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持續13個多月,俄軍砲擊烏東康斯坦丁諾夫卡,傭兵頭子稱已佔領巴赫姆特,烏克蘭對此反駁。力挺侵烏的俄國極具影響力的軍事部落客被炸死。英國防部戰情分析指出,俄參謀總長冬季接掌對烏克蘭戰事2個多月來,戰果甚微,但損失慘重,挑戰總統普京容忍失敗的極限。美國參謀首長指出,俄軍在戰略、戰術、行動均失敗,但烏軍今年仍不太可能取勝。烏克蘭高層公佈收復克里米亞「整頓計畫」。
「俄羅斯方塊」發明人批評普京是瘋狂獨裁者,目前俄國處境絕望,比蘇聯時期還糟糕。俄國大使再祭出核威脅,俄國頒布新外交綱領,稱美國是最大威脅,美俄衝突或升高。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指出,俄國4月起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象徵安理會權威與公信力「破產」。澤連斯基應波蘭總統之邀,將訪問華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拍板,將提供烏克蘭4年156億美元貸款。
俄砲擊烏東康斯坦丁諾夫卡 傭兵頭子稱佔領巴赫姆特 力挺侵烏俄軍事部落客被炸死
路透社報導,烏克蘭總統府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在通訊軟體Telegram表示,俄羅斯軍隊4月2日早晨砲擊烏克蘭東部城鎮康斯坦丁諾夫卡(Kostiantynivka),造成至少6位平民喪命、8人受傷,當地有16棟公寓大樓、8間民房、1所幼兒園和一棟政府建築受損。
俄羅斯入侵前,康斯坦丁諾夫卡約有7萬人口,地點位於烏東工業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以西20公里。
路透社無法獨立查證傷亡人數。
綜合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俄國瓦格那集團(Wagner Group)首腦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在通訊軟體Telegram表示,瓦格那集團成員奪下了巴赫姆特(Bakhmut),因此「從法律意義上來說,這是我們的了」,烏軍已經退到市區以西的區域。
這則貼文附帶的影片顯示,普里格津手持一面俄羅斯國旗,上頭寫著俄國軍事部落客塔塔爾斯基(Vladlen Tatarsky)的名字。普里格津說:「佔領市政廳和整個市中心的部隊指揮官將升起這面旗幟。」
不過,烏克蘭反駁說,烏軍仍握有巴赫姆特。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General Staff of the Ukrainian Armed Forces)在臉書(Facebook)表示:「敵軍並未停止攻擊巴赫姆特。然而,烏克蘭戰士英勇守住這座城市,擋下敵人多次進攻。」
普里格津3月20日聲稱,這座城市有70%由瓦格那部隊把持。巴赫姆特之戰是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兩軍交戰時間最長的戰役,雙方在此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資源,儘管分析人士認為這座城市幾乎沒有戰略價值。
此外,綜合外媒報導,俄羅斯內政部證實,堅定支持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極具影響力軍事部落客塔塔爾斯基,4月2日下午在俄國第2大城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的咖啡館爆炸事件中喪生。
塔塔斯基真名為佛明(Maxim Fomin),在社群平台Telegram上有超過56萬人關注,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據傳當時他正在咖啡館主持一場討論會,爆炸事件造成1死32傷,10人傷勢嚴重。一名女嫌被捕。
