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面看“世界末日種子庫”,並不覺得它很大。最外層的大門鋼鐵製成,只需一把普通的鑰匙就能打開,和我們日常使用的並無兩樣。進入第一扇門後,就能感受到異常的寂靜和刺骨的寒冷。但是當你進入大門,通過五道冰封的大門,走過那長約120 米深入山體的隧道,而四周都是凝結的冰霜,這時,你就會感覺到它的深不可測。這裡是永遠不會解凍的凍土層,青色的水泥地面,山體中挖出的隧道也只是簡單塗抹了白漿,深處裸露出一些岩石表面,金屬色的管道通往三間倉庫,每間倉庫可以存放150萬份種子樣本,目前只啟用了一間倉庫,已經貯藏超過1 億粒種子,未來可存放的空間還很大。
深入山體的倉庫內備有防爆破門和兩個密封艙,確保這些種子在核戰爭或者小行星撞擊地球這樣的世界末日來臨時還能給人類留下重建基礎,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重要農作物全部被毀,而末日種子庫就是人類最後的希望,它將確保所有農作物樣本都完好無損。種子庫入口處位於海平面上方130米,以防極地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而淹沒出口。然而2017年,由於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導致本應全年保持冰凍的天然永久凍土融化,造成15米長的入口大廳被淹,但是幸好儲存在圍牆內的數百萬種子沒有被水滲入。
想要在末日種子庫存儲種子其實非常簡單,而且是免費的,任何一家國家或者任何一個機構只需要在網上籤署一些模板合同,幾個星期就可以寄送樣本保存。申請人需要確保在寄送種子之前,在當地已經有一個備份即保證種子有兩份樣本存儲,另外要保存的作物樣本必須有獨特性,倉庫中已經有同樣的樣本就不再接收(拒絕轉基因的種子)。這些儲存的種子樣本包括:小麥、大麥、玉米、高粱、小米、花生、茄子、洋蔥等等非常多的品種。由於配備了大型製冷空調設備,種子能夠常年在保持零下18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冷藏。在這樣的條件下,大部分作物種子可持續保存長達1000年;而生存能力最長的高粱種子,大約能存放1.95萬年。
對於種子樣本的歸屬權,末日種子庫的政策是“誰把種子存在這裡,誰就是種子的主人,有絕對的擁有權”。作為運作機構,末日種子庫並沒有權力把這些種子交給其他人使用,儲存的種子只有在來源地的作物被毀的情況下才能出庫再使用,只有來源地有權在需要的時候取回他們的種子,如果有來源地外的個人或機構想使用種子樣本,需要跟儲存種子的機構申請。如果機構同意,也無法從末日種子庫獲取種子,而是從來源地的國家種子庫獲取,作為安全備份,末日種子庫的種子無法隨意獲取但數據庫信息公開,所有人都可以直接登陸使用檢索自己需要的信息。
末日種子庫一年只開啟2-3次,平時這裡基本無人值守,依靠內部的攝像頭和傳感設備與挪威政府的網絡相連接檢查,安全能得到保障。
如今,全世界發達國家都開始意識到“種子基因庫”的重要性。 “末日種子庫”雖由挪威政府出資建造,但它的整個運作經費則由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及一些個人基金會共同承擔。
挪威人還給種子庫取了另一個響亮的名字:“末日穹頂”。之所以用“末日”來命名這個計劃,這是因為基金會認為,人類如果不節制自己的行為,那麼地球的末日可能真的會到來。而用“穹頂”一詞則有三層含義:一是種子庫位於北極,這裡可以稱得上是地球的“穹頂”;二是只有“穹頂”才是人們最後可以生存和呼吸的地方;三是希望這個種子庫可以像人們擱置在“穹頂”上的東西一樣,永遠不會使用。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