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逾9個月,傳俄軍擬撤離札波羅熱核電廠,莫斯科對此駁斥。七大工業國(G7)司法部長召開史上首次會議,討論追訴俄羅斯的戰爭罪行。俄國反戰聲浪升高,數千名婦女加入網路連署,要求俄國總統普京下令撤軍。不過,普京25日首次接見陣亡士兵的母親,被發現造假問題,連頭部都疑似是「P圖」。
面臨西方嚴厲制裁,俄國最大科技公司擬切斷關聯出走;俄國軍備因缺乏台積電高階晶片,補給無力恐致全盤皆輸。不過,烏軍彈藥消耗量非常驚人,北約也有20國出現援助疲憊。傳俄國傭兵瓦格納集團送「血鐵鎚」恐嚇歐洲議會。俄國匿名特務爆料,俄羅斯去年曾認真考慮是否入侵日本。
俄軍準備撤離札波羅熱核電廠?克宮駁斥
路透社報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11月28日表示,俄軍仍持續掌控烏克蘭南部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他說:「沒有必要去管根本沒發生且不可能存在的跡象。」
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Energoatom)負責人柯亭(Petro Kotin)27日表示,有跡象顯示俄軍可能準備離開歐洲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不久,自3月起就佔領這座核電廠。
柯亭指出,有俄羅斯媒體開始主張應該放棄佔領扎波羅熱核電廠,並稱應該將其交給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管控。他也補充:「現在說軍方將離開該工廠還為時過早,但他們正在『準備』」。
柯亭還指出,俄軍將軍事裝備、人員、卡車,可能還有武器和炸藥都塞進扎波羅熱核電廠,並在核電廠內進行開採。但IAEA尚未發布任何能支持柯亭聲明為真的資訊。
俄、烏1986年都蒙受全球最嚴重的車諾比(Chernobyl)核電廠意外衝擊,兩國現在交相指責對方對札波羅熱核電廠建築群進行砲擊。
這座電廠擁有6座反應爐,雙方都對危險核災提出警告。聯合國核子監督機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則希望在電廠週圍設置保護區。
烏克蘭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27日晚表示,他深信俄軍將會撤離札波羅熱電廠:「防線正開始撤回到俄羅斯聯邦的邊界。」電廠目前仍由烏克蘭工程師負責營運。
烏克蘭軍方上週表示,約30名俄軍在最靠近電廠的城鎮安赫德(Enerhodar)受傷。路透社暫時無法查證確認此一說法。
追訴俄國戰爭罪 G7司法部長史上首次開會討論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各成員國的司法部長、國際刑事法院(ICC)首席檢查官卡林汗(Karim Khan)、歐盟執委會司法執行委員瑞恩德斯(Didier Reynders)、烏克蘭司法部長馬尤斯卡(Denys Maliuska)等人,今天(11月28日)起一連兩天在柏林集會,協調如何向俄羅斯追究戰爭罪行責任。
這是七大工業國集團司法部長史上首次會議,德國司法部長布希曼(Marco Buschmann)表示,各國司法制度不同,有必要簡化證據交換的方式,避免多次訊問同一位證人。
烏克蘭已記錄約4萬5,000件疑似戰爭罪行案件,不過至今只判決其中12件,布希曼接受《南德日報》(Sueddeutsche Zeitung)訪問時指出,收集足夠證據才能起訴戰爭罪行,各國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勢必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德國採普遍管轄權原則,不論犯罪嫌疑人的國籍,可對外國發生的戰爭罪、種族滅絕、反人道罪提起刑事訴訟。
