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持續12個半月,俄羅斯3月9日對烏克蘭發動自去年10月以來最大波空襲,空射武器數量是開戰後單波攻擊新高,甚至出動逾1/10數量的最珍貴武器之一「匕首」極音速飛彈,外媒分析原因。立陶宛軍事情報指出,以目前戰爭強度看,俄羅斯的資源足以供應戰爭再打2年。中國5家公司供應伊朗無人機零件,間接助俄侵烏,被美國祭出制裁。睽違5年的英法高峰會決議合訓烏克蘭陸戰隊,並將在印太區域合作接替部署航艦。丹麥搜索涉嫌北溪管線爆炸案的波羅的海船隻。
去年10月以來最大波空襲 俄軍發射極音速飛彈數量締新高原因
俄羅斯3月9日凌晨趁著民眾睡夢中對烏克蘭各地發動大規模攻擊,造成基輔在內10個地區多處關鍵基礎設施和民宅毀損,至少9名平民喪命、電力中斷。俄軍動用的空射武器數量是開戰以來單波攻擊新高,還包含6枚「匕首」(Kinzhals)極音速巡弋飛彈,是俄方最珍貴的武器之一。
法新社報導,俄軍稱這次襲擊是回應基輔當局上週在俄國西部布揚斯克州(Bryansk)所謂「恐怖主義行動」的「大規模報復」,還說俄方用了「匕首」(Kinzhal)極音速飛彈。
莫斯科當局稱烏克蘭民族主義者闖入布揚斯克州並殺害2名平民,基輔將這種說法斥為挑釁。
路透社報導,莫斯科當局表示,這類攻擊意在削弱烏克蘭的戰鬥能力;基輔當局則表示,這些空襲不具軍事目的,旨在傷害並恐嚇平民,觸犯戰爭罪。
華府稱這場飛彈襲擊「殘酷且不正當」。
《華盛頓郵報》指出,這是去年10月俄軍採取這種空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波。
《紐約時報》引述烏克蘭空軍指出,俄軍這波空襲含6枚新式的「匕首」極音速飛彈,是開戰以來俄軍單波攻擊使用這種飛彈最多的一次。極音速飛彈速度達5馬赫以上,飛行時還能機動,幾乎無法攔截。
烏克蘭空軍發言人伊納特(Yuriy Ihnat)說:「這是大規模空襲,飛彈與自殺無人機從空中與海面多個方向來襲。」
俄軍發射9種不同種類共81枚巡弋、彈道飛彈和8架伊朗製自殺無人機,47枚穿透烏軍空防擊中目標,3座電廠受損,是近幾個月來俄軍幾波空襲裡最成功的一次。伊納特認為這是因俄軍動用比平時更多的彈道與極音速飛彈,速度較慢、相對容易攔截的巡弋飛彈變少。
西方認為俄軍侵烏1年多以來已耗盡巡弋飛彈及短程彈道飛彈的庫存,甚至拿S-300防空飛彈這種用於對地時相對不夠精準的武器和廉價伊朗無人機湊數,因此連烏克蘭也對俄軍此次空襲彈種頗感意外。
伊納特說,烏克蘭軍情局先前預估俄軍擁有的「匕首」極音速飛彈不超過50枚,不明白何以這次能一口氣發射超過1/10數量的「匕首」飛彈。
《紐時》研判這可能與「匕首」飛彈相對容易補充有關,因為它是一款現有飛彈的改良型,生產時比其他像新研發的「鋯石」(Zircons)極音速飛彈等相對容易。
五角大廈先前表示「匕首」飛彈是從米格-31(MiG-31)戰機發射;「鋯石」則為艦射武器。
俄國還說將於13日和聯合國討論黑海穀物出口協議延長事宜,使得聯合國斡旋的這份至關重要的協議能否延長打上問號。這份協議幫助緩解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引發的全球糧食危機。
侵烏戰爭 立陶宛:俄羅斯目前資源足以再打2年
路透社報導,立陶宛軍情局局長保拉維修斯(Elegijus Paulavicius)表示:「俄羅斯目前擁有的資源,按目前戰事激烈程度看,足以再打2年。」
保拉維修斯還說俄羅斯能延續這場戰爭多久時間,「也會取決於諸如伊朗、朝鮮等國對俄軍事援助程度」。
莫斯科1年多前對烏克蘭發動「特殊軍事行動」,聲稱是為清除對俄國的安全威脅;基輔和西方國家則稱俄國是為征服一個獨立國家而無端開戰。
立陶宛情報機構表示,與俄、中政府有關聯的駭客,去年一再企圖侵入立陶宛政府電腦系統,對方首要任務「仍是持續長期蒐集有關立陶宛內政、外交情資」,但未說明駭客入侵是否成功。
立陶宛一直是歐盟裡最對俄國不假辭色的成員國之一,2021年立陶宛允許台灣在當地設立代表處也觸怒北京。
立陶宛情報機構指出,制裁措施並未損及俄羅斯籌資補充軍需的能力,因為俄羅斯可將資源從公共福利重新分配至軍隊。
報告指出,俄羅斯利用「長串的中介鏈」突破制裁拿到西方技術,且俄軍正在適應與西方長期對抗,優先致力重建在波羅的海地區的軍事存在,「俄軍在當地依然是一個威脅和不安的源頭」。
報告還說,俄國帶來的威脅「將很大程度取決於烏克蘭戰爭的持續時間和結果,拖得愈久和代價愈高,威脅時間就越長。」
供應伊朗無人機零件 中國5家公司間接助俄被美國制裁
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美國9日將5家中國公司列入制裁黑名單,理由是這些公司提供零件給伊朗無人機製造商。