路透社報導,本案看來是在俄羅斯境內第2起與俄烏戰爭有密切關聯的人物遭到暗殺事件。目前尚不清楚幕後主謀是誰。俄國國家調查委員會(Investigative Committee)表示已往謀殺方向展開調查。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反恐委員會3日指控主謀是烏克蘭國安單位及與俄國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尼(Alexei Navalny)有關的「特工」。「這起恐怖攻擊是由烏克蘭國安單位策劃,並受到與所謂反貪腐基金會(Anti-Corruption Foundation)合作的特工協助。」反貪腐基金會是納瓦尼的組織。
俄羅斯媒體與數名軍事部落客指出,塔塔爾斯基當時與民眾座談,一名女子遞給他一個箱子,裡面裝著一個他的半身像作為禮物,這個半身像似乎暗藏炸彈,引發爆炸。
BBC報導,塔塔爾斯基曾經在烏克蘭戰爭前線進行報導,去年上傳一段在克里姆林宮內拍攝的影片尤其使他聲名狼藉。他當時說:「我們會擊垮每個人、我們會殺掉每個人,必要時我們會搶劫每個人,只因為我們喜歡這樣。」
英國防部:俄冬季攻勢戰果甚微 參謀總長挑戰普京容忍失敗極限 俄軍傷亡慘重有酗酒原因
英國國防部4月1日在俄烏戰情分析指出,俄羅斯參謀總長吉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1月11日接掌對烏軍事行動後,他的表現特色,就是努力發動一場冬季全面攻勢,目標是擴大俄國對頓巴斯地區的控制範圍,「但是80天過去,愈加明顯的是,這套計畫已經失敗」。
分析說,俄軍部隊在頓巴斯前線數個軸線上,「只取得微乎其微的戰果,卻付出成千數萬人傷亡的代價,大幅揮霍掉秋季『部分動員』獲得的短暫兵力優勢」。英國國防部認為,已經擔任參謀總長10年的吉拉西莫夫,「正在挑戰俄國政治領導階層對失敗的容忍極限」。
另外,俄國國防部1日公布影片,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視察在烏克蘭作戰俄軍總部,他在與包括吉拉西莫夫等高階軍官開會時,承諾將擴大提供部隊彈藥,「已經訂出最需要的彈藥供應數量,正採取必要措施提高。」
《基輔獨立報》報導,烏克蘭國防部2日指出,烏軍過去一週(3月27日至4月1日)擊殺近4000名俄軍,俄軍還損失了224件各式武器裝備。
烏軍總參謀部2日稍早也公布統計數據,自去年2月24日以來,俄軍已陣亡17萬4500人。至於烏東局勢,目前俄軍擊中力量進攻頓內茨克州(Donetsk)的利曼(Lyman)、巴赫姆特(Bakhmut)、阿夫迪夫卡 (Avdiivka)及馬林卡(Marinka)。
俄軍1年多來累積死傷超過20萬人,英國國防部2日發布戰情分析,表示俄軍傷亡中有一部分是因為「非戰鬥原因」所造成,比如Telegram上俄羅斯新聞頻道曾在3月27日報導指出,已部署在烏克蘭的俄軍之中,與飲酒相關的事件、犯罪行為及死亡數「極高」。
英國國防部表示,俄軍出現非戰鬥傷亡的其他主要原因可能還包含糟糕的武器操作訓練、道路交通事故和體溫過低等氣候傷害。
英國國防部強調,俄羅斯指揮官可能認為軍隊普遍酗酒特別不利於戰鬥力,但飲酒文化在俄羅斯社會的大部分地區普遍存在,長期以來,軍中飲酒在軍隊生活中被默許,即使在作戰行動時也是如此。
美參謀首長:俄軍戰略、戰術、行動均失敗 但烏軍今年取勝機率仍低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在軍事新聞網站《防務一號》(Defense One)3月31日刊出的訪問中,再次指稱烏克蘭軍隊想在今年內驅逐所有入侵的俄羅斯軍隊,是不太可能的事,但他也不諱言,俄軍在戰略、戰術和行動上都已吞敗。
密利指出,俄國早在戰略和行動上敗北,現在也在戰術上失敗,但鑑於仍有數十萬名俄軍待在烏國境內俄佔區,烏軍不太可能在今年內將俄軍全數驅逐,「這是一個重大的軍事任務,非常、非常困難的軍事任務」。密利去年11月也曾表示,烏軍在「短期」內重奪克里米亞、趕走所有俄軍的機率不高,但當時被認為是在變相施壓烏克蘭與俄國協商領土割讓。
在被問及美國是否打算援烏「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時,密利稱目前的政策不打算這麼做,但他無法斷言未來不會,不過美國的庫存相對少,必須先確保自己擁有足夠數量,而且外界對其效能也有些「誇大」(overstate)。
一名主理俄烏議題的美國前資深外交官員則說,拜登政府不願提供ATACMS的理由是害怕衝突升高,雖然烏國方面一直很可靠,遵守美國設下的軍援條件,但與此同時,美國也講明「克里米亞是烏克蘭領土」,而這對烏方來說就構成「合法(打擊)目標。
