( EU ) LTD

我們的宗旨是提升您的生活品質,為您介紹最具價值的生活資訊,幫助您更加了解歐洲,更好地融入歐洲主流社會。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資訊歐洲
  • 家在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 2022 希望之聲-歐洲網.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資訊歐洲
  • 家在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 2022 希望之聲-歐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