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逾13個月,俄軍夜襲烏克蘭,多數無人機被擊落;俄軍聲稱已奪取烏東巴赫姆特,被烏軍嘲諷「還差得遠」。英國情報部門指出,莫斯科正尋求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的「替代品」。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訪問基輔,力挺美國軍援烏克蘭F-16戰機和長程飛彈。逾300烏國人去年曾遭俄軍囚禁在狹小密閉地下室近1個月,導致包括嬰兒多人喪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痛批俄羅斯總統普京。被俄國指控為間諜而遭拘留的美國記者提出上訴,外界視莫斯科鎮壓媒體嚴重升級。
俄國外長批西方離間俄中關係,揚言必要時採強硬手段。歐盟法國領袖訪中前夕,歐盟外交首長警告中共對俄立場將影響歐中關係。值此之際,甫上任的巴西總統也想出頭斡旋俄烏和談,在訪中前夕派出顧問赴俄法,但未前往烏克蘭。芬蘭於北約74週年紀念日加入北約,俄國揚言反制,北約秘書長指出,這恰是普京發動戰爭弄巧成拙的後果。
17架無人機夜襲被擊落14架 俄軍聲稱奪取巴赫姆特 烏軍嘲諷:還差得遠
路透社報導,烏克蘭軍方4月4日表示,擊毀了俄羅斯夜間出動的17架伊朗製見證者(Shahed)無人機中的14架,其中13架在烏克蘭西南部的敖德薩(Odesa)地區被擊落。
烏軍南部作戰司令部在Telegram上的聲明表示:「據推測,這些飛行器是由亞速海(Sea of Azov)東岸地區向烏克蘭發動攻擊。」「根據初步資訊,目前沒有人員傷亡」。
烏軍南部作戰司令部說,一架無人機撞擊敖德薩地區一家公司引發火災,火災已在上午被撲滅。
此外,路透社報導,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首腦普里格津日前表示,烏東前線巴赫姆特戰場讓瓦格納承受了相當劇烈的損傷,但也實質上摧毀了烏克蘭軍隊。他的最新說法是,部隊已在市中心的政府大樓升起俄國國旗,不過仍有烏軍戍守部分西部陣地,「從法理觀點來看,我們已奪下巴赫姆特。」
烏克蘭東部軍區司令部發言人奇列瓦蒂(Serhiy Cherevatyi)反擊俄方說法,指出過去24小時擊退了俄軍數十波攻勢,並強調無論是市區的議會建築還是其它地區,戰鬥仍在進行中,「巴赫姆特仍屬於烏克蘭,敵軍沒有奪取任何東西,他們要做到這一點還差得遠。」
奇列瓦蒂嘲諷地說,「他們是在廁所之類的地方升旗。誰知道他們把破布掛在什麼地方上頭。他說他們奪取了城市,也好,就讓他們這麼想吧。」
英情報部門:克宮尋求瓦格納集團「替代品」
儘管瓦格納集團正努力在烏克蘭戰場上求勝,但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克里姆林宮已開始採取行動,遏制瓦格納創辦人普里格津發揮過多政治影響力。
英國國防部4日的最新情報報告稱,俄羅斯的軍事領導層可能想要一個更能掌控的新的私人軍事公司(PMC)取代瓦格納。「然而,就規模和作戰能力而言,已知的俄羅斯PMC中,沒有一家能與瓦格納相提並論。」
報告提到,俄羅斯可能會讓PMC繼續在烏克蘭發揮效用,因為它們較少受制於薪資限制和效率低下,兩者都阻礙了俄國正規軍的有效性。此外,俄羅斯領導人可能認為,與常規軍事損失相比,俄羅斯社會更能容忍PMC的重大傷亡。
蓬佩奧訪基輔 力挺美援烏F-16戰機和長程飛彈
路透社報導,被列為美國共和黨2024總統有力競爭者的前國務卿蓬佩奧,卸任後在國際間奔走累積聲量。他近日率領美國商業代表、人道機構組成的代表團前往基輔訪問,與烏國政府官員會面及拜訪軍事醫院。
參訪期間蓬佩奧也出席了美國支持烏克蘭的研討會,被問到是否支持供應烏國F-16戰機和長程飛彈?蓬佩奧回答,「是的,還有訓練、軟體及所有一切讓烏克蘭能確實保衛國土的所需之物。」他強調,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最符合華府利益。
蓬佩奧警告,新的安全架構應要能確保歐洲免於大型陸戰,「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安排,清楚地向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表明他無法故技重施。」
