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導,今年2月爆發的俄烏衝突,造成了烏克蘭在黑海地區的糧食出口陷入停頓。此外,烏克蘭還關閉了一條途經其境內的俄羅斯氨輸送管道。氨是農業化肥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該管道連接俄羅斯伏爾加地區與烏克蘭黑海港口敖德薩,其設計的輸送能力為每年250萬噸。
11月30日(週三),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副秘書長兼緊急救濟協調主管格裡菲思(Martin Griffiths)表示,有關恢復俄羅斯氨輸送管道的協議即將簽署,並有望在本週談妥。他認為,這「幾乎比確保糧食出口更重要」。
此前,格裡菲思示警,如果不在此刻恢復俄羅斯的化肥出口,那麼它可能會在1年內引發糧食供應問題。
預計,從俄羅斯到烏克蘭的合成氨管道最快可在1至2週內啟動運行。
據法新社報導,俄烏兩國均是全球主要的糧食和化肥供應國,為促進俄羅斯的食品和化肥運輸是五個月前商定的一攬子協議中的核心內容。
俄烏戰爭爆發後,給全球糧食危機造成巨大負擔,導致約4700萬人陷入「嚴重飢餓」。今年7月,在聯合國及土耳其斡旋下,俄烏雙方在伊斯坦布爾分別簽署了平行協議。烏克蘭簽署的是,建立海上走廊,確保烏克蘭從黑海出口穀物安全運輸。而俄羅斯的則是,一項關於該國化肥和農產品出口的協議。
隨後,烏國的三個港口逐漸恢復了近1千萬噸的農產品出口,包括玉米、小麥、葵花籽產品、大麥、油菜籽和大豆等。
因協議原定有效期是120天,11月17日,黑海穀物出口協議又被延長了120天。但俄方表示,希望看到更多的化肥出口。
據報導,普京曾表示要致力於疏通俄化肥及氨的出口。11月中旬,在阿拉伯國家的協調下,俄烏派代表在阿聯酋會面,就恢復俄羅斯氨製品的出口進行了討論。
烏方當時表示,用交換戰俘作為放行的條件。目前,尚不瞭解該會談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進展。
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俄烏雙方曾在沙特的協調下,完成了戰俘交換。阿聯酋此次或效仿沙特的做法。
俄方表示,除了努力恢復管道運輸之外,俄羅斯正在位於亞速沿岸的塔曼(Taman)港口建設一個無需過境烏克蘭出口氨製品的設施,預計於2023年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