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考古記載,早在數千年前,神秘的瑪雅人已經開始食用巧克力了,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飲用巧克力。瑪雅人把巧克力做成一種名為xocolatl的飲料,配方是:可可豆、烤玉米、辣椒和熱水。是否讓您覺得,這個擁有超級智慧的民族好像沒怎麼在吃上用心?姑且不評論這個食譜,反正瑪雅人對於巧克力是非常識貨的,可可豆在那個時代曾被作為貢品和貨幣使用。
阿茲特克人(公元1200年-1500年)在食用巧克力方面多了些創意,除了巧克力冷飲和巧克力糊之外,他們還曾把巧克力製成香料,用來給肉類調味。跟瑪雅人一樣,阿茲特克人也把巧克力當作是一種珍貴的食品,在很多祭祀儀式上都少不了它。
巧克力漂洋過海來到歐洲的具體日期如今已無從考證,傳說中是在1528年,當西班牙人埃爾南·科爾特斯征服了阿茲特克人之後,巧克力被當作珍貴的禮品帶回西班牙獻給國王查理五世。直到這時,巧克力還只是一種味道偏苦辣的飲品,跟我們今天吃的巧克力相比差別還很大。但是巧克力在歐洲的輝煌之路即將要開始了。
1534年是人類巧克力文明第一個里程碑,西班牙彼德拉修道院的僧侶做出了第一版“歐式”巧克力飲品,裡面用香草和蜂蜜取代了辣椒,巧克力終於有了甜味!真難以想象,這發生在巧克力進入人類食譜的一千多年以後。

很快的,巧克力飲品在西班牙貴族中流行起來,被改良後的標準配方是:可可豆、肉桂、肉豆蔻、熱水和糖,聽起來挺簡單,但是這個配方被西班牙當作秘密一樣保守了近一個世紀。直到1606年,意大利商人直接從中美洲進口了可可豆,終止了西班牙人在歐洲對巧克力的壟斷,也讓巧克力開始在歐洲其它國家盛行。
161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與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三世的女兒安妮大婚之際,安妮把巧克力作為新婚禮物送給路易十三。巧克力就以這樣浪漫的方式進入了法國皇宮,並且迅速風靡法國。在路易十四、 塞維尼夫人和瑪麗·安托瓦內特皇后等歐洲風雲人物的青睞下,巧克力在歐洲人心目中的地位更上一層樓,成了集美味、尊貴和時尚為一體的稀罕東西 。
到了1828年,荷蘭人Van Houten發明了使用液壓機製造巧克力粉的方法,巧克力從此進入了工業時代,而且由於機械化帶來的價格下降,它讓更多的歐洲人有機會嘗到它,也讓越來越多的人迷上它。

英國人約瑟夫-弗萊在1847年將巧克力帶入一個新的決定性階段:他發明了可咀嚼的板塊狀巧克力, 通過將巧克力粉末與液體混合,然後把混合物倒入模具中使其冷卻凝固,就變成了可食用的巧克力板塊。這個發明簡直是在誘導人養成吃零食的習慣!這還不算, 瑞士人丹尼爾·彼得(Daniel Peter)想到了將巧克力和牛奶混合。經過多次試驗後,他找到了合適的混合物,終於在1875年成功地製作出牛奶巧克力——一個經典的巧克力品種誕生了。4年過後,另一個瑞士人羅道夫·林特(Rodolphe Lindt)發明了精鍊技術,他讓巧克力變得香氣濃郁,入口即化。說實在的,有幾個人可以抵擋得住這種誘惑呢?
近一個多世紀以來,巧克力已經征服全世界,而歐洲巧克力品種更是越發的精細,如瑞士的牛奶巧克力、比利時的果仁糖巧克力(pralines)和意大利的榛果巧克力(giandujas)都是巧克力品種中的經典之作。 也許這篇文章影響了您的節食計劃,非常抱歉!
讓我們一起期待下一個巧克力創新的來臨吧。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