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大多都會回答不喜歡甚至討厭。但如果說全世界有個國家,小孩很喜歡上學,也感到很開心,你知道是哪裡嗎?
那就是荷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針對29個發達國家做調查,報告顯示荷蘭兒童最快樂,高居第一名。荷蘭學校環境溫馨、老師和善,並注重孩子的情緒感受。在快樂的環境下,荷蘭在Pisa測驗中的數學、科學、閱讀三項平均成績為第三名,僅次於芬蘭和加拿大。所以說,荷蘭兒童不僅快樂,學習表現也不遜色。

不爭第一、不比較、自然快樂
荷蘭教育雖然自由,卻不放任,小學沒有統一教材,但政府會定期派督學到校確認教學品質。低年級的孩子通常都在玩樂中學習,不太有考試和作業,中高年級的孩子也沒有太多課業,但會定期評測。
荷蘭學生在小學畢業時也會有全國性的考試,成績好壞,對未來升學也有很大影響。雖然有考試,但為什麼學生壓力卻不大?那是因為荷蘭教育注重多元的價值觀,會讀書不代表最優秀,上大學並不是高人一等。教育部甚至明文規定不能排名次,沒有所謂“班上第一名”的目標可以追求,這對中國人來說可能難以想像,因為荷蘭人不希望孩子因為自己某些科目不好,就否定自己的其他長處。
不但如此,不及格、留級、降級也是家長和小孩都能普遍接受的事實。即使孩子資質佳,但身體協調性和肌肉發展未達同齡水平,老師也有可能建議留級,家長也能欣然接受。因為荷蘭父母認為,欲速則不達,急着升年級跟不上沒有意義,倒不如慢慢來,開心童年比較重要,沒什麼大不了,晚一年沒有關係。

荷蘭教育水平
荷蘭的孩子雖然快樂,但能力可不輸其他國家,荷蘭在許多教育領域的排名都名列前茅。世界經濟論壇已將荷蘭列為世界第三大受教育國;在享譽全球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設計給15歲青少年的國際學生能力Pisa測驗中,荷蘭被列為表現最高的國家之一;25 -64歲之間的荷蘭人中三分之一擁有大學學位,大大高於經合組織24%的平均水平。荷蘭在教育機會均等方面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且13所由國家資助的荷蘭大學,均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前茅。

荷蘭有很多種學校可以選擇,採用的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例如在採用蒙特梭利教育(Montessori)的學校里,孩子們被教導要變得獨立自製,並按照自己的步調安排工作;在採用道爾頓計劃(Dalton Plan)的學校中,孩子學會制定自己的現實計劃和時間表,並以小組的形式開展項目;在耶拿普蘭(Jenaplan)的學校中,學校被認為是一個由兒童、老師和父母組成的社區,強調共同責任;而採用華德福教育(Waldorf)的學校非常重視自然教育,主要通過故事、詩歌、獨奏會和戲劇進行教學。
荷蘭也有雙語學校、國際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
荷蘭教育確有其過人之處,孩子在無憂的童年中成長,還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荷蘭教育的方式,真值得國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