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經8個多月,俄軍持續猛攻,札波羅熱核電廠情勢危急,只能再撐15天。俄國雖表示動員結束,但陸續傳出當局支付不出軍餉,動員兵抗議、拒絕參戰。華府智庫分析,俄羅斯以錢財利誘國民參戰,可能會使經濟緊縮數十年。俄羅斯總統普京不頒布結束動員令,留下法律漏洞與伏筆,俄媒驚爆還有下一波動員。再有俄軍指揮官被擊落,至今逾千名軍官陣亡,戰車每日戰損再增加,白俄羅斯未來或將供俄庫存戰車。俄國不止戰損嚴重,經濟衰退位居20國集團(G20)之冠,歐洲智庫分析,西方制裁俄國效果年底開始發威。傳土耳其總統直言,俄國無法避免戰敗,勸普京全面撤軍,與烏克蘭展開談判。
俄軍持續猛攻烏克蘭 札波羅熱核電廠只能再撐15天
路透社報導,烏克蘭官員表示,烏國廣大地區11月3日都傳出被俄軍攻擊的消息,各地遭受的猛烈轟擊使基礎設施毀損,包括歐洲最大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
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Energoatom)3日證實,在俄軍新一輪砲擊中,破壞了僅存的2條高壓電纜線路,烏南的札波羅熱核電廠已與烏克蘭國家電網斷開,目前僅靠內部柴油發電機供電,目前還有15天燃料可供發電機運轉。該公司表示,這座電廠已由俄軍佔領,但仍由烏克蘭工人操作。
由俄國政府指派的札波羅熱安赫德市(Enerhodar)首長沃加(Alexander Volga)3日則宣稱,札波羅熱核電廠及員工已開始「整合」到俄羅斯核電站電力和熱能生產公司(Rosenergoatom),「等到公司的人抵達後,就會正式將核電廠和人員納入Rosenergoatom的管轄範圍。留下來的人決定選擇俄羅斯作為他們的居住地、工作地,札波羅熱核電廠已經是俄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俄羅斯正式併吞札波羅熱、赫爾松及烏東兩州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10月5日就宣布正式接管札波羅熱核電廠,還說它是俄羅斯「聯邦資產」,而烏克蘭官方及聯合國都不予承認。
烏克蘭中部克利福洛(Kryvyi Rih)及東北部蘇米(Sumy)和哈爾科夫(Kharkiv)都傳出遭俄軍攻擊的消息,同時俄烏兩軍正在烏東盧甘斯克州(Luhansk)和頓內茨克州(Donetsk)激烈交戰。
烏軍參謀本部3日指出:「敵軍企圖保有一時攻佔的土地,集中全力限制(烏克蘭)國防軍在某些地區的作戰行動。」
俄軍方面表示,攻擊基礎設施是「特別軍事行動」的一部分,以削弱烏克蘭軍力,並消除所謂對俄軍安全的潛在威脅。
這使得烏克蘭平民近數週來必須忍受停電和限水之苦。俄軍否認攻擊平民,但俄烏戰爭至今已造成數千平民喪生和數百萬人流離失所,並使一些烏克蘭城市淪為廢墟。
俄付不出軍餉 動員兵抗議喊「被騙」 智庫:錢財利誘參戰或使經濟緊縮數十年
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11月2日公布最新戰情評估報告稱,俄羅斯官員一直承諾,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前和期間,志願兵和動員兵的薪資是俄羅斯平民平均工資的2倍多,但如今拿不到錢的動員兵紛紛開始集會抗議,要求當局履行承諾,支付他們應得的軍餉。
推特帳號「@Maks_NAFO_FELLA」PO出一段影片,俄軍上級正向被動員的俄軍解釋,但底下的動員兵們則是在躁動,該帳號在推文中表示「在楚瓦什的俄軍動員兵,因為沒有得到被承諾的一次性付款,而開始大規模抗議,動員兵們高喊『我們只是被騙了!僅此而已。』部隊的長官則是解釋,根本沒有承諾過會給錢。」據悉當局曾承諾在他們入伍後2、3天內,給他們30萬盧布安家費。
