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英國宣布將中國廣核集團(CGN)逐出英格蘭的塞斯維爾C(Sizewell C)核電廠建設計畫。此前一天,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在一個演說中表示,英中關係的「黃金時代」已「結束」。
英中關係在遇冷多年後,如今似乎更加的急轉直下。
台灣國防院戰略資源所長蘇紫雲對希望之聲表示,「英國的戰略轉向從前首相約翰遜的末期就開始了,所以蘇納克上來之後,就是順著這個大方向,把中共勢力給逐出,這也是確保未來英國核電廠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避免相關的控制系統受到中共後門的影響。」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則認為,「中國(中共)撕毀香港50年不變的承諾之後,現在我們也可以看到,中英之間在價值上面以及在國家利益上面也漸行漸遠。我們可以預測,如果習近平國家主席的這個體制越強、越穩定,對外的侵略性越強,那中共對於英國的國家利益的威脅是越來越升高,而英中之間的關係也不可能變成單純的貿易和經濟合作,可能會有更多的戰略上的衝突。」
近日,中國爆發「白紙革命」。BBC駐中國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遭到中共警察的阻止和拖拽,被抓捕後又被暴力毆打。BBC說,他們至今沒有得到中國方面的道歉。
不僅如此,事發後,中共還將責任推給英國記者,責怪他沒有說明自己的身分及出示記者證,並且聲稱逮捕他是為他好,擔心他在抗議清零政策的示威中受傷。趙立堅還警告外國媒體在中國境內要尊重中國的法律和法規。
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對希望之聲表示,「記者在上海採訪被逮捕被攻擊的事件跟這個事情直接相關,因為蘇納克在演說中特別提到說,中國(中共)越來越獨裁,那這件事情跟英國要追求的價值是不相容的,兩國是沒有辦法合作的,因此在這些事上有一個大轉彎。」
多年來中共在經濟、政治以及軍事層面持續對外擴張和滲透。為對抗中共對世界安全所造成的威脅,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推出了印太戰略,日本增加了國防預算,韓國也是提出要中共要負起責任抑制北韓,而北約則把中共看作是系統性的威脅。尤其是今年8月佩洛西訪台後,中共對台灣文攻武嚇,引起世界多個國家的反感,形成了世界圍共的態勢。
蘇紫雲認為,「這些民主國家只會逐一地離中國越來越遠。從英國的這個大戰略的轉變來看的話,其實還可以預估一個事情,就是歐盟也會加速擺脫對中共的經濟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