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每逢周日的時候,不管是到人口稠密的大都市,還是去悠然自得的小鎮,您都會發現,大部分商店不開門。無論是來旅遊的朋友還是在德國生活的很多華人,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對這點都不太適應。那麼德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呢?這跟德國文化又有怎樣的淵源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星期天休假的傳統來自《聖經》中的聖日
周日不工作的做法由來已久,在《聖經》中提到,神賜福給第七日,並把一周中的第七天,也就是星期日定為聖日。基督教十誡中規定,不可在第七天工作,這一天是獻給上帝的日子。早在公元321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就宣布,星期日是整個羅馬帝國的休息日。因此,不少基督徒會在這一天,到教堂作禮拜。
幾個世紀後,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逐漸放鬆了對周日商業活動的嚴格禁令。在德國雖然也有放寬的趨勢,但仍然有一定的限制。
1919年,德國將“周日休息”載入基本法(Grundgesetz),並一直保持不變,其中規定:“周日和國家承認的公共假期仍受法律保護,作為休息日和精神提升日。”
1956年,德國通過了有關商店關門的時間法。該法律規定,商店周一至周五的營業時間為:早上7點至晚上6點半,周六營業至下午2點,周日不開門。2006年,各州獲得了自行決定商店關門時間的權利。越來越多的新規定出台了,商店營業時間朝着更加自由的方向發展。大多數州允許商店每年在3到4個周日營業,有些州還會多一些,柏林甚至允許商店在10個周日營業。允許營業的周日必須與相關場合有關聯,例如當地節日、貿易展覽會活動等。
哪些商家可以在周日營業?
《工作時間法》中也規定了許多例外情況,周日允許營業的商家和部門有:緊急和救援服務、醫院、文化和體育活動,還有加油站的商店(24/7全天候開放)和火車站的雜貨店。還有一個例外的是麵包店,周日允許營業三個小時。因此在周日早上,麵包店門口常常會有許多人排隊,等着買新鮮出爐的麵包回家。
在德國即便是周六,許多店家也只開半天左右,或者下午早早就關門。至於周一到周五,正常的營業時間一般是上午10點開門,下午5點或者6點就關門了,最長的也就是到晚上八點。所以,對於我們華人比較習慣的長時間營業的店鋪、或全年無休的便利店,在德國很難見到。
宗教信仰的因素雖然到今天已經變得越來越弱了,但是對德國人來說,周末和假日仍被視為家庭日,是享受家庭生活的日子,所以到了周末,人們會花更多的時間與家人共處,回歸家庭。
違反規定的商家面臨罰款
在周日違反營業規定的商家,可能面臨500至2,500歐元的罰款,但不同地區的執法情況,嚴格程度差異很大。
例如,在柏林,您仍然可以找到在周日營業的Spätis(一種德國的便利店,特別是在柏林,它在深夜營業)。儘管是非法的,但與其他州相比,首都似乎採取了更為寬鬆的執法方式。但是在巴伐利亞州,受傳統天主教的影響更深,法律受到更加嚴格的保護和執行。
德國人懂得平衡工作與生活
德國人通常被認為是勤奮、高效和嚴謹的人,但他們仍然會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也不會在假期中加班。他們非常保護和珍惜自己的閑暇時間,知道什麼時候該工作,什麼時候該休息,工作和生活之間的界限很清楚。很多德國人會在每個周末固定遠足,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呼吸新鮮的空氣,尤其是森林,被他們視為是沉澱心靈的好去處,是能夠幫助自己進行思考和放鬆的理想場所。
騎自行車也是很多德國人周日經常做的事。德國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國家,人們喜歡騎着自行車探索周邊鄉村,放鬆身心的同時又可以欣賞郊外美景。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80%的德國人定期騎自行車,這個比例遠高於大多數歐洲國家。自行車道在德國主要城市也都隨處可見。
德國周日商家不營業被認為是保持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為這是放慢腳步的日子、是讓心靈回歸的日子、是與家人共度美好時光的日子。或許唯有當您在這裡生活久了,才能更加體會到當地人的生活樂趣,和更加理解他們的生活。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