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端手錶,人們馬上會想到的就是瑞士手錶,愛彼、歐米茄、勞力士、寶璣、卡地亞、百達翡麗,這些名字耳熟能詳,世界上最著名和最昂貴的手錶都是瑞士製造的。瑞士手錶佔據全球中高端市場份額將近90%,是卓越和質量的保證。那麼,是什麼讓瑞士製造的手錶如此不凡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秘瑞士手錶的前世今生。
手錶不是起源於瑞士
手錶的前身是懷錶,那時的懷錶體積較大。懷錶時代,頂尖的鐘錶匠都在倫敦和巴黎。
15世紀末,小型懷錶的生產在德國得到了發展。由於極其稀有和昂貴,只有當時的貴族能擁有。16世紀後,懷錶逐漸在歐洲流行開來,成為上流社會人士的常見用品和裝飾。
19世紀末,鐘錶製造者開始生產外形更為小巧的手錶,這種手錶主要在女性中流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戰場上的官兵發現手錶比懷錶使用更加方便。此後,手錶也逐漸在男性中流行起來,取代了懷錶的地位。
瑞士鐘錶業的偶然興起
13世紀時,日內瓦的金銀首飾行業開始發展起來,出現了一些技藝精湛的工匠。到了15世紀,瑞士的金匠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工匠們所製作的首飾、宗教物品馳名歐洲,以其精美獨特吸引了大量購買者。那時的瑞士只是因珠寶製作聞名遐邇。在鐘錶生產方面,英國和法國幾乎平分天下。
16世紀,瑞士的新教與傳統天主教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新教佔了上風。在其代表人物約翰•卡爾文(Jean Calvin,1509年7月10日——1564年5月27日)的操縱下,在日內瓦出台了打壓天主教教徒的一些政策,其中之一就是禁止人們佩戴珠寶。儘管當時日內瓦以熟練的金匠製作的珠寶而聞名,但卡爾文的政策完全摧毀了日內瓦所有金匠的生意,於是不少當地的金匠和其他珠寶商逐漸轉向製表業。因此,瑞士鐘錶業,於16世紀中葉在日內瓦出現。再加上法國的宗教戰爭使得一些熟練鐘錶製造技術的人逃亡到瑞士,也為瑞士帶來了先進的製造技術,使日內瓦逐漸成為高質量製表的城市。
1601年,日內瓦製表協會(Watchmakers Guild of Geneva)成立。當時日內瓦錶廠已經有500多家,在很短的時間內,日內瓦生產的瑞士手錶不僅以其精湛、優質的製表工藝而聞名,而且還以其美麗而著稱,成為世界製表先鋒。
農夫立大功
在17世紀以前,大多數鐘錶工匠都是自己獨立完成每一塊表的製作。同時,工匠們還有一個傳統,就是把自己的名字或者標記刻在自己製作的表上,這樣的鐘錶不僅是工匠們心血的結晶,還被視為家族的榮譽,長久傳承。
雖然18世紀時英國與法國在手錶創新方面仍然處於領先地位,但瑞士手錶已經進行大量生產,製表業遍布侏羅山脈。當人們意識到鐘錶的機芯部件可以分工生產時,效率就提高了。人們可以在家中集中精力生產某一個部件,再出售到錶廠進行組裝。
日內瓦北部的侏羅山脈地區寒冷而貧瘠,在漫長的冬季,大雪封路,那裡的農民無事可做,而製表就成了他們適合的工作。正好製作手錶零件是一件既重複沉悶,又非常需要耐性和細心的工作,而這些農夫又出不了門, 於是每天就專心為鐘錶公司製作零件,這也導致製作出的手錶數量又多質量又好。1790 年底,日內瓦已經出口了超過 60,000 只手錶,在當時可謂數量巨大。
到了1800 年代末,因為無法與大量生產的瑞士手錶競爭價格,英國鐘錶業幾乎崩潰,而法國鐘錶業,也僅有少數人倖存下來,因其能創造出真正高質量的法國鐘錶。
瑞士製表業的稱霸之路
後來,瑞士人於工業革命發明了腕錶機芯。到了18、19世紀以後,製表技術突飛猛進,包括百達翡麗、江詩丹頓、愛彼、積家、歐米茄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如春筍般湧出,核心技術和品牌最終成就了瑞士鐘錶的霸業。
瑞士的製表技術毋庸置疑,大名鼎鼎的腕錶三大複雜功能都來自瑞士:
瑞士人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於1780年發明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款自動機械錶(the Perpétuelle),於1801年發明並製造出了陀飛輪,於1810年發明並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腕錶。1867年,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 & Co.)製造了第一款萬年曆懷錶。1891年,愛彼(Audemars Piguet)發明了具有三問報時(小時報時、1/4小時報時、分鐘報時)的機芯。這些鐘錶技術的發展,間接地證明了瑞士腕錶在技術領域的成就。
以寶璣為例,它是瑞士最著名的名貴鐘錶品牌之一,它的客戶及佩戴者中不乏顯赫人士,包括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英國國王喬治三世、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俄國音樂家拉赫瑪尼諾夫、意大利作曲家焦阿基諾·羅西尼等等大名鼎鼎的人物。
成立鐘錶學校 重視人才培養
為了維持國家的鐘錶製造業的輝煌,瑞士格外注重相關人才的培養。瑞士製表公司有專門的鐘錶學校,例如:萬國表每年從120多名學生中挑選幾名學徒,經過長達5年的學習實踐才能獨立製作腕錶。愛彼公司在瑞士設有鐘錶學校,每名學徒必須在鐘錶學校中修完4年課程,才能取得鐘錶匠資格。此外,還要經過1至2年訓練,才能製造超薄機芯。在開始製造複雜機芯前,還需要10年的訓練。
往往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培訓和管理教育體系,他們的目標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培養鐘錶工匠。不僅如此,為了確保人才的長盛不衰,瑞士各州的教育部門都對鐘錶學校有較多的補貼,以保證一些熱愛鐘錶的學生能用低廉學費進入學校學習。
有人說人才培養是瑞士鐘錶業得以世界聞名的關鍵,正因為如此,才有人願意投資,有人願意學習。再加上瑞士人內心深處追求卓越,以及他們嚴謹的性格,似乎也註定了瑞士與腕錶工藝的不解之緣。
天時、地利、人和,才成就了今日的瑞士鐘錶。也因此,當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取代瑞士鐘錶的地位。
相關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