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將近9個月,烏克蘭11月17日飄起初雪,俄軍新一波攻擊鎖定天然氣生產設施,使平民生活雪上加霜。美參謀首長表示,預計烏克蘭將繼續戰鬥到冬季,暗示短期內沒有和談的可能性?「彈襲波蘭」事件初步調查非俄軍所致,國際暫時鬆了一口氣,但烏克蘭質疑,將派專家參與調查。烏國表示,伊朗無人機內部組件多為美歐日製造。
俄羅斯同意延長黑海糧食出口協議4個月,暫時消除糧食供給的疑慮。俄國經濟陷入衰退,副外長語出驚人表示,不排除美俄斷交的可能性,網上還流傳一群俄兵拍片道歉撤退赫爾松原因。烏克蘭調查已知,俄軍在赫爾松至少犯下436起戰爭罪。
烏克蘭飄初雪 俄軍鎖定攻擊天然氣設施 美國估計戰爭持續到冬季
烏克蘭17日降下冬季初雪,平民生活雪上加霜。接連前兩日的空襲,俄羅斯17日瞄準烏克蘭的天然氣設施展開新一波攻勢,包括首都基輔,而南部港城敖德薩和中部第四大城第聶伯羅都遭遇數週以來首場空襲。
烏克蘭國際傳真社(Interfax Ukraine)報導,烏克蘭總理什米加爾(Denys Shmyhal)表示,俄羅斯新一波飛彈攻擊鎖定各城市的天然氣生產設施,和位於第聶伯羅的國有火箭製造商「南方機械廠」(PA Pivdenmash)。
在基輔的法新社記者看到飄雪,此處正為計畫性停電和臨時停電所苦。基輔州長庫列巴(Oleksiy Kuleba)16日指出,俄羅斯於氣溫驟降之際進行一波攻擊,「嚴重破壞」電網,由於夜間氣溫可能降到攝氏負10度,居民處境將會變得更加「艱難」。
莫斯科近來一連串攻勢已重創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基輔州官員17日說:「兩枚巡弋飛彈在基輔上空遭擊落,正在了解人員傷亡和損害情況。」
德國之聲報導,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表示,俄烏戰爭的任何一方都不太可能迅速獲得軍事勝利。他說,俄羅斯目前控制了烏克蘭約20%的土地,但要佔領整個國家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他也補充說,「從軍事上將俄羅斯人趕出烏克蘭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而且在未來幾週內不會發生。除非俄羅斯軍隊完全崩潰,但這是不可能的。」
密利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都表示,他們預計烏克蘭將繼續戰鬥到冬季,美國及其盟友將繼續提供更多支持和武器,但強調任何談判計劃都將由烏克蘭決定。
「彈襲波蘭」非俄國發射 國際暫時鬆口氣 烏克蘭將參與調查
中央社報導,被問及國際關注的「彈襲波蘭」事件,澤連斯基17日視訊參與在新加坡舉行的「彭博創新經濟論壇」(Bloomberg New Economy Forum)時表示,事發當天有數百枚飛彈被射出,烏克蘭感謝全球提供的空防協助,但由此次事件可看出俄羅斯發動戰爭的後果。
澤連斯基說,可以確定的是,落入波蘭的飛彈是一枚俄製飛彈。「我確定我們當時發射了防空飛彈」,但不能因此就確定這是烏克蘭為防衛而發射的飛彈。
他表示,感謝全球不因此事件責怪烏克蘭,因為烏克蘭正在對抗俄羅斯攻擊,但也強調,「我們必須公正、誠實」,直到調查結束前,都不能斷定是哪種飛彈、哪枚飛彈的殘骸落入波蘭境內。
澤連斯基堅持烏克蘭需參與國際調查,目前已獲確認,烏克蘭專家將到事發現場參與調查。
一枚俄製飛彈11月15日墜落在距烏克蘭邊界約6公里的波蘭小鎮普熱沃多夫(Przewodów),導致2人死亡。事發當下,俄軍正發射近百枚飛彈朝烏克蘭發動開戰以來最猛烈攻擊。
俄羅斯否認與此事有關,華沙和北約組織(NATO)也都表示,爆炸很可能是一枚烏克蘭防空飛彈造成。
路透社報導,波蘭總統首席外交政策顧問庫莫奇(Jakub Kumoch)17日表示,波蘭掌握了爆炸事件的影片證據。他說:「我們確實掌握了影片資料,我不會談論我在保密方式下觀看到的內容,但總理透露了其中資訊,這樣的資料的確存在」。
他還說:「這都是邊界地區的普通影像,可看出某些情況,比如烏克蘭上空的砲彈和交火狀況,而且在某個時刻,一瞬間還能看到事件的發生經過。」
路透社指出,導彈落入波蘭境內,這是俄烏戰爭以來首次致命地波及到西方聯盟的領土。而導彈可能不是來自俄羅斯,使得國際社會對於俄烏戰爭可能擴大到邊境的擔憂,得到了緩解。
事發地普熱沃多夫所屬的城市多烏赫比丘夫(Dolhobyczow)市長告訴美聯社:「如果這是烏克蘭人的錯誤,應該不會有大的後果。」但他也強調,自己「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部分西方領導人在印尼G20峰會上則表示,無論誰發射了導彈,俄羅斯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最終都要為其入侵引發的事件負責。
