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是一種消暑的工具,但在古時的歐洲,它被作為是一種收藏藝術品,同時也是王公貴族標榜身份的象徵。歐洲的扇子文化深受中國的影響,當時從中國傳來的扇子風靡歐洲,於是歐洲各國也仿照中國的扇子製作出了各種華美絕倫的扇子。歐洲的扇子是什麼樣的?女人傳達情誼的“扇語”又是怎麼回事呢?
歐洲扇子的起源
根據考古遺迹和古代文獻記載,至少從公元前4世紀起,古希臘人就開始使用扇子了。在歐洲的基督教中,最早使用的是儀式扇子(ceremonial fan),可追溯至6世紀,是用金屬、皮革、絲綢、羊皮、孔雀羽毛等製作的扇子。在基督教儀式中,曾使用聖扇(flabellum)驅趕麵包和葡萄酒(被視為聖體和聖血)附近的蒼蠅和蚊蟲。後來,聖扇的使用在中世紀的西歐消失,但在東正教和埃塞俄比亞的教會中繼續使用。
中國扇子傳入歐洲
13、14世紀,十字軍從中東將手扇(Hand fan)帶入了歐洲。15世紀,葡萄牙商人從中國買入摺扇,經由絲綢之路,運到了歐洲。這些來自東方神秘國度的、為數有限的、很是特別的物件,深深地吸引了歐洲人。16世紀,歐洲開始流行來自中國的摺扇。169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中國訂製了8萬件外銷扇,一到歐洲市場瞬間熱銷,直至脫銷。清朝時,這些專供外銷的扇子是各種珍貴材料和獨特工藝的完美結合:色彩艷麗、紋飾華美、製作精良,令人嘆為觀止!當時的廣州是連接中歐貿易的一個橋樑,“廣州製造”(Made in canton)成為享譽歐洲的知名品牌, “中國元素”成為歐洲時尚的代名詞。
歐洲自己製作扇子
那個時候,交通並不發達,稀有的扇子,總是不能滿足人們長久的期盼。於是,在17世紀,歐洲許多國家開始自己生產扇子。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執政期間,於1678年,成立了摺扇工匠行會聯盟,聚集了全國各地製作扇子的能工巧匠,僅在巴黎就有150多人。自此,法國摺扇的製作,無論從工藝水平還是藝術審美角度,都達到了巔峰。扇骨部分的材質有雪松、椴木、檀香木、象牙、珍珠貝母、玳瑁、金銀、鑽石、寶石,並配以雕花、手工玻璃鑲嵌等精湛工藝。扇面有中國的絲綢、絹、紗及彩紙等,飾以風格秀麗的彩繪、刺繡、珠綉,並用鈴蘭、玫瑰精油熏制。扇面圖案通常為神話故事、宗教傳說、聖經場景、王室婚禮、古希臘戲劇場景、田園風光等。不少著名的畫家參與了扇面的創作,留下了許多藝術精品。後來,蕾絲等裝飾風格很強的洛可可風格也運用在扇子的設計中,讓人一見傾心。
英國17世紀,在安妮女王(Queen Anne)的主導下,成立了摺扇同業公會,近200名倫敦工匠加入其中,並推出不同款式的摺扇。喬治亞時期,摺扇的流行已經達到高峰。
小小的扇子,凝聚了無數工匠、藝術家們的心血,體現了高雅的藝術情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歐洲宮廷的各種慶典禮賓場合,扇子高貴、典雅、華麗的外觀,逐漸成為宮廷、貴族女子爭相渴望擁有的飾品和紀念品。歐洲女人使用扇子,是身份、地位、禮儀的象徵,也是優雅、知性、時尚的體現。
扇子成為收藏品
在英國王室中,有幾位女性是有名的扇子迷。
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是扇子的愛好者。她即位兩年後,比利時路易絲·瑪麗王后(Louise-Marie)送給她一把象牙扇子。這把扇子,也是法國最後一位王后瑪麗·安托瓦妮特的物品。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嫁給阿爾伯特親王時,阿爾伯特親王的結婚禮物就是4把來自德國哥達的古扇。
