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公司成立於1832年,專營馬車皮帶和剎車油管。開始的幾十年效益並不好,當米其林兄弟於1889年接管這宗家族生意的時候,公司已經瀕臨破產。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促使兄弟倆發明了可拆卸的自行車輪胎,於是公司的核心業務轉向了自行車輪胎的製作。無獨有偶,與此同一時期汽車也被發明了,這將為米其林輪胎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
1900年,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米其林兄弟開展了一次出色的營銷活動。當時,自行車輪胎仍然是工廠的主要產品,在法國汽車的數量一共還不到3000輛。為了吸引人們使用汽車,米其林兄弟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推出了《米其林指南》,並免費發放了35000份。
在1900年那個時代,道路上的路標往往很差,旅行非常不方便。第一版的《米其林指南》主要包括道路地圖、如何更換輪胎的說明、各處加油站、酒店和醫生的地址等實用旅行信息。這本《米其林指南》外皮是紅色的,到今天它的現代版本仍然保留着最初的外觀,法國人把它昵稱為“紅色指南”。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米其林指南》也開始在歐洲其它地區和幾個北非國家出版發行。出版工作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中斷,然後在20世紀20年代初恢復,並且成為了付費出版物。據說是因為有一個輪胎經銷商用幾本《米其林指南》來墊桌子,正巧讓米其林公司的老闆安德烈-米其林先生看到了,他對此感到非常憤慨,同時也激發了一個新的想法:付費得來的東西才會被人們珍惜。於是從來年起,《米其林指南》以7法郎的價格出售,不再是免費的了。米其林指南里少了廣告,多了很多關於餐廳的內容。
在這個時期,《米其林指南》開始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並成為駕駛者購買該指南的主要原因。米其林兄弟僱用了一個由匿名人士組成的團隊,專門到各處實地評估餐廳,這一做法一直沿用至今,並且一直被同類行業效仿。1926年,為了區分出最好的餐廳,《米其林指南》開始實行“星級制度”,在這一年一批餐廳被授予一顆星。
到了1930年,“星級制度”晉陞為“三星級制度”,分類更加苛刻:一顆星代表這是同類別中出色的餐廳,值得在此停留;兩顆星代表這家餐廳格外出眾,值得繞道前往;而三顆星代表這家餐廳是美食中的佼佼者,值得專程拜訪。星級制度的評估只針對菜肴,不針對餐廳裝潢、餐桌布置或服務質量等方面。但是後來《米其林指南》又加入了以勺叉符號來表示的針對餐廳舒適程度的評估,共分為五個等級,擁有五個勺叉符號的餐廳為最豪華級別的餐廳。
《米其林指南》長期以來一直是優秀餐廳的代名詞,今天它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發行。超有遠見的米其林兄弟在一百多年前就想到了最能吸引人們開車出行(從而消耗輪胎)的因素——美食,這一點到今天一直沒有改變。
然而近些年來《米其林指南》的權威性開始受到挑戰,其評估標準收到質疑。2016年,米其林在上海發布指南,首次進入中國大陸。兩年後,米其林指南發布廣州版;到了2019年,米其林指南正式入駐北京。但這些《米其林指南》中評出的星級餐廳卻讓民眾大失所望,一些菜式平庸的餐廳莫名其妙的被掛了兩三顆星,而很多口碑極佳的好餐廳卻榜上無名。
眾所周知,《米其林指南》的餐廳評選的 5 條標準,分別是:原料的質量、準備食物的技藝水平以及口味的融合、廚師個人風格的體現、是否物有所值、烹飪水平的一致性。但這套標準到了中國大陸不知為何好像不太奏效了,《米其林指南》在中國大陸的公信力大大下滑,不禁讓人猜想米其林在中國大陸的運營系統是否跟其它國家有些不同。
無論如何,道聽途說不如親身體驗,今年度假時,不妨買一本您所在地區的《米其林指南》,到米其林餐廳去一探究竟吧。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