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見過青花瓷,一定會被它的美所震撼:在天然白泥上勾勒出青花,罩以一層薄透明亮的釉,如冰雪覆青花。再入1300度的窯火中涅槃重生,出窯後,其瓷瑩潤細膩,其花青翠欲滴。明明只是青白兩色,卻偏有一種不動聲色的絢麗,明明落筆簡潔,卻偏有一種自內而外的華美,有一種散落空靈的瀟灑飄逸,讓見過的人愛不釋手。
而在歐洲的荷蘭,有這樣一個小城,名叫代爾夫特,它被稱為歐洲的“景德鎮”。數百年來,代爾夫特靠仿製青花瓷而聲名遠播。這種仿製的青花瓷是白底藍花陶瓷,因為其獨一無二的顏色而被命名為代爾夫特藍(荷蘭語:Delft blauw, 英文:Delft blue)。
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皇家代爾夫特藍瓷廠生產的精美瓷器。皇家代爾夫特藍瓷廠始建於1653年,距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然秉持傳統手工方法製作瓷器,是現今僅存的唯一一家17世紀代爾夫特瓷器工廠。
如果您到荷蘭旅遊,可以到該工廠參觀,博物館內不僅可以欣賞到精美的瓷器展品,更可直接目睹作坊內的製作過程,還可以聽講解員講解相關歷史和做演示。
荷蘭的 “青花瓷”
“代爾夫特藍陶”最初源於對中國青瓷的模仿,在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從遠東地區帶回了大量的中國瓷器,深得荷蘭人的喜愛,使得藍白色調的設計風靡一時。荷蘭的制陶工匠們開始使用當地的粘土重製中國瓷器並開始發展他們自己的陶瓷設計,技師們想盡一切辦法,經過無數次嘗試。終於燒制出了與青花瓷顏色相近的藍色,從而造就了享譽歐洲的代爾夫特藍,即代爾夫特藍陶。
曾經是作為比中國青花瓷更廉價的替代品而被發明,沒想到得到了歐洲名媛貴胄的無比喜愛,因而名聲大噪。在歷經300多年的發展後,代爾夫特藍陶如今已成為荷蘭國寶。
藍色機密
代爾夫特藍陶的藍色明顯比青花瓷濃郁,一眼看去似曾相識,但顯然不是中國的青花瓷。畫師在繪製作品時使用的是含有氧化鈷的黑色染料,在高達一千多度的燒制過程中,氧化鈷發生化學反應,顏色從黑色變為著名的代爾夫特藍。
代爾夫特藍不同於中國青花瓷的獨特藝術魅力的地方,還在於它的藍色不僅僅局限於4種藍色,而是可以通過在黑色染料中加入不同量的水,從而得到深淺不同的藍色:加入的水越多,顏色越淺。利用深淺不同的藍色,代爾夫特藍陶能夠更好地表現明暗,實現空間和體積的塑造,以再現油畫效果。這大大增強了代爾夫特藍的藝術表現力,並使油畫翻製為藍瓷畫成為可能。而氧化鈷染料配方則是皇家代爾夫特藍瓷廠的最高機密。
皇家代爾夫特藍瓷不僅吸收了中國瓷器的釉質特點和染藍技術,還借鑒了日本彩畫的畫法,創出具有荷蘭特色的精美圖案。目前皇家代爾夫特藍瓷廠中還是傳統荷蘭風格的產品最受歡迎,比如鬱金香花瓶、木鞋和風車這樣典型的“荷蘭標誌”的工藝品。其中,出生於代爾夫特的本土畫家揚·維米爾(1632—1675)的《戴珍珠耳飾的少女》等名作也被複製成單色瓷板畫,成為普通人能夠企及的大眾化藝術品。
1919年,代爾夫特藍瓷廠被王室賜封“皇家”稱號,此封號是對荷蘭代爾夫特藍瓷行業所作貢獻的承認。現在,皇家代爾夫特藍瓷廠與荷蘭王室的聯繫十分緊密。它不但為荷蘭王室生產餐具和裝飾品,還為王室成員定製送給重要賓客的禮品。歐洲許多王室建築用瓷也來自於它。在遇到喜慶吉日,如結婚、生子、誕辰等,代爾夫特人往往會定製一些陶盤或陶板畫以示紀念。皇家代爾夫特瓷器已風靡整個歐洲!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