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將滿9個月,克里姆林宮宣稱不尋求推翻基輔政權,但俄羅斯前總統梅德維傑夫卻再次揚言奪下基輔,外界一直揣測俄羅斯總統普京想要的戰爭終局為何?傳普京新年將宣布更大規模動員令與戒嚴令,學者分析可能引發政變。寒冬使戰事更為嚴峻,烏克蘭副防長透露,不排除年底前進攻克里米亞,並預估戰爭結束時間。
烏克蘭和西方多次指出,俄軍武器庫存大減,但近日卻仍能發起最大規模空襲,專家分析指出,不排除俄國早就為了「與北約開戰」做好準備。俄烏再互控攻擊札波羅熱核電廠,國際原子能總署厲聲譴責是在「玩火自焚」。
克宮稱不尋求推翻基輔政權 俄前總統卻揚言奪下基輔
俄羅斯2月入侵時,原計劃以閃電戰在最短時間內拿下基輔,但這個如意算盤徹底失敗,而外界也一直在揣測俄羅斯總統普京想要的終局為何?多數分析認為,應該是希望樹立傀儡政權取代現任政府。不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11月21日卻強調,俄羅斯並未將推翻基輔政權列為「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
國際間「推動」俄烏和談聲不斷,俄羅斯「女戰狼」外交部發言人札哈羅娃(Maria Zakharova)上週釋出訊號,稱考量到當前勢態,俄國準備與烏克蘭談判。
佩斯科夫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也表示,俄羅斯希望透過與基輔的談判,實現其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
針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8日稱,俄羅斯希望與烏克蘭談判,只是一種拖延戰術,目的是獲得喘息機會來重整實力。佩斯科夫被記者問及相關問題時說,澤連斯基所言並非事實,他說,「俄羅斯只是想實現自己的目標,且會實現這些目標。」
佩斯科夫未進一步具體說明,但他強調,「基輔的權力更迭,不是特別行動的目標。」
然而,從俄烏開戰之前,西方國家的情資就指出,普京的「劇本」之一是在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後,推翻現任政府並扶植親俄傀儡政權上台,好讓烏克蘭不再向西方靠攏,解決對俄國帶來的安全威脅,而這套劇本,從俄國前總統口中也透露出端倪。
俄羅斯前總統、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維傑夫(Dmitry Medvedev)20日大言不慚地主張,「基輔是俄羅斯的城市」,並暗示俄羅斯將佔領基輔。
梅德維傑夫在社交媒體Telegram上發文稱:「在基輔昆蟲館繁殖的各種蟑螂,不斷威脅要奪回克里米亞……」,所以他想提醒他們一些「不爭的事實」:一,基輔是「羅斯古國」(Ancient Rus)的首都;二,基輔是俄羅斯帝國內的一個大型「小羅斯城市」(Little Russian city);三,基輔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共和國的首都。
梅德維傑夫強調,基輔終究只是一座俄羅斯城市,這座城市的居民一直用俄語思考和交談,俄羅斯「該拿回什麼,以及如何拿回,不言可喻。」
《烏克蘭真理報》在相關報導中提醒梅德維傑夫,烏克蘭首都基輔,早在基輔羅斯大公國建立之前的5世紀,就已開始發展,而莫斯科始建於12世紀。
基輔羅斯是一個由維京人奧列格(Oleg)在公元882年建立、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君主制國家,首都是基輔。基輔羅斯的正式名稱為羅斯,基輔羅斯是因首都在基輔而得名。
1240年,基輔羅斯因蒙古侵略導致徹底滅國。逃亡的羅斯人有部分遷移到邊陲的莫斯科定居。莫斯科以協助蒙古作為交換,取得自治權,繼續維持安定局勢,因此得以取代基輔,躋身為新的羅斯文化重心。
傳普京年後宣布更大規模動員與戒嚴 恐引發政變
《每日郵報》報導,普京於9月底簽署局部動員令,徵召約36萬名公民參戰,然而俄軍上週撤退烏克蘭南部重要城市、赫爾松州首府赫爾松市(Kherson),為俄烏開戰以來俄軍第3次重大挫敗。
對此,曾於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MGIMO)擔任教授的索洛維(Valery Solovey)推測,普京正在積極研擬新一波徵兵計劃,第二階段動員令很可能在新年(2023年)慶祝活動後宣布,相較於前一波,規模會更大且具全面性,同時也將對更多地區或城市實施戒嚴令。
與此同時,俄國反對派自媒體「General SVR」在Telegram頻道加碼爆料,「第二波動員很可能和戒嚴令同時執行」,預計實施時間為2023年1月下旬或2月前宣布,屆時俄羅斯邊境將對面臨徵召對象進行封鎖,其中包括適用動員條件的女性,防範民眾逃出國外。
索洛維認為,普京的徵兵策略有可能引發一場政變,主要推動者可能是精英階層,不是來自於反對派人士,且普京健康也出現問題,「他的幕僚都深知這點,因此可能會想加速戰爭進程,儘管對幕僚們來說並不合理」。
據悉,索洛維與「General SVR」皆稱普京罹患癌症、帕金森氏症與情感性思覺失調症,索洛維則說普京使用替身的狀況相當普遍,「以致於當你看一段影片或照片,會分不清楚這是他的替身或本人。」
烏國副防長:年底前或進攻克里米亞 預估春末結束戰爭
俄烏戰爭持續,隨著冬季到來,寒冬將使戰事更為嚴峻。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加夫里洛夫(Volodymyr Havrylov)19日接受天空新聞(SkyNews)專訪時表示,我們別無選擇,因為任何暫停行動都會使俄羅斯有更多補充庫存和增援的機會,因此就算遭到俄羅斯核打擊,烏克蘭在勝利之前永遠不會停止戰鬥。
