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11月16日報導,根據德國政府的最新對中戰略草案,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警告,德中雙方的合作取決於中國的人權狀況。
據《路透社》報導,根據《明鏡周刊》,德國外交部幾天前已將這份長達59頁的對中戰略文件草案發給其他部會尋求批准了。《明鏡周刊》透露,他們已取得這份機密文件的副本。據悉,這份文件提及中國新疆及西藏地區發生「大規模人權侵犯行為」。
據分析,提到人權,當然是中共最怕聽到的,發生在拜習會上的一件小插曲就就足以說明這一點。拜習會當場,當一名美國女記者大聲詢問拜登是否會向習近平提出人權時,被一名身份不明的中共官員猛拽背包推搡到門口。這位中共官員之所以敢在國際媒體前對美國女記者這麼乾,顯然是為了阻止那位記者繼續就人權問題提問,以免傷及習近平和中共的臉面。
據《法新社》報導,本月初,德國總理舒爾茨上任後首次訪問北京。舒爾茨在抵達北京前,特意跟被請到德國駐華使館的被中共視為異議人士的幾位人權律師進行了加密視頻通話。其中有些著名的律師曾入獄數年,德國方面沒有披露他們的姓名。
而會晤期間,舒爾茨與習近平強調過人權的問題,這一點讓中方相當不太高興。習近平當時還引用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的一段話反擊舒爾茨,並且間接地警告舒爾茨,「政治互信破壞很容易,重建卻很難。」
外界質疑,德國這次出訪的時間點不佳,因為德中經貿關系有轉冷跡象。據分析,本來舒爾茨這次是奔著不想和中共脫鉤談合作去的,但是之後他在媒體面前也承認:「正如我們的談話所顯示的,我們兩國之間存在著區別。」
媒體分析,舒爾茨去北京,是希望敦促習近平施壓普京和維護人權,也指望中共在市場准入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實現自由貿易。而中共迴避了這些內容,卻把舒爾茨所說的「在中國實現自由貿易」,偷換概念變成了「支持中共的全球化」的說法。
由於新疆維吾爾人受到的迫害、對台灣的軍事威脅、還有與俄羅斯結盟等因素,多數德國人視中共為威脅。德國電視一台在舒爾茨出訪前的民調顯示,僅9%的民眾信任中共,不信任的比例高達84%,有近2/3民眾同意中共對世界安全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