在俄羅斯西南部佛洛尼斯(Voronezh)州,動員兵家屬當面向州長古謝耶夫(Alexander Guseyev)抱怨,他們沒有拿到當局承諾的12萬盧布。
ISW報告還說,克里姆林宮提供不同的報酬、福利和待遇,也在成員來自不同來源的軍隊內部引發衝突。例如10月31日在社交媒體流傳的影片顯示,一群志願役軍人和動員兵因個人物品和軍事裝備問題,爆發肢體衝突。
ISW指出,克里姆林宮將需要繼續支付其承諾的軍餉,以維持社會控制和動員兵的士氣;但繼續嚴重依賴透過錢財激勵俄羅斯人在烏克蘭作戰,可能會使俄羅斯經濟持續緊縮數十年。
除了士兵沒有拿到該有的薪水,前線俄軍缺乏物資補給,但後方的指揮官卻吃香喝辣的貪腐消息時常傳出。有消息指出,斯達夫波爾(Stavropol)的訓練營區,被動員的新兵拿到的裝備內竟然有漆彈面具與兒童手套。
推特帳號「@wartranslated」PO出一段影片,俄軍士兵拿著手機拍攝,他一開始感謝營區為動員兵們準備的「溫暖的禮物」,接著拿出塑膠製的漆彈面具在手上吐槽「他們覺得我們戴上這個就可以像電影《星際大戰》一樣在戰場上毫無目標的移動。」他繼續感謝拿到雨衣、帽子、內褲與保溫瓶等這些「有用」的物品,接著話鋒一轉大酸拿到的兒童手套、橡膠靴和漆彈面具。
先前烏克蘭國安局攔截一段俄軍與母親的通話,電話中俄軍抱怨指揮所內的長官有充足的食物與物資,每天都喝得爛醉如泥,最後還逃跑,但士兵們又餓又冷,只能從坑中撈水喝,因為沒什麼水喝,所以他已經一個禮拜沒上廁所,俄羅斯第126海防旅也拍影片向軍方要求更多裝甲車輛。
此外,俄國獨立媒體《歐洲新報》報導,根據死者家屬收到死亡通知的匯總結果,已有100多名公民在被動員後死亡,不過在許多情況下,當屍體在戰場上無法被辨識出時,會被列為失蹤,實際死亡人數一定更高。
而在這100多名動員兵死亡中,至少有23人,即20%左右的死亡案例不是發生在前線,死亡原因包含打架、酗酒、吸毒、自殺和事故等。
東歐網媒NEXTA則在推特PO文表示,西方國家預估有至少40萬名俄羅斯人自從頒布部分動員令後就逃離俄羅斯,這個數字不包含戰爭開始到動員令頒布前離開俄羅斯的人數。
俄羅斯總統普京9月21日宣布進行局部動員,計畫徵召30萬預備役投入俄烏戰場,但不斷傳出許多不在動員範圍的人也被徵召,引起民眾恐慌與不滿,在動員令宣布後2週內,超過70萬人出境,俄國高級官員坦承無法計算出有多少人出於旅遊目的出境。
普京不頒布結束動員令 俄媒驚爆還有新一波
雖然俄羅斯國防部10月31日宣布結束動員,普京當晚也口頭證實此事,但仍未頒佈相關總統令,留下法律漏洞與伏筆。《莫斯科時報》報導,普京似乎對如何正式結束俄羅斯自二戰以來首次動員行動,猶豫不決,而專家警告說,沒有總統令的口頭保證,不具法律約束力。
在普京發表講話的同時,親克里姆林宮(簡稱「克宮」)的媒體報導,俄羅斯聯邦議會下議院「國家杜馬」議員計劃提出立法,對逃兵處以最高5年的監禁。
克宮後來表示,律師告訴普京不需要頒布法令來結束動員,但沒有提供進一步的細節。
《衛報》分析,普京拒絕正式結束動員,達成以下2個目的。首先,已動員俄兵將繼續服役至入侵結束,或者被當局決定解除個人動員身分。其次,如果未來決定徵召更多人,不需要新的總統命令,就能付諸行動。
果不其然,俄羅斯獨立媒體Verstka於3日報導,消息人士透露,俄國官員和企業正在為新一波動員行動作準備,新動員的確切日期尚不清楚,但可能入冬後即將展開。
報導引述另一位消息人士稱,克宮決定利用新年前的這段時間來「緩解民眾的情緒」,沒有人相信所謂的動員結束,因為「很明顯需要更多兵力,但還不清楚會有多少人。」
俄軍中校指揮官被擊落 逾千軍官陣亡 日損戰車增加 白俄或將提供庫存軍武
