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
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於1386年開工建造,歷時600年建造完成。600年是個什麼概念呢,從明朝第一個皇帝朱元璋洪武19年開始到文化大革命。
1386年,米蘭第一位公爵吉安·加萊亞佐·維斯孔蒂(Gian Galeazzo Visconti )為了向上帝求子,開始興建這座教堂。1805年拿破崙征服意大利時,還曾在此舉行了加冕儀式,到1965年教堂最後一面銅門安裝完畢,大教堂的建造歷史才算結束。
由於大教堂修建時間跨度很大,建築風格也有變化。開始是哥特式風格,隨着文藝復興又多了佛羅倫薩風,再經過17-18世紀趕上了巴洛克,最終的大教堂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複精美,是文藝復興時期極具代表性的建築物。
更為神奇的是,二戰期間,米蘭遭受了嚴重的轟炸,大量建築物被毀,可是米蘭大教堂卻奇蹟般的留存了下來,而且並沒有受到根本性的破壞!這就是神給予的庇佑吧。
精美絕倫的建築
米蘭大教堂整個外觀極盡華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歐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築,有“大理石山”之稱。
大教堂在裝飾及設計方面,顯得相當細膩,極富藝術色彩,整個教堂本身就可以說是一件藝術品。
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築的特點之一,米蘭大教堂可以說是把這個特點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外部的扶壁、塔、牆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劃分,整個外形充滿着向天空的升騰感。教堂內外牆等處均點綴着聖人、聖女雕像,共有6000多座,僅教堂外就有3159尊之多。
米蘭大教堂長158米,最寬處93米。塔尖最高處達108.5米。總面積11700平方米,可容納近4萬人。
教堂內共有4座大型風琴,造於1542年,1939年擴充,成為一個有180個調音器、1.3萬個音管的大風琴,也是意大利最大的風琴。
教堂內部依靠兩邊的玻璃花窗採光,共有24扇,高約20米,主要以聖經故事為主題。教堂內還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玻璃彩窗。這些玻璃花窗造於500年前,至今仍然光彩奪目。
教堂屋頂上還有一小洞,地上固定着一根金屬嵌條,每天中午陽光由小洞射入,正好落在金屬條上,被稱為“太陽鍾”,建於1786年,300多年每天都可準確地標出正午時分。
米蘭大教堂最不能錯過的地方是教堂的頂層,頂上縱橫交錯着33座石橋,連接堂頂各個部分,登上堂頂可鳥瞰全市風光,在晴朗的日子裡,還可以看到遠處綿延到馬特峰的阿爾卑斯山脈風光。教堂頂聳立着135個尖塔,每個尖塔上都有精緻的人物雕刻。尖塔之林直立挺拔,給人以飛騰升華、超脫塵世之感。
聖物
米蘭大教堂的聖物是一顆釘子。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時,用了三顆釘子,米蘭教堂的這個釘子就是其中一顆。每年,人們會將它取下來朝拜三天。15世紀時,達芬奇為了取送釘子,於是發明了升降機。
一座特殊的雕像
在教堂的南耳堂中,矗立着的一座有點令人毛骨悚然的雕像。這座大理石雕像名為聖·巴塞洛繆(St. Bartholomew),也譯為聖·巴多羅買,他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曾在公元1世紀把基督教傳入了亞美尼亞。他在亞美尼亞的Albanopolis以身殉教,還遭受了極為嚴酷的刑罰——剝皮。整張人皮被活活剝下後還被倒釘在十字架上。所以雕像的肩上批的不是長袍,而是他的人皮,他左手緊緊握着《聖經》。
在梵蒂岡米開朗琪羅的名畫《最後的審判》中那個從天而降宣布審判的人就是他。在許多宗教雕塑中,他也經常以手持剝皮刀的形象出現。
這幅雕塑的作者是Marco d’Agrate,完成於1562年。雕塑人物眼神堅毅,目視前方,不得不驚嘆作者的巧奪天工,能夠將人體的肌肉與血脈經絡雕刻得如此精細,更感嘆於聖徒為法殉道的精神。
米蘭大教堂伴隨着歷史走過了幾百年,見證了世事的興衰,如今,這座教堂已經不僅僅是宗教精神的象徵,更成為了米蘭的象徵。來到米蘭,一定要參觀一下這個宏偉的教堂,給身體和心靈一次震撼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