烏克蘭:伊朗無人機內部組件多為美歐日製造
俄軍上個月使用大量伊朗自殺無人機狂轟濫炸烏克蘭多地,《華爾街日報》根據知情人士及其取得的文件報導,經鑑定分析後,烏克蘭情報單位估計,被擊落的伊朗無人機裡,發現大部分零件由美國、歐洲、日本和其他盟國的公司製造,其中四分之三的零組件是美國製造。
烏克蘭調查人員表示,這是烏軍擊落數架無人機後的發現,其中一架是伊朗的「遷徙者-6」(Mohajer-6)無人機,該機在飛行途中為特工所駭,降落時完好無缺。
俄同意延長糧食出口協議4個月
路透社報導,聯合國(UN)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17日表示,俄羅斯已同意延長糧食出口協議,允許烏克蘭透過黑海出口穀物及農產品。
在聯合國與土耳其斡旋下,俄烏雙方於7月達成的黑海糧食出口協議,將於本月19日到期,近日不斷傳出恐有變數。
俄羅斯外交部證實,黑海糧食出口協議自本月18日起延長120天,且維持原協議內容不變。
不過這期限遠低於聯合國與烏克蘭原先要求的1年,但聯合國仍肯定協議的延續,對於確保全球糧食安全與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個好消息,同時也消除了市場對糧食供給的疑慮。
據知情人士透露,彼此尚未就透過黑海出口俄羅斯的化肥原料氨達成協議,雖然俄羅斯的穀物及化肥並非西方制裁的目標,但俄國表示,由於西方制裁限制船隻進入港口,已波及到俄國榖物與化肥的出口。自俄烏戰爭以來,全球化肥供應面臨短缺,間接促使價格居高不下。
俄國經濟陷衰退 副外長:不排除美俄斷交可能性 動員兵拍片道歉撤退原因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後,遭到西方制裁,經濟受到重創,俄國聯邦統計局(Rosstat)16日公布的初步估計顯示,今年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同期萎縮4%,國內已陷入經濟衰退。
經濟衰退的定義通常是連續兩季萎縮,俄羅斯上次陷入技術性經濟衰退是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當時全球正經歷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大流行。
俄國經濟在2022年初曾一度表現優異,GDP成長3.5%,但在入侵烏克蘭後遭到西方一連串制裁,不僅進出口受到限制,還遭遇人員短缺及備用零件供應問題,經濟面臨沉重壓力。
此外,俄烏戰爭爆發後,美俄關係急遽惡化。據UrduPoint報導,俄外交部副部長雷雅布可夫(Sergei Ryabkov)17日接受俄語電視國際台(RTVI)訪問,被問到是否與美國有斷交的可能性時,他回應稱與美斷交並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但若華府決定不與莫斯科維持外交關係的話,那麼斷交就會發生,「這完全取決於美國,我不提前排除任何可能性。」
雷雅布可夫也坦言,目前「俄羅斯恐懼症」在美國各級政府和行政機構蔓延的狀況「前所未見」,「我們每天都明顯感受到這點,不能低估其後果。如果美國人在某個時間點忽然意識到(與俄維持外交關係)不是他們所需要的,那麼我們可能真的會以分手告終。」
不僅對外關係惡化、國內經濟受到重創,俄羅斯在戰場前線也面臨嚴重潰敗。
推特帳號「@wartranslated」PO出一段影片,影片中俄羅斯斯摩棱斯克的第359動員軍團站成一排,表示每天都在遭受烏克蘭武裝部隊無人機、砲彈、飛彈等攻擊,但他們沒有通訊設備與遠程武器,只有沒辦法攻擊到對岸的步槍,因此每天損失慘重,最後困在第聶伯河東岸地區,只好撤退。
許多俄國公民9月下旬起被部分動員令徵召入伍,在缺乏足夠的軍武設備與資源下作戰。
烏調查赫爾松:俄軍至少犯下436起戰爭罪
自俄軍撤出烏克蘭南部重要戰略城市赫爾松(Kherson)後,烏國警方和法醫專家進駐該城進行戰爭罪調查。
路透社報導,烏克蘭內政部長莫納斯特爾斯基(Denys Monastyrsky)17日表示,在俄軍離開赫爾松後,調查人員在該市已發現至少63具帶有酷刑痕跡的遺體,相關偵查和搜索行動才剛開始,估計之後可能發現更多案例。
他還說,赫爾松在戰爭初期即遭俄軍攻佔,執法單位目前已確定俄軍犯下436起戰爭罪,另外也發現11個拘留場所,其中包括4個據信用來實施酷刑的設施。
赫爾松地區檢察官科瓦連科(Andriy Kovalenko)指稱,目前已蒐集到800名曾遭俄軍拘留者的證詞,顯示侵略者最常使用的暴行有電擊、警棍毆打,或將防毒面具戴在拘留者頭上,捏住呼吸管使其感受窒息的痛苦。
相關新聞:
最新戰況:波蘭遭彈襲震驚國際!美調查指烏防空飛彈打偏 烏稱有俄涉案證據 G20聯合聲明要俄無條件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