許多俄軍高階將領在戰爭期間命喪沙場,推特帳號「@666_mancer」PO文表示,來自北奧塞第瓦格納傭兵集團的戰鬥直升機團中校指揮官桑吉耶夫(Vyacheslav Zangiev),他乘坐的俄軍Mi-8直升機在巴赫姆特地區被烏軍擊中後墜毀,桑吉耶夫當場死亡。PO文中的影片疑似為桑吉耶夫乘坐直升被擊落的影片。
《基輔獨立報》報導,烏克蘭武裝部隊公佈統計資料顯示,自俄軍入侵烏克蘭以來至11月2日為止,俄軍共有7萬3,270人喪生,其中有1,402名軍官陣亡,包括2名中將、8名少將、44名上校、98名中校、193名少校、279名上尉、471名中尉和235名少尉,其他軍銜則有72人。在烏克蘭陣亡的俄軍軍官數量,佔整體軍官數量的26%。遭擊殺的2名中將分別是南部軍區第8軍團司令莫爾德維喬夫(Andrei Mordvichev)中將,以及第49軍團指揮官列贊采夫(Yakov Rezantsev)中將。
烏俄戰爭上月初開始再度白熱化,儘管俄羅斯屢次對烏克蘭城市發動報復性空襲,但仍阻擋不了烏軍反攻腳步,俄軍軍武物資缺乏的問題也浮上檯面。英國國防部今天(3日)發布的烏俄情報更新指出,俄國裝甲車損失率增加到每天40多輛,約相當於一個營的裝備。
此外,英國國防部3日透過推特更新俄烏戰況表示,目前在烏克蘭打仗的俄羅斯士兵對於「被迫在老舊步兵裝甲車中服役」感到非常沮喪,俄軍部分士兵甚至形容這些裝甲車「跟鋁罐沒兩樣」。
情報也顯示,「10月中旬面對烏克蘭反攻攻勢時,俄國裝甲車、戰車損失率增加到每天超過40輛,大約相當於一個營的裝備。」
英國國防部說,也因為如此高的耗損率,俄國很可能會在最近幾週從白俄羅斯的庫存中獲得至少100輛的戰車和步兵裝甲車,「裝甲部隊和大砲是俄軍作戰方式的核心,目前俄軍在烏克蘭的部隊正陷入困境,部分原因是俄軍難以獲得大砲彈藥和足夠的可替換裝甲車。」
直言俄無法避免戰敗 傳土耳其總統勸普京撤軍議和
BBC駐烏克蘭記者沃特豪斯(James Waterhouse)在推特爆料,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Tayyip Erdogan)說服莫斯科當局回到糧食協議之後,傳出他建議普京全面撤軍、開始議和,直言俄羅斯無法避免戰敗的結局。
俄烏7月底在聯合國與土耳其的斡旋下,達成了糧食出口協議,不過進出烏克蘭港口的船隻必須經由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還有聯合國官員組成的聯合小組檢查,因俄軍黑海艦隊近日遭多架無人機攻擊,有軍艦被擊傷,莫斯科一度憤而宣布暫停黑海糧食出口協議。
該協議即將於11月19日到期,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3日對法新社表示,雖然重啟了協議,並不代表俄國同意延長協議效力。他聲稱俄國之所以相信烏克蘭的保證,是因為有土耳其從中調停。
佩斯科夫說,「在做出延長決定之前,我們需要給出一份糧食協議效用性的總體評估。」
俄國經濟今年衰退居G20之冠
疫情、戰爭、通膨,全球經濟烏雲罩頂。俄烏開戰拖累俄羅斯經濟,衰退程度居20國集團(G20)之最,此外,國際能源署(IEA)也表示,俄國能源收益未來將逐漸萎縮。
CNBC報導,俄國經濟部3日表示,受歐美制裁與入侵烏克蘭增加的支出影響,9月份經濟萎縮5%,再超越上個月4%的下降幅度,不過仍堅稱西方不足以摧毀俄國經濟,並藉由向印度與中國出口石油、天然氣維持國家收益。
俄國央行預測,今年GDP(國內生產毛額)將萎縮3~3.5%,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B)等西方機構預測的5.5~9%,不過俄國仍是G20中經濟表現最差的國家。俄烏開戰前,俄國原預計今年經濟將成長3%,意味著戰火讓該國損失了至少6%的GDP產出。
