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聯盟今天(11月24日)發布聲明宣布,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將於12月1日赴北京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討論全球挑戰以及共同關心的話題。
綜合媒體報道,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將於12月1日赴北京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歐盟在聲明中指出,在緊張的地緣政治與經濟環境下,就雙方交往而言,米歇爾這趟中國訪問行是及時良機……
米歇爾(Charles Michel)在他的推文中宣布訪問行程時表示:“我們將討論全球挑戰,以及攸關共同利益的主題。”
外界注意到歐盟的聲明和米歇爾本人都未詳述何謂全球挑戰與共同關心話題,但推測雙方可能會論及攸關歐洲能源安全的烏克蘭戰爭,但不清楚是否會提及台海局勢。
代表歐盟各國領導人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幾個月來嘗試安排與習近平會談,上周20國集團(G20)峰會終於確定日期。
據一名匿名的歐洲官員表示,中共不提供武器給俄羅斯、不協助莫斯科規避歐美經濟制裁,對歐洲而言至關重要;而在臺灣議題方面,當前局勢有“化解衝突”的必要。
“關鍵在於,規則是國際秩序的基礎”,他表示,“我們希望向中國(中共)傳達的是,我們需要一個讓聯合國(UN)處於中心的世界,而俄國侵略、臺灣可能發生衝突都是真正的危險。”
至於經濟方面,這名官員說,米歇爾將試圖找尋方法來降低歐洲對中國的貿易赤字。
報道說,本月初,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對中國進行了一次富有爭議的訪問。他是自新冠病毒爆發以來三年中第一個訪問北京的西方大國領導人。肖爾茨表示,德國不想與中國“脫鉤”,但也不會過度依賴中國。
肖爾茨對北京的單獨訪問,也引起了歐盟部分國家的不安,因為歐盟一直在努力採取統一的對華政策。
針對肖爾茨的中國之行,歐盟內部市場執行委員蒂埃里·布雷頓(Thierry Breton)說,歐盟國家應該採取更加團結的行動,“很重要的是,成員國對中國的行為應該朝着更加協調的方式發展,而不是單個行動,中國(中共)很明顯希望我們單個行動。”
據報道,此前11月12日在金邊,就在習近平會見美國總統拜登的G20峰會前幾天,查爾斯-米歇爾曾呼籲北京說服俄羅斯在烏克蘭尊重國際法。米歇爾當時告訴法新社說,“我們鼓勵中國(中共)當局使用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手段來說服俄羅斯尊重國際公認的邊界,尊重烏克蘭的主權。”
然而,本月,米歇爾原定在上海一個貿易展覽會開幕式上發表的演講被取消,有消息說,中共政府希望審查演講中所有關於烏克蘭戰爭的內容。這在中國是一個敏感話題,大陸官方聲稱是中立的,但仍然是俄羅斯的一個主要戰略盟友。
自從因指控中國新疆地區侵犯人權而對雙方實施制裁以來,北京和歐盟的關係已經惡化。
2019年,歐盟通過的決議定義與中共的關係為“合作者、經濟競爭者,系統性對手”。
2021年,歐洲議會決定凍結《歐中投資協定》是雙邊關係明顯“結冰”的一個顯著例子。
觀察人士指出,習近平掌權下的中國變得愈來愈獨斷,當前歐盟各國正熱切討論如何處理與北京的關係。美國力促西方盟邦共同抗中,但若干與中國有重要貿易關係的歐盟成員國拒絕把全球事務分成2個陣營。
米歇爾將於下周前往北京,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中歐關係能否“破冰”?外界拭目以待。
截止發稿前,北京還沒有對宣布查爾斯-米歇爾下周訪華的消息發表評論。中共外交部一位女發言人回應提問時僅說,“中國將在適當的時候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