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 (Emmanuel Macron) 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將於明天(5日)訪問北京,這是繼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訪華後,歐盟主要領導人又一訪華行動。
外界注意到,從去年11月開始,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陸續訪華,如今馬克龍和馮德萊恩也即將出行,還有更多歐洲領導人的訪華安排也正在不斷地被媒體透露…… 歐洲領導人紛紛訪華,向世界傳遞了什麼信號?
曾希望每年都去中國,三年疫情讓馬克龍計畫落空
綜合媒體報道,這是自新冠疫情以來馬克龍首次訪華,也是馬克龍擔任法國總統以來第三次訪華。馬克龍曾說希望每年都去中國,但三年疫情讓計畫落空。而三年以來,北京和法國、北京和歐洲的關係,甚至世界格局都發生巨大變化。
訪前,馬克龍與馮德萊恩周一(3日)在巴黎會晤,討論訪華期間將就俄烏戰爭、貿易及氣候變化等議題,與中方展開磋商事宜。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31日向法新社表示,在戰略層面,針對俄烏衝突,馬克龍訪華前提出把雙方重新帶回 “談判桌前” 的目標,鼓勵北京繼續發揮促談的積極作用。在經貿層面,法國和歐盟計畫在強化其經濟和政治主權的基礎上,與中國實現平衡的商貿關係。
在務實合作領域,法各界期盼馬克龍對華訪問助力新突破。60餘名法國商界領袖將陪同馬克龍訪華,其中包括空客 (Airbus)及法國電力公司(EDF)的高層。他們都希望能與中國簽訂大量合約,尤其是在生態轉型領域達成合作。日前,中法能源公司敲定了中國 “有史以來” 第一筆以人民幣結算的液化天然氣 (LNG) 交易。
“經中歐雙方商定” 馮德萊恩首次訪華
然而不同於 “應中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法國總統馬克龍將於4月5日至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共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毛寧稱馮德萊恩訪華是 “經中歐雙方商定” 的結果,並提到 “面對國際形勢動蕩不安,全球安全挑戰層出不窮,經濟復蘇動力不足”,中歐應 “互利共贏” 以 “聚焦共識與合作”。
毛寧的話有所指,是因為在首次正式訪問北京之前,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上周四(3月30日)在由歐洲政策中心和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聯合舉辦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歐盟不希望與中國脫鉤,但需要平衡與北京的關係。她指出,與北京的關係是 “世界上最複雜和最重要的關係” 之一,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對我們未來的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具有決定性意義。
如同北約曾在去年將中共寫進戰略文件並稱之為 “挑戰”,馮德萊恩在演講中稱,中共在國內變得更具壓迫性,而在國外則更加咄咄逼人。
馮德萊恩呼籲北京當局為烏克蘭的 “公正的和平 ” 而努力。她認為,北京在這場衝突中的表現對其與歐盟的關係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她說,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北京有責任在促進和平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俄羅斯武裝部隊必須撤出,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必須得到維護,”任何實際上會鞏固俄羅斯吞併(烏克蘭領土)的和平計畫都不是一條可行之路”。儼然是對中共 “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 聲明的否定,儘管其中包括呼籲 “停火止戰、啟動和談”。
馮德萊恩還警告北京不要與莫斯科攪和在一起,並且首次暗示,歐盟可能終止謀求與中共達成一個里程碑式的貿易協議。這一協議其實已在2020年談判達成,但是後來在歐洲議會中遭到擱置,原因是一些成員國在批評中共當局在新疆迫害人權的行為後遭到北京的制裁。
巴黎戰略研究基金會(FRS)研究員邦達茲(Antoine Bondaz)表示,歐洲不會透過向習近平 “好聲好氣地說他什麼不該做”,去阻止其軍援俄羅斯;相反地,他預測歐洲領導人會公開發出警告,同時在私下會談中以相應制裁作威脅。
人權議題繞之不去 能否“破冰”成懸疑
觀察人士指出,歐盟和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近期在一系列問題上明顯惡化,包括臺灣問題、中共對新疆維吾爾人的鎮壓,以及歐盟就中共對成員國立陶宛進行貿易限制而要求世貿組織裁決的爭端等。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組織法國部主任碧妮迪克金尼洛(Bénédicte Jeannerod)表示,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問中國期間,應以人權為優先議題。她說:“他們應利用與習近平一起公開亮相的機會,對中國各地普遍發生的人權侵害、香港和西藏日益嚴重的壓迫,以及新疆的危害人類罪行表達強烈關切。”
人權觀察表示,在歐洲與中共的近期交流當中,有多項重要的人權發展。今年2月中,英國、法國和歐盟官員在公眾壓力下取消與新疆高層官員吐尼亞孜(Erkin Tuniyaz)會晤,吐尼亞孜先前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
大約在同時,縱使在許多公民社會組織反對下,歐盟恢復與中共 “人權對話”。這些團體表示,這一對話機制顯然毫無作用,因為歐盟長期以來未能將它與中國的實際進步連結起來,也未能解決中共政府嚴重侵犯人權不受懲罰的問題。同樣在2月中旬,中共新任駐歐盟大使表示歐中雙方應解除對彼此的制裁,以便雙邊貿易協定能有所進展。在此之前,歐盟以侵犯突厥裔穆斯林人權為由制裁多名新疆高級官員,北京當局則加以報復。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3日表示,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與馬克龍、馮德萊恩討論兩邊關係的未來發展,深化 “中法、中歐各領域合作”,還將討論 “國際熱點問題”。屆時馬克龍還將會見中共總理李強與人大委員長趙樂際,並訪問廣州市。顯然繞開了有關人權的話題。
法國《十字架報》(La Croix)稱,馬克龍、馮德萊恩一道訪華旨在協調一致發出 “歐洲聲音”,並在中美之間尋找一條平衡的外交道路。報道認為,訪問有望幫助中歐在一些此前缺乏溝通和互信的問題上實現破冰。
真能 “破冰” 嗎?外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