此外,IEA也預估,即使今年受惠於能源飆升,替俄國賺進不少戰爭財,但未來10年俄國能源收益恐大幅縮水,由於俄烏戰重挫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恐使俄國能源出口永遠無法回復到去年水準。
IEA認為,到2030年,俄國全球油氣產量佔比有可能直接砍半。與此同時,俄國通膨情況也不輸歐美國家,10月通膨率更高達12.9%,替俄國的經濟前景蒙上更多陰影。
歐洲智庫:制裁俄國效果年底開始發威
而俄羅斯經歷8個月來連續7輪國際制裁,經濟表現卻未如外界原本預期的崩潰,歐洲智庫Bruegel近期發布調查,解析俄國尚能挺住的原因,並指今年底制裁效果就會開始發威,亦即「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俄烏戰事陷入膠著,歐元區10月通膨率續創新高達10.7%,俄國經濟1到9月財政收入卻高達1,984億美元,比前一年同期翻了不只一倍。歐盟制裁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普京為戰時經濟所預備的「俄羅斯堡壘」(Fortress Russia)策略成功了嗎?
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10月下旬發布報告指出,俄國中央銀行先前確實有效抵擋歐美制裁措施下的金融危機,但接下來普京的經濟「堡壘」就可能被攻破。
Bruegel報告分析,俄國前3季財政收入暴增原因,來自石油、天然氣等國際價格大漲的出口暴賺,以及歐美制裁下的進口遽減,估計全年財政收入可達2,400億美元,明年也還會有1,000億美元的水準。
國庫成為普京的戰爭提款機,但該報告指出,原物料以盧布計價後(因歐美將俄國踢出國際金融資訊交換系統)的收入銳減,加上戰爭花費大,6至8月俄國聯邦政府出現1.45兆元盧布(約232.5億美元)的財政赤字。為了減低赤字,普京政府可能會縮減支出,但這將會對中長期的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該報告也估計俄國銀行體系約有2/3無法與歐美往來(以資產價值計),上半年因外匯業務大減導致250億美元的損失。目前歐洲仍保持部分與俄國石油、天然氣的交易,但歐盟自明年起全面禁止俄國石油,及持續砍低俄國天然氣需求,俄國金融和財政的大麻煩才要真正開始。
俄國石油、天然氣失去歐盟這個最大市場後,雖然有中國、印度等國趁機撿便宜,但俄國通往中國的第2條輸氣管還需多年才能建成,而且這些國家未來仍會向俄國殺價,再加上俄國能源貿易主要依靠歐美金融業保險的這條路將被砍斷,因此普京這根經濟支柱已大受損傷。
此外,該報告認為盧布升值是表象,關鍵數字是外匯交易量驟降到只剩戰前的1/3,代表歐美金融制裁有效,且因俄國央行管制匯兌,所以俄國貨幣的強勢並非反映其經濟體質。
在產業面,已見到俄國汽車和航空部門在國際供應鏈貿易抵制下的生產衰退,而高階技術人才外逃,以及外資撤出俄國市場,都將使俄國經濟難以回到往日榮景。
Bruegel預測俄國今年GDP將衰退5%至6%,俄國經濟中長期的衝擊將會陸續浮現。
無論戰爭結果如何,未來俄國都將被歐美為主的至少半個世界所抵制、孤立,美國智庫FPRI學者海斯(Maximilian Hess)甚至以「朝鮮化」來比喻。
由此看來,全球民主陣營連續7輪對俄制裁其實能夠收效,但需要更多國際合作防堵漏洞,才能對普京帶來更大壓力,早點結束這場戰爭。
相關新聞:
歐美震驚!傳俄軍高層討論用戰術核武 機密文件爆普京患病 朝鮮密援俄大量砲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