美國財政部表示,被制裁的企業包括位於杭州、深圳、桂林和香港的中國公司,這些公司運送輕型發動機和其他無人機零件給伊朗國防部控管的伊朗飛機製造工業公司(HESA)。
財政部次長尼爾森(Brian Nelson)說:「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伊朗無人機,造成烏國平民傷亡,伊朗與此直接相關。」
在另一項制裁行動中,美國財政部將位於伊朗、香港、中國、杜拜等地的39家公司和實體列入黑名單,因為這些企業幫助伊朗在國際上銷售石油化學產品,違反對伊朗的制裁措施。
合訓烏克蘭陸戰隊 英法將於印太區域接替部署航艦
中央社報導,睽違5年後,英、法兩國於10日在巴黎舉行高峰會,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在會後聯合記者會表示,英、法已達成共識將共同訓練烏克蘭陸戰隊,並協調在印太區域部署航空母艦,以促進區域安全穩定。
蘇納克提到,英、法將致力增進兩國武裝部隊的互操作性、協同作戰能力,盡可能善用英法聯合遠征軍(Combined Joint Expeditionary Force)的潛力,並共同探索研發防空、空戰與長程打擊等武器系統。他強調,英、法將持續共同維護自由、民主、法治。
英國首相府9日預告,英、法高峰會預計討論的議題包括協調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以及法國「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航艦在印太區域輪流部署,以利理念相近歐洲國家能在印太水域維持常態存在。
中共政權近年強勢獨斷的作風日益引發各國警戒;俄羅斯去年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後,除了促使歐洲國家在安全事務趨於一致,也讓各國對其他區域的威權擴張更加提高警覺。
英國2021年首次在印太區域進行航艦打擊群行動部署,沿途與印度、日本、韓國、澳洲等盟友舉行聯合演訓。同年,英國海軍首次在印太區域展開常態部署兩艘「河級」(River class)巡邏艦,為期至少5年。如今英、法將聯手接替部署航空母艦,未來歐洲-大西洋與印太區域的安全網絡演化,值得關注。
此外,在英法高峰會召開前,路透社報導,當被問及是否擔心中共會與俄國展開合作,蘇納克說,「對,那絕對是我等一下打算花點時間和(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討論的議題」。
他說,「我們呼籲所有國家不要提供俄羅斯支援,或試圖規避制裁」。
美國先前指出,中共正在考慮軍援俄國,並警告北京當局不要付諸行動。北京否認該指控,並反嗆美國軍援烏克蘭。
調查北溪管線爆炸案 丹麥搜索波羅的海涉嫌船隻
歐洲北溪天然氣管線(Nord Stream)去年9月爆炸,引發西方與俄羅斯關係緊張,丹麥當地行政人員9日表示,警方已經搜索在波羅的海克里斯欽島(Christianso)上管線爆炸現場附近的一艘遊艇。
克里斯欽島首長安德森(Soren Thiim Andersen)告訴路透社:「警方正在尋找一艘9月停泊在這裡的特定船隻。」
德國當局8日證實,他們曾在1月突擊檢查一艘船,這艘船可能是被用來運送炸毀北溪天然氣管線的炸藥。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向歐洲輸送俄國天然氣的北溪管線於去年9月26日發生爆炸,此事件已成為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引爆點。
目前正在調查此爆炸事件的瑞典、德國和丹麥當局表示爆炸為蓄謀性質,但並未說明何人應對此負責。
不過,美國和德國媒體本週報導指出,一個親烏克蘭組織可能要對此負責。烏克蘭當局則立即反駁涉入此事。
德國第一電視台(ARD)和《時代週報》(Die Zeit)報導指出,德國當局已能指認一艘用於破壞行動的船隻;而這項在海底鋪設炸藥的行動是由6人共同執行,他們於9月6日從羅斯托克(Rostock)啟航,隨後停在丹麥克里斯欽島。該島只有98人居住,過去曾是海軍要塞,如今仍由丹麥國防部管轄。
雖然線索指向烏克蘭,但調查人員至今仍不清楚誰是幕後主腦,也沒有證據顯示烏克蘭政府涉案。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8日也警告,對輸氣管爆炸的主謀不可遽下結論,因為這次攻擊也可能是要嫁禍烏克蘭的「假旗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
相關新聞:
最新戰況:俄再狂轟濫炸烏各地 傳它軍援1億發子彈 5地「脫俄」公投或拉開造反序幕 札波羅熱核電廠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