今年年初,德國一所法院裁定一名敘利亞前情報人員要為獄中酷刑負責,被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視為「歷史性的裁決」。
要求普京撤軍 數千名俄軍母親連署反戰
根據美軍估計,俄軍在烏克蘭的傷亡人數至少超越10萬人,也讓俄國多地爆發多起反戰。
綜合外媒報導,俄羅斯組織「俄羅斯女權反戰抵抗運動」(Russian Feminist Anti-War Resistance,FAR)於27日俄國母親節這天,在請願連署網站「Change.org」發起一項網路連署,名為「我們要求從烏克蘭撤軍,並讓士兵回家」,該連署書事後將送至國家杜馬下議院的家庭、婦女和兒童委員會等單位。
該連署中寫道,「已經持續9個月以來的『特別軍事行動』,不管官方給它的名稱是什麼,戰爭所帶來的是破壞、悲傷、鮮血和眼淚」,俄羅斯的母親都有個共同的願望,「和平、和諧的生活,在和平的天空下撫養我們的孩子,身為母親的我們不必擔心他們的未來」。
連署還提到,許多響應FAR聯署的母親們一致認為,普京的「動員令」根本只是讓缺乏訓練的士兵去送死,且這些士兵們還要面臨裝備不足的窘境,甚至還讓家屬因此自掏腰包購買許多軍品,其中還包含本應由國家配發的防彈背心。同時也因大規模徵兵,讓不少家庭因此失去經濟支柱,紛紛認為當局不該對這一切視而不見,「我們反對我們的兒子、兄弟、丈夫、父親參戰」。
最後,FAR還強烈要求普京立即從烏克蘭撤軍,讓所有上戰場的士兵平安回家。截至北京時間28日下午4點55分,已累計4,528人連署。
演很大?首度接見「俄軍母親」 普京「P圖」造假被抓包
BBC報導,為了平息國內不滿聲浪,普京25日在莫斯科郊區的新奧加廖沃(Novo-Ogaryovo)官邸,首次接見十多名陣亡俄軍士兵母親,並同感悲痛表示:「沒有什麼能取代失去的兒子。」。
不過會談影片公布後,其中幾位俄軍士兵「母親」被發現是由親俄人士扮演,《衛報》報導,坐在普京旁邊的一位「母親是極端保守的俄羅斯詩人、電影製作人和活動家奧列斯雅(Olesya Shigina),她最近還前往頓巴斯地區拍攝一部以俄軍為主角的戰爭宣傳片。
另一位「母親」為烏祖諾娃(Nadezhda Uzunova)是極端愛國退伍軍人非政府組織「戰鬥兄弟會」的活動人士,她與俄羅斯政府關係更密切,甚至曾擔任俄羅斯哈卡斯共和國(Khakassia)的地方政治顧問。
而烏克蘭內政部長顧問格拉申科(Anton Gerashchenko)也在推特PO出一張影片截圖,稱普京的頭有剪接的痕跡,圖中可見普京的脖子與西裝交接處有異常的切線,推文留言處的網友也發現其他片段中普京的頭部與身體有明顯的合成效果。
不堪戰爭衝擊 俄最大科技公司擬連根出走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莫斯科入侵烏克蘭,使其最大科技公司Yandex亟欲切斷關聯,出走俄國,此舉將嚴重打擊普京扶植本國產業取代西方的努力。
報導說,以搜尋引擎與網約車應用程式(app)知名的Yandex,被譽為「俄羅斯的Google」,是俄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荷蘭母公司Yandex N.V.因憂心入侵烏克蘭對其業務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希望退出俄羅斯。
Yandex N.V. 25日表示,其董事會「已著手戰略審查程序,以當前地緣政治環境的角度,檢視重整集團所有權與治理的選項」;相關選項包括發展「獨立出俄國」的部份國際部門,以及剝離「Yandex集團所有其他業務的所有權與控制權」,該公司補充,「這項程序尚數初步階段」。
《紐時》報導,俄國媒體集團The Bell之前披露,Yandex N.V.將把新業務以及最有前景的技術—包括自駕車、機器學習與雲端運算服務撤離俄羅斯。相關業務必須進入西方市場,並取得西方專家與技術,然而在西方制裁之下,這些變得不可行。
