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消息,國際刑事法院(ICC)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發逮捕令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 Maria Zakharova) 回應稱,國際刑事法院的裁決「毫無意義」。烏克蘭方面對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表示歡迎。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說:「國際刑事法院的裁決對我們國家沒有任何意義,包括從法律角度來看。」
「俄羅斯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締約國,不承擔其規定的義務,俄羅斯不與這個機構合作,來自國際法院的可能的逮捕『處方』對我們來說在法律上是無效的。」
烏克蘭總統顧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Mykhaïlo Podoliak)說,隨着這一決定,「世界已經改變」。他在推特上說:「這是以目前形式出現在國際舞台上的俄羅斯的末日開端」。
烏克蘭總統府負責人安德烈-耶爾馬克(Andriï Iermak)在電報群上說:「這只是一個開始」。
烏克蘭總檢察長安德烈·科斯廷稱其是一個「歷史性的決定」。他說:「現在,如果普京離開俄羅斯,他將被逮捕並移交給國際刑事法院,世界領導人在與普京握手或坐在談判桌前會三思而後行。這是向世界發出的另一個明確信號,即俄羅斯政權是犯罪分子。」
海外社交平台推特上,有中文網友表示:「這個時間段有點尷尬誒」,習近平「剛定了20-22的行程去見『國際通緝犯』普京,見面會不會被取消?!拭目以待」。
中俄雙方今天(17日)雙雙宣布,習近平將於3月20-22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同一天,國際刑事法院發布逮捕令,寫道普京「據稱應對非法驅逐人口(兒童)和非法將人口(兒童)從烏克蘭佔領區轉移到俄羅斯聯邦的戰爭罪負責。」
與此同時,該法院還針對俄羅斯兒童權利專員瑪麗亞·阿列克謝耶夫娜·盧奧娃-別洛娃發出了同樣的指控逮捕令。
據英國《衛報》報道,國際刑事法院曾考慮發布秘密逮捕令,但最終決定公之於衆,希望能以此阻止進一步的罪行。
1998年隨著《羅馬條約》的簽署,國際刑事法院成立為國際司法機構,並於 2002 年在荷蘭海牙開始實際運作。
迄今為止,已有 123 個國家批准了該條約,並認可法院在國際起訴中的權威。但中共、俄羅斯、美國都沒有加入該條約。
法院的職能是對犯有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個人進行起訴和審判。它具有全球管轄權,旨在作為國家政府無法或完全拒絕起訴時的最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