密利另提到,烏克蘭衝突已凸顯在戰時「傳統武器消耗速度極快」的情況,「要是朝鮮半島爆發戰火,或美俄、美中開啟大戰,武器消耗率會破表」,因此,美軍正在評估為了未來的潛在衝突,所需的武器種類和數量,而美國國防產業可能也需要花費數年才能回補庫存,並提高生產量。
烏克蘭高層公佈收復克里米亞「整頓計畫」 包括拆橋、除烏奸
美聯社報導,在烏克蘭軍方準備春季反攻之際,烏克蘭國安秘書長丹尼洛夫(Oleksiy Danilov)2日公佈未來在收復克里米亞半島之後預計採取的一系列措施。
丹尼洛夫指出,建議起訴那些在克里米亞俄羅斯偽政權底下工作的烏克蘭人,有些人將面臨刑事訴訟,其他人則會失去養老金、禁止擔任公職。
他指出,所有在2014年後移居克里米亞的俄羅斯公民都應該被驅逐出境,所有在俄國當局統治下進行的房地產交易都將被取消,由俄羅斯建造的克里米亞大橋也會被拆除。克里米亞大橋在去年10月曾因卡車炸彈爆炸嚴重毀損,隨後俄羅斯修復橋梁,繼續向克里米亞運送物資,提供俄軍南線補給。
克里米亞半島自2014年俄軍入侵後,一直被俄軍佔領至今,在俄烏戰爭中也是俄軍南部戰線的重要補給基地與路徑。
丹尼洛夫還指出,收復克里米亞後,黑海港口城市塞凡堡(Sevastopol)將會被改名,在烏克蘭議會決定新名稱之前,塞凡堡將會暫稱為「第六號目標」。
「俄羅斯方塊」發明人:俄國處境絕望 普京是瘋狂獨裁者
俄軍戰損、傷亡嚴重,國際反俄聲勢浩大,據《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俄羅斯方塊」開發者、前蘇聯科學家帕基特諾夫(Alexey Pajitnov)上週三(3月29日)為宣傳《俄羅斯方塊:版權之戰》電影接受訪問時,被問及對俄烏戰爭的看法,他直言俄羅斯的局勢「毫無希望」,「事實上,我認為現在的狀況比過去(蘇聯時期)更加絕望」。
前蘇聯科學家帕基特諾夫早年趁工作空閒時間,編寫「俄羅斯方塊」遊戲程式,之後於1984年6月6日發表,沒想到風靡全世界。1991年蘇聯解體後,帕基特諾夫移居美國華盛頓州,後與荷蘭遊戲設計師羅傑斯(Henk Rogers)共同創立俄羅斯方塊公司(Tetris Company)。近期在台灣平台上線的《俄羅斯方塊:版權之戰》(Tetris),便是參考帕基特諾夫的人生經歷所改編的電影。
去年3月,帕基特諾夫便透過多家國際媒體發表聲明,譴責俄國入侵烏克蘭,痛批普京是「沒有靈魂的瘋狂獨裁者」和「戰爭罪犯」。
俄大使再祭核威脅 新外交綱領指向美為最大威脅 美俄衝突或升高
美聯社報導,普京3月25日宣布將在鄰國與盟友的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相關計畫,並表示7月1日前完成,再一次試圖使出核威脅來勸阻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
白俄羅斯國家電視台2日深夜播出俄羅斯駐白俄大使格雷茲洛夫(Boris Gryzlov)相關談話。他表示,俄羅斯核武將會「移到我們俄白聯盟(Union State)西部邊境附近」。不過他沒有說明確切位置。
他說:「此舉將可擴張我們的防衛能力,將會不理會歐洲和美國的所有雜音而去完成。」
白俄與北約組織(NATO)成員國的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邊界總長達1250公里。
與能夠消滅整座城巿、由長程戰術飛彈攜帶的核彈頭相比,目的在戰場上摧毀敵軍和敵人武器的戰術核武,其射程相對較短、核爆當量相對低很多。
在白俄部署後,莫斯科的戰術核武將更接近在烏克蘭,以及在東、中歐北約成員國境內的潛在目標。
格雷茲洛夫強調,美國也將核武部署到歐洲國家,包括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德國和土耳其等,要用相同標準看待俄羅斯加強其盟國安全的措施。他稱,這些歐洲國家對美國來說只是「傀儡」,而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真正的盟邦,兩者形成強烈對比。
《自由時報》報導,普京3月31日簽署一項旨在遏制西方「主導」局面的新外交政策綱領,認定美國是俄國面臨的最大威脅,還強調中國、印度是俄國未來關鍵合作夥伴。
這是俄國時隔近7年首度更新外交政策綱領,迥異於2016年上一版尋求與美國建構互利關係。新版綱領質疑美國利用烏克蘭危機,與盟友向俄發動「混合戰爭」,而俄方打算優先清除美國和其他「不友好國家」對全球事務的「殘餘支配」。所謂「不友好國家」,係指譴責俄國侵烏和對俄實施制裁的歐美國家。
