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國近日爆發的「白紙革命」如火如荼、越演越烈之際,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卻不得不按計畫於12月1日(週四)訪問中國。儘管是應習近平的邀請,預計米歇爾此行試圖瞭解歐盟與中國關係的「變化和新參數」。他抵達後將做何表態,如何看待各地四起的新運動,也引發外界關注。
11月24日,歐洲理事會官網率先發布了米歇爾出訪的消息,並表示在地緣政治緊張和經濟面臨衰退的情況下,該訪問是歐中雙方展開接觸的「及時機會」,兩位領導人將討論歐中關係,就共同關心的國際挑戰和地區問題互換意見。
除了會見習近平外,中共外交部在28日稱,訪問期間,米歇爾還將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大人委員長栗戰書等人分別交談。這也是自二十大後,中共首次與歐盟機構「高層」進行會晤。
然而,自上週四以來,要求北京當局結束「清零」政策的民間抗議活動,已升級為30多年來對中共權力的最大威脅,部分示威者甚至要求中共領導人辭職。米歇爾大概也需要重新思考他此次的任務。
據美聯社透露,訪問預計將聚焦幾方面內容,即保障歐中溝通協調、就關鍵問題表達立場、加強經貿聯繫、討論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潛在進一步合作等。
報導稱,歐盟每年對中國的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約為2,300億歐元。歐盟希望尋找途徑增加對華出口、降低貿易赤字、提升歐盟在中國的經濟地位。
此外,歐盟還希望在技術設備和用於製造微晶元、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的原材料方面減少對華依賴。
事實上,米歇爾的這次訪問正值歐盟內部討論,如何處理對華關係。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在10月初,率商團訪問北京所展現出來的友好意味,令其他結盟國頗為緊張。
在10月21日的歐盟領導人峰會上,27個成員國均被告知,必須重新調整對中共的態度,因為北京是與歐盟、美國和其他理念相近國家(或地區)的強勁對手。
與會者們還著重探討了,在未來怎樣降低對華的經濟依賴。當時,歐盟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在普京試圖打「能源牌」威脅歐盟放棄烏克蘭的教訓中,歐盟已學會也需要對中共保持警惕。
在臺灣問題上,有消息人士稱,米歇爾將重申歐盟的「一中政策」,但也會強調和平解決海峽兩岸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稱,本週的出訪,將是米歇爾自2018年7月出任歐洲理事會主席一職後的首次訪華。鑑於北京的嚴格防疫限制,此次訪問只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