受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她的兒媳——丹麥的亞歷山德拉(Alexandra of Denmark),也喜愛扇子,收藏的扇子足有幾百把。
瑪麗女王(也稱Mary of Teck)被稱為是“最狂熱的扇子收藏者”。在她的收藏中,她最喜歡的就是扇子。她一生擁有過300到400把扇子。在她的藏品中,一把羽毛扇上,有用鑽石拼綴的家族姓氏“May”,與之相配的是一頂綴滿鑽石的琺琅王冠。1949 年,她又購買了一把扇子,成為了她的又一個藏品。這是一把彩繪紙扇,扇骨是黃銅製成的,上面鑲嵌了若干珍貴的寶石。扇面上的畫,描繪了 18 世紀宮廷生活中的家庭場景,寓意是對家庭的重視和保護。
目前,世界上最貴的一把扇子是180年前在德國生產的,扇骨用精雕細琢的珠母做成,上面有純金做的小鳥作裝飾,鑲嵌着綠色和紅色寶石。1980年,在瑞士蘇黎世的一次拍賣中,這把扇子以 2萬瑞士法郎的價格被人買走。
1991 年,在英國倫敦東南部的格林威治世界遺產地,扇子博物館(The Fan Museum)正式開放,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保存和展示扇子的博物館。該館擁有4,000多把扇子,最古老的扇子可以追溯到10世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親自去參觀。
地址: 12 Crooms Hill, London SE10 8ER英國
網站鏈接:https://www.thefanmuseum.org.uk/
扇子的語言——女子用“扇語”表達自己的情感
自19世紀起,在歐洲一些國家的社交場合中,上流社會的女性用扇子作為表達自己感情的工具,稱之為扇語。這種獨特的語言,逐漸變得豐富起來,並廣泛普及。
Duvelleroy是一家備受推崇的扇子製造商和皮具製造商,1827年,由Jean-Pierre Duvelleroy在法國巴黎創立。後來,Duvelleroy在英國倫敦的分店發布了扇子的語言,總結了幾個世紀以來女性用扇子所表達的含義,如:
- 用扇子輕輕拂過面頰:我愛你
- 左手轉動扇子:我們被監視
- 在前面右手拿着扇子:跟我來
- 打開扇子遮住左耳:不要泄露我們的秘密
- 手指輕輕觸碰扇尖:我想和你說話
- 扇子擱在右臉頰:是
- 扇子擱在左臉頰:不
- 打開和合上扇子:你很殘忍
- 放下扇子:我們將成為朋友
- 慢慢扇動扇子:我結婚了
- 快速扇動扇子:我訂婚了
- 用扇柄觸碰嘴唇:吻我
西班牙也有自己的扇語,表達含義如下:
- 緩緩地扇動扇子:你對我無動於衷
- 拿着打開的摺扇離去:請別忘了我
- 食指放在扇骨上:我們必須談一談
- 用左手搖扇:你不要向我獻殷勤
- 進客廳時收起摺扇:今天我不出門
- 扇着扇子走向陽台:我一會兒出門
- 快速扇扇子:離開我,否則我丈夫叫你吃苦頭
- 打開扇子遮住臉的下半部:你喜歡我嗎
- 打開又合上扇子:非常想你
- 手拿扇子翻來翻去:討厭
- 把扇子收起來:不值得愛
- 用扇子指着桌子:我不喜歡你,我愛的是別人
- 打開扇子支着下巴:我希望下次同你早點見面
還有一些在歐洲流行的扇語,如:
- 在扇子下面兩手交叉:請忘掉我
- 用扇子在手掌中堅定地畫線:恨你
- 緩緩打開扇子後輕輕撫摸它:永遠在你身邊
- 用扇子遮臉並只露出雙眼:小心,有人在窺視我們
- 用扇子拂過眼睛:原諒我
- 合起扇子放在胸前:你已贏得了我的愛
- 將打開的扇子慢慢合上:一定嫁給你
中國扇子作為一種東方文明傳入歐洲,對歐洲扇子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歐洲各國也在此基礎上,製作出了帶有歐洲特色的精美扇子,流傳至今。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