關於俄烏和談問題,加夫里洛夫說,只有俄軍準備好離開烏克蘭的每一寸土地時,其中也包括克里米亞和烏東地區,和平談判才會發生。「任何試圖拖延衝突的行為都意味著反對烏克蘭正常國家化。」
加夫里洛夫說,奪回克里米亞只是時間問題,「希望早日實現」,不排除在12月底之前進攻克里米亞。
問及戰爭何時結束,加夫里洛夫說,作為軍隊,重要的是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但我認為春天結束時,這場戰爭就會結束。」
俄軍飛彈用不完?資深顧問:俄或早已準備與北約開戰
俄羅斯近兩個月內對烏克蘭多次發動大規模狂轟濫炸,造成烏克蘭基礎設施大量受損,電力供給吃緊,澤連斯基11月20日對「法語國家及地區國際組織」發表談話時提到,當天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270天,俄羅斯已對烏克蘭發射超過4,700枚飛彈,導致數百座城市被燒毀,數千人死亡,數十萬人被俄羅斯強行驅逐至俄國境內,更有數百萬人為了遠離戰亂,逃往其他國家。
澤連斯基也在談話中提到「烏克蘭和平方案」,就是要確保「輻射和核安全」、「食品安全」以及「能源安全」,釋放所有囚犯和被驅逐者,恢復烏克蘭的領土完整性和世界秩序,俄軍必須撤離並停止敵對行動。
《紐約時報》18日報導,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10月曾表示,俄軍已消耗近70%的戰前飛彈儲備,包括「口徑」(Kalibr)、「伊斯坎德」(Iskander)及其他巡弋飛彈,僅剩609枚飛彈。英國國防部10月16日也表示,俄軍對烏國民生設施的大規模攻擊,可能已使俄國長程飛彈庫存大減。美國五角大廈官員同樣認為,俄軍的精準導引飛彈存量已不多。然而,俄軍11月15日仍發射96枚飛彈,為迄今對烏克蘭最大規模空襲。
報導引述分析指出,這種情況有4種可能性,除了俄國向朝鮮、伊朗尋求支援外,不排除俄國早就為了「與北約組織(NATO)開戰」,預先儲備大量武器。
美軍陸戰隊退役且曾擔任白宮武器策略師的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顧問坎森(Mark Cancian)指出,幾乎沒有西方國家官員清楚了解俄國武器庫,或確切知道庫存的飛彈數量,但各國軍方相信,俄國長久以來維持著飛彈和其他武器的儲備,以防與北約開戰,「儘管我們認為這(開戰)很荒謬,但他們認為有可能。」不過,目前不清楚俄軍15日的空襲行動,是否已動用相關儲備。
英國國防情資公司詹氏公司(Janes)的分析報告指出,鑑於俄國在2014年侵略克里米亞半島後與西方關係惡化,莫斯科當局很有可能早在2月入侵烏克蘭前,就儲備製造精準導引飛彈所需的微晶片和其他技術,並已開始大量製造伊斯坎德、口徑和其他巡弋飛彈。這類微電子零件也可用於民用,莫斯科當局可能是透過願意冒著被美國制裁風險的國家或私人實體等第三方取得。俄軍相關工廠目前很可能仍以三班制、週末加班方式趕工生產。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16日則說,俄軍正苦於補充飛彈庫存,所以持續向伊朗、朝鮮求援,而這兩國確實有可能提供協助。烏國空軍發言人伊納特(Yuriy Ihnat)也認為,德黑蘭當局有可能提供彈道飛彈,雖不清楚數量,但可能是「非常近期」生產的,射程介於300至700公里間。
烏國空軍另指出,俄軍正使用防空飛彈發動攻擊,例如17日向烏國前線一帶城市發射至少10枚S-300防空飛彈。軍事官員和專家評估,俄軍愈來愈依賴防空飛彈,意味其巡弋飛彈和其他傳統進攻型武器即將耗盡。
IAEA證實札波羅熱核電廠再遭砲擊 俄烏互控開火
綜合路透社、法新社報導,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11月20日表示,札波羅熱核電廠(Zaporizhzhia Nuclear Plant)在昨晚(19日)與今晨(20日)遭到砲轟,發生「強烈爆炸」,掌控核電廠的俄軍指控烏軍無視核災威脅開火,烏克蘭方則反控俄軍砲擊核電廠。
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Grossi)表示,從我們團隊收到的消息非常令人不安。他強調,「發生在這個重要核電廠的爆炸,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不論攻擊者背後是哪一方勢力,都必須立刻停止。我之前說過好幾次了,你們這是在玩火自焚!」
位於札波羅熱州南部的札波羅熱核電廠是歐洲最大的核能發電廠,提供了烏克蘭約五分之一的電力,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初期即被俄軍掌控。俄烏雙方過去已多次指控對方砲轟核電廠,導致核電廠多次被迫使用備用發電機運行。
路透社說,核電廠反應堆已關閉,但如果驅動冷卻系統的電力被切斷,核燃料就有可能過熱。炮擊已經多次切斷電源線。
俄軍在聲明中表示,基輔政府「並沒有停下在札波羅熱核電廠創造人為災難威脅的挑釁舉止」,不過聲明中也指出,儘管核電廠在19、20日受到砲擊,但廠區的輻射水準「維持正常」。
烏克蘭核能公司Energoatom指責俄軍才是開火的那一方,稱俄羅斯人瞄準了重啟該工廠部分所需的基礎設施,以進一步限制烏克蘭的電力供應。
相關新聞:
俄稱無「普拜會」計劃 「假核彈」上場襲烏 恐怖地牢被曝光 逃兵尋庇護願國際法庭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