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帶,這個在男人西服上“佔地面積”最大的配飾,帶給人強烈的儀式感。同時,它也逐漸成了很多制服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領帶最早來自於哪裡?發展至今,它有哪些種類?領帶的顏色代表着什麼意義呢?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領帶的前世今生。
“領帶”的前身——領巾
現代各種領帶的前身是來源於領巾,“領巾”這個單詞最早可追溯到法語的“Cravate”,說起這個法語單詞,我們需要穿越回17世紀的巴黎。
在那場改變歐洲各國格局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中,來自克羅埃西亞的輕騎兵以其非凡的勇敢而聞名,當時被招募加入法國皇家衛隊。除了他們的軍事技能和勇氣,他們穿着的傳統服裝立即引起了法國國王的注意——整支隊伍,個個兒脖子上都系著很有特色的領巾。普通士兵戴的是粗料製成的,而軍官戴的則是用細棉或絲綢製成的。
沒想到國王對這種頸部飾品一下着了迷。為此,朝廷還聘請了專門工匠,每天都給國王送來幾件新品,供他挑選搭配。就這樣,一國之君成了領巾的時尚推手。很快,它成為了巴黎和其他城鎮街道上最熱門的時尚配飾。
“克羅埃西亞人”的法語單詞是 Croate;法國人將其稍作改變,把這種來自克羅埃西亞的傳統領巾叫做“Cravate”。從此以後我們就看到,“領巾”在意大利語中叫Cravatta,德語叫Crawatte。另一些歐洲國家只是把單詞開頭的C換成了K而已,比如瑞典語叫Kravatt,挪威語叫Krawatt等等。就這樣,克羅埃西亞的領巾就如同中國的瓷器,帶着“國家”的烙印發酵開來。
克羅埃西亞士兵的浪漫
士兵們為什麼要在脖子處繫上五顏六色的領巾呢?
據說,從古至今,克羅埃西亞女孩都習慣在未婚夫的脖子上系一條小領巾,作為彼此相愛和忠誠的標誌。當時,圍巾就像今天的訂婚信物。對於單身男青年,也會由家中女性幫忙製備一條領巾,帶着家人的思念與牽掛出征。這種解釋,顯然給殘酷的戰爭增加了一些浪漫的憂傷。如果士兵戰死沙場,那這條小領巾就變成了最親密的陪葬品。反之,如若凱旋而歸,它又成了血與火歷練後的最好見證。
而另一種較理性的解釋是,這些圍巾是克羅埃西亞軍裝的一部分,也是一種身份證明,因為在當時還沒有統一的制服。一旦戰鬥開始,戰場肯定一片混亂,為了迅速分辨敵我,應該在裝束上有所區別。
不管如何,來自克羅埃西亞的這種簡單、透氣、優雅的單品,以及承載着某位女性贈送時的情感,種種元素的疊加令人感到新奇和興奮,於是迅速走紅於法國宮廷。
接下來,領巾搖身成為了尊嚴和文明、禮貌和儀式的標誌,很快征服了當時的民間時尚,接着征服了整個歐洲,然後是美國,最終征服了整個世界。
領帶的發展
克羅埃西亞的這種傳統領巾已被公認為是現代各種領帶、領結的先祖。當美國商人 Jesse Langsdorf 完善了對領帶的工業化生產,而意大利的時尚達人又為領帶設計添加新的元素後,使得領帶逐漸有了屬於自己的江湖。
到了現代,隨着大眾穿衣風格日趨休閑化,領帶也被時尚界玩兒得花樣百出。下面就介紹幾種常見的領帶款式。
四手領帶(Four in Hand Necktie)
這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熟悉的經典款,適合大多數正式場合。雖是經典款,但可以有多種寬度、顏色、圖案和材料的變化,因此選擇也是無窮無盡。
七折領帶(The Seven Fold Tie)
這種款式由一平方碼(一碼等於0.9144米)的絲綢製成,製作中因要摺疊七次而得名。這種領帶不加內襯,全由絲綢製作,所以價格不菲。
緊身領帶(Skinny Necktie)
緊身領帶寬度只有三四厘米,肩膀寬大的男人需慎用。這款領帶非常適合辦公室,如果搭配牛仔褲,看起來特別有范兒。
領結(Bowtie)
領結小巧可愛,甭管哪種正式活動,從舞會到雞尾酒會,再到日常穿着,通通可以勝任。
以上幾款領帶和領結適合辦公和正式場合。接下來介紹另外幾種非正式場合的款式。
西部領結(Western Bowtie)
這是經典領結的變體,看起來像是禮品盒上系的蝴蝶結。
波羅領帶(Bolo Tie)
這種領帶變體實在是太潮太前衛,恐怕不是每個人都能Hold住的。
阿斯科特領巾(Ascot)
Cravat一般被用來統指所有領帶和各種變體後,談到領巾,一般人想到的是阿斯科特(Ascot)領巾。它常常作為晨禮服的一部分,在婚禮等正式場合中佩戴。
圍巾(Neckerchief)
這種飾品雖不大適合大多數工作或正式場合。然而對於愛美的男女而言,真是妥妥的一款吸睛神器。
除了款式,領帶的顏色也代表着不同含義。紅色領帶表現出激情和力量;紫色代表財富;綠色表現重生和金錢;黃色代表活力和安全。而一般只在特殊場合選擇黑色領帶,比如葬禮等。
最後補充一句,為了紀念這一發明,克羅埃西亞自2008年起,將每年的10月18日設定為領帶節。小編怎麼感覺,這彷彿是給愛美的男性加了一個shopping的好理由。五顏六色、花樣百出的領帶,存個上百條真的不是誇張。要知道,現在女性的很多時尚單品還是來自愛美的男性呢!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