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俄國正面臨來自「不友好國家」的「生存威脅」,指稱美國是俄國安全、國際間和平、穩定及人類永續發展的主要風險來源。
此外,這份長達42頁的文件另外一個引發關注的焦點,在於俄國強調與中國、印度的戰略夥伴關係。在烏克蘭戰爭後,中印擴大進口俄國原油,填補俄國在制裁下的出口空白。專家認為,俄國正試圖削弱西方在國際外交上的主導地位,同時為自己爭取更多盟友和夥伴。
俄羅斯多年來持續尋求加強與非洲國家的政經聯繫。在俄國入侵烏克蘭後,南非雖堅稱保持中立,卻與俄國和中國舉行海上聯合軍演。南非執政的「非洲民族議會」(ANC)4月1日更表示,已應普京所屬俄羅斯最大政黨「團結俄羅斯黨」之邀,派遣國際關係委員會主管巴佩拉(Obed Bapela)率領的代表團前往莫斯科,討論「重新調整全球秩序,以扭轉新殖民主義和先前盛行的單極世界之後果」。
俄任輪值主席 澤連斯基:象徵安理會權威與公信力「破產」
儘管烏克蘭敦促聯合國安理會其他理事國出面阻止,俄國4月1日仍接下輪值主席國。主席國每月輪調,俄國上次輪值這個職務是在去年2月,當時俄軍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
路透社報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當天在晚間演說中強調,「不幸的是,我們…有一些顯然相當荒謬且具破壞性的消息」。「俄羅斯出任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很難想像還有什麼事比這更能證明這些機構(的權威與公信力)已經徹底破產。」
澤連斯基還說,現在是對包括安理會在內的全球機構進行全面改革的時候。「改革顯然有其必要,以防止恐怖主義國家,以及其他想成為恐怖主義國家者破壞和平。」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耶爾馬克(Andriy Yermak)則說:「這不僅是種恥辱,更是對基於規則而生的國際關係體系又一次象徵性打擊。」
克里姆林宮3月31日表示,俄羅斯打算行使主席國的「一切權利」。
美國3月30日呼籲俄羅斯在輪值安理會主席國後「行為舉止符合專業」;並說,無法阻止俄國輪值主席。
應波蘭總統之邀 澤連斯基將訪問華沙
路透社報導,波蘭總統外交政策顧問普希達克茲(Marcin Przydacz)3日稱,總統杜達(Andrzej Duda)邀請澤連斯基5日訪問波蘭,將會就安全局勢、經濟與政治等面向進行廣泛討論。普希達克茲也指出,「屆時澤連斯基也會在波蘭首都、華沙的城堡廣場會見在波蘭避難的烏克蘭人民。」
波蘭是烏克蘭鄰國,2國歷史淵源深厚。自俄烏衝突爆發,烏克蘭多次呼籲外界給予戰備支援,而波蘭一方面助其訓練操作豹2(Leopard 2)主戰坦克,與此之際上個月亦承諾將軍援4架米格-29(MiG-29)戰機給烏克蘭,成為西方第一個軍援烏克蘭戰機的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拍板供烏4年156億美元貸款
全球對烏克蘭的支援持續湧入。路透社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週五通過決議,提供烏克蘭一筆4年156億美元貸款。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達感激之意,強調這對對抗俄羅斯入侵來說至關重要。
這筆貸款是總值1150億美元經濟援助的其中一環,獲IMF執行董事會拍板同意。IMF聲明指出,決議通過後,會先立即撥款27億美元給基輔使用,並要求烏克蘭當局進行大規模改革重組,尤其是在能源領域方面。
IMF官員指出,新的1150億美元援助包裹除了IMF的貸款外,還有800億美元的補助及多方機構、國家的優惠貸款。另有價值200億美元的債務減免承諾。烏克蘭則需要在接下來兩年達成幾項要求,像是逐步提高稅收、維持匯率穩定、保持中央銀行獨立性及強化反貪腐。
相關新聞:
最新戰況:俄春季徵兵近15萬 傳用糧食換朝鮮軍火 白俄助陣放話核武「三戰」 西總理訪華籲習澤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