《紐時》說,撤出Yandex剛起步的技術業務或許不是取決於母公司,因為企業必須獲得克宮的批准才得以將俄國註冊的科技許可轉移出俄羅斯。
在俄國侵烏之前,Yandex員工超過1.8萬人,市值超過310億美元,它甚至在加州的Palo Alto設有據點。但侵烏之後,數千名員工離開俄羅斯,紐約掛牌的公司股價瞬間暴跌,在那斯達克暫停其交易前,市值蒸發逾200億美元,過去1年,Yandex莫斯科掛牌的股價重挫62%。
半島電視台報導,Yandex 的不幸反映了其他俄羅斯科技公司的慘況,這些公司面臨西方制裁以及數萬俄羅斯科技員工的出走潮,就連普京也承認,隨著美國與其他37國透過出口管制,限制俄國取得半導體、通信設備等技術,俄國科技產業將經歷「巨大」困境。
俄羅斯擺脫對全球經濟的依賴是一場苦戰。2015年克宮試圖停止所有政府機構使用外國軟體,但至2019年僅10%政府使用的軟體是俄羅斯製造。俄羅斯不僅依賴外國科技,俄國央行2021年一份報告說,65%俄企的製造依賴進口。
缺台積電晶片 俄飛彈用中製晶片故障率高 無力補給恐全盤皆輸
高階晶片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全球90%以上最精密的半導體皆由台積電生產。由於台積電(TSMC)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俄國曾坦言,台灣斷供對俄國設備生產商有負面影響,缺少高階晶片對軍武實力的影響有多顯著?從俄烏戰便可窺知一二。
西方嚴厲制裁俄羅斯,導致各大企業陸續撤出,俄國境內供應鏈因戰爭陷入混亂,難以取得高階晶片,只能透過非正式管道買進良率低的中國晶片,然而,缺少外國高階晶片與零件,中製晶片的故障率又高達4成,在生產精密武器方面遭遇瓶頸,讓俄國相當頭痛。
事實上,早在戰爭爆發初期,路透社曾報導,俄軍所發射的巡弋飛彈、彈道飛彈等精準彈藥,有超過6成都沒有命中目標,準確度相當低。戰事初期的命中率本來就不高,意味著現在缺少高階晶片的俄羅斯在戰爭中更無優勢。
此前還傳出俄國半導體短缺,只能拆掉洗碗機和冰箱等電器產品的晶片,修復軍事設備,再加上俄國晶片製造技術落後,身為戰略夥伴的中國,晶片製造實力也落後他國許多,使得俄國深陷半導體荒的困境。
烏克蘭和西方官員多次指出,俄軍的武器庫存已大減,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預估,俄軍已消耗近70%的戰前飛彈儲備。烏國分析,俄軍近期大量使用專門攔截軍機和飛彈火箭的防空飛彈攻擊烏克蘭,可能代表其原先的武器裝備即將耗盡。
起初,外界推測,軍事實力排名第2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很可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然而烏克蘭獲得美國等西方大力援助下,俄羅斯在這場仗中幾乎是孤軍奮戰,不斷消耗戰前事先備妥的糧食與彈藥,在國力持續內耗之下,又缺少自製半導體的能力,也無法取得高階晶片,在吃重科技與後勤補給的現代戰爭中,原是發動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俄羅斯最終恐怕會落得全盤皆輸。
烏軍彈藥消耗量非常驚人 北約有20國現援助疲憊
不過,烏克蘭戰場上的彈藥消耗量非常驚人,為烏克蘭提供軍備的北約也陷入彈藥不足的尷尬境地。
《紐約時報》26日報導,烏軍每天消耗數千發砲彈,戰事最激烈時一天的消耗量相當於阿富汗戰場上一個月的消耗量。北約官員透露,北約30個成員國中的20個較小國家已「非常疲憊」,拿不出更多武器。剩下的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荷蘭等較強的盟友,仍然可以提供更多武器裝備。
即便是美國,也陷入彈藥產能跟不上戰場消耗的窘境。美國每月僅能生產1.5萬發砲彈,烏軍不到一周就能打完。本月稍早,華府不得不從韓國進口10萬發砲彈。
