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國高中的水平到底比西方高中的水平高多少,我一直沒有找到有說服力的依據。現在有了一個機會,我兒子今年在瑞典高三畢業,即將進入大學學習。我拿國內2021年的高考題來問他。
我選的是2021年中國大陸全國高考試卷一,數學卷的第22題,就是最後一題,通常也是最難的一題。
兒子看了題和答案,說這道題的難度相當於瑞典高中的“數學5”的A級題,就是最高等級的題。瑞典高中數學分5級,“數學1”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課,也有全國統考,這在高一就完成了。“數學2”到“數學5”,就是針對不同專業適用不同級別的數學課。因為瑞典高中就分專業了,首先分為6個系: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經濟、科技、藝術。每個系裡又分幾個不同的專業。這樣在高中就有近20個專業方向。
拿他們科技系的信息媒體專業來說,數學2和數學3都是專業必修課,數學4和數學5是選修課,但是如果報考的是大學裡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就必須有數學4的成績。
剛剛提到的那道高考試題,屬於數學5的內容。兒子感覺是可以做出來的,也許不能全對,但拿一些步驟分是可以的,這就說明,國內高中數學的難度確實比瑞典高中的平均水平高出幾個檔次,達到了瑞典高中最高難度的數學水平。
但這恐怕不是一個令人驕傲的事情,因為這意味着國內大量高中學生把精力耗在他並不會用的專業科目上。為了提高總成績,他不能放過任何一道題,那他就必須下工夫去準備,去做題,特別是當他不擅長數學,他就要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但這些精力和時間的耗費,除了對高考有用,對他將來的學業和就業都不會有任何幫助。從長遠看這就是浪費了他的精力和時間,也浪費了社會的資源。

也許瑞典的高中生只有10%會選修“數學5”,那另外90%的人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學他們感興趣的科目,所以瑞典學生相對於國內學生更輕鬆,其中一個原因是高中體系的設計就讓學生們少做了很多無用功。
我無意探討國內高考制度是否應該取消,但是因為體系設計而造成的資源浪費是應該避免的,像瑞典這樣的提前細分專業,就值得借鑒,這更節約社會資源,學生也相對輕鬆,有時間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和創新能力或參加活動鍛煉身體。
前幾天在微信群里看到一段衡水中學的學生“立志”演講視頻,特別是那句“農村的土豬立志去拱城裡的白菜”的宣言,更是引發了網友們廣泛的爭議。很多人把高考視為改變命運的機會,是相對平等的選拔機制。
袁騰飛由此發表了一番感想,他說有一次他去河北學校調研,看到當地一個重點高中的歷史複習題,有很多非常冷僻的知識,不僅那些知識點高考不會考,而且那些答案本身就不嚴謹。但是學生把這些背得滾瓜爛熟,雖然很辛苦,但這種努力的方向就錯了,就是純粹的浪費時間、浪費資源。
這就是技術層面的浪費資源,如果教師了解高考題的特點和方向,就能減少這方面的浪費。
多年來,國內很多人都提出了種種高考的弊端,但是卻遲遲沒有改變,反而圍繞高考投入的社會資源越來越多。究其根源還是整個國家的體制問題。
我一提到體制問題,國內的朋友們就說,國情不一樣,中國人口也多,不能和瑞典比。這個理由是完全錯誤的,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人多,才更應該細分,人越多,細分產生的競爭優勢越大。
極權體制在信息簡單,人員少的環境里是高效的,但在信息爆炸、人口眾多的現代社會,只會造成溝通困難,信息缺失,行政低效,決策錯誤,輕則浪費社會資源,重則造成災難和無法挽回的損失。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