據報導,烏軍目前每天消耗2,000至4,000發砲彈;烏東地區今夏爆發大規模砲戰時,烏軍每天發射的砲彈數量更高達6,000至7,000發。而在阿富汗戰爭期間,北約軍隊一天只需要300發砲彈。
俄羅斯偵查委員會近日表示,至少有25個國家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其中21個是北約成員國。
報導稱,因烏克蘭使用多個國家提供的武器,所以在補給和維修方面面臨困難。《紐時》披露,西方援助的350門各式榴砲中,已有3成無法使用,目前美軍更關注提供維修能量,以維持烏軍戰力。過去幾個月美國在波蘭修建了維修設施,專門修理被拖下烏克蘭戰場的火砲。
瓦格納集團送「血鐵鎚」恐嚇歐議會 華府智庫:俄擬扶植新傭兵牽制「普京御廚」勢力
據英國《太陽報》和《烏克蘭真理報》報導,歐洲議會日前表決通過認定俄羅斯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並打算將瓦格納集團認定為恐怖主義組織後,普京親信、俄國傭兵團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頭目創辦人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宣稱送了一支沾有紅色假血跡的大鐵鎚給歐洲議會,藉此回應這項決議,但是尚不確定歐洲議會是否收到這支鐵鎚。
日前俄國獨立媒體Meduza披露,瓦格納集團55歲傭兵努金(Yevgeny Nuzhin)據信向烏克蘭投降後,被綁架回俄國,遭集團殘暴用大鐵鎚活活打死,因此,普里格津送鐵鎚,顯然意圖警告西方。
普里格津25日接受芬蘭媒體訪問時,還透露有一名退役美國陸戰隊將領正為瓦格納集團效力,指揮集團旗下一個英國營,當中包括芬蘭人,還說芬蘭人在戰場上表現很好。
俄軍戰事失利之際,有「普京御廚」之稱的 普里格津,以及車臣共和國領導人卡德羅夫,正積極鞏固壯大自己的勢力,他們手握獨立於俄國正規軍之外的武裝部隊,普京對2人依賴程度日益加深。
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26日公布最新戰情評估報告指出,莫斯科任命一位與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Yanukovych)有關聯的親克宮商人薩爾基相(Armen Sarkisyan),擔任烏克蘭俄佔區監獄的新管理者,他打算利用這個角色創建一間新的「私人軍事公司」,制衡普里格津在俄國私營軍事企業領域的壟斷地位,俄羅斯高層很可能已經批准了他的計畫。
俄羅斯政府多次強調,該國法律並不允許私人軍事企業成立,間接否認瓦格納集團存在,迫使普里格津多年都無法承認與瓦格格納集團的關聯。9月間。普里格津終於對外承認,自己是因為看見2014年烏克蘭頓巴斯(Donbas)地區分離運動,藉此集結一批愛國份子,瓦格納集團就此誕生。
俄匿名特務爆料:俄去年曾認真考慮入侵日本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1名定期寄信給流亡法國的俄羅斯人權活動家奧塞奇金(Vladimir Osechkin)、暱稱為「變革之風」的俄羅斯特務,在3月的信件中爆料,2021年8月俄羅斯非常認真準備與日本發生局部軍事衝突,為了合理化侵略日本的行為,俄羅斯的宣傳機器也準備了許多假消息,像是日本在二戰時如何折磨戰俘、測試生化武器等,抹黑日本是法西斯主義者與納粹,但最終俄羅斯選擇入侵烏克蘭而不是日本,改變的原因「變革之風」表示「這要由其他人回答。」
「變革之風」定期寄出的信件內容多為對俄羅斯內部情報與對烏克蘭戰爭的爆料,俄國聯邦安全局(FSB)專家格羅澤夫(Christo Grozev)對「變革之風」的信件分析與寄給俄國聯邦安全局的消息源頭驗證,他表示這封信已被確認是1名俄國聯邦安全局特務寫的。
相關新聞:
戰爭日燒9億美元 多地爆抗議 俄還能撐多久?軍事專家點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