逾300烏國人遭囚狹小密閉地下室近1月 澤連斯基痛批普京
法新社報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3日與德國副總理哈柏克(Robert Habeck)造訪基輔(Kyiv)以北的亞吉德涅村(Yagidne),紀念當地從俄軍手中解放一週年時,發表談話說:「看到這一切之後,我希望俄羅斯總統在地下室裡用水桶當廁所度過餘生。」
去年2月發動全面入侵行動過後不久,俄羅斯人將亞吉德涅村幾乎全村人口的367人強行關進一個沒有窗戶、面積不到200平方公尺的學校地下室。
包括長者和約50名兒童在內的村民,被關在這座地下室27天,年紀最大的93歲,最小的只有6週大,其中11人死亡。
澤連斯基表示,被關在地下室27天的村民寫下死者的名字,「以免將他們遺忘」。
一名倖存者說,有些人因為缺氧死在小地窖裡。
38歲的波爾吉(Valeriy Polgui)告訴法新社:「一開始這裡很冷,但後來人多了,氧氣就不夠了。老年人因缺氧而失去知覺,失去理智,然後死去。」
另一名倖存者說,俄軍二話不說就把他們帶到地下室,裡面只有幾把椅子和充當臨時桌子的木板。沒有床或床墊,人們只能睡在地板上或坐著。
基輔當局和西方政府指控俄軍在烏克蘭犯下多項戰爭罪,莫斯科則否認相關指控。
被俄指控間諜遭拘留 美國記者提上訴 外界視莫斯科鎮壓媒體嚴重升級
法新社報導,莫斯科法院3日表示,被控從事間諜活動的美國記者格什科維奇(Evan Gershkovich)上週在俄羅斯遭到逮捕,他否認相關指控,並正在為他遭拘留一事提出上訴。
31歲的格什科維奇被認為是蘇聯解體以來,首位因為被控從事間諜活動而被捕的外國記者,事件引發西方的憤怒,並被視為莫斯科鎮壓媒體的嚴重升級。
位於莫斯科的列福爾托沃(Lefortovo)地區法院發言人說:「他的拘留上訴聽證會日期將於本週宣布。」
格什科維奇現為《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記者,先前擔任過法新社駐莫斯科記者,目前被還押候審,預計會持續到5月29日。
他本人和《華爾街日報》都否認俄羅斯當局對他的指控。
白宮3日表示,正非常努力的嘗試,但格什科維奇甚至還未能與美國駐莫斯科領事館的人員見到面。
超過30個新聞單位連署寫信給俄羅斯駐美國大使,譴責「毫無根據的間諜指控」。
由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發出的信中說:「格什科維奇遭逮捕是無理且不公平的,是貴國政府反新聞行動的重大升級。」
它補充道:「格什科維奇是記者,不是間諜,應該立即無條件釋放。」
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TASS)表示,有關格什科維奇的案件已被列為「最高機密」。這讓相關消息的發布受到限制。
俄外長批西方離間俄中關係 揚言必要時採強硬手段
路透社報導,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在4日刊出的俄媒《辯論與事實》周報訪問中表示,歐洲聯盟對莫斯科的敵對立場,意味著它已「失去」俄國,莫斯科計劃在必要時,以強硬手段與歐洲打交道。
拉夫羅夫說,普京上個月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長達10小時的會談,在兩國之間推動「不只攸關雙邊」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西方國家與烏克蘭一致譴責俄國入侵烏克蘭是一種帝國主義式的土地掠奪。正當俄國努力在俄烏戰爭中取得勝利之際,習近平上個月和普京會談展現好交情,並允諾在軍事等方面強化兩國關係。
拉夫羅夫說,長期以來,俄中關係不對等的說法「一直普遍被不友好的國家誇大」。他說:「我們認為這是企圖為我們的成功蒙上陰影,挑撥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情誼。」
拉夫羅夫表示,歐盟和莫斯科不睦,是歐盟自作自受,因為歐盟力挺烏克蘭,向基輔的「犯罪政權」提供武器和相關訓練。
拉夫羅夫說:「在回應敵對的行動上,我們將根據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和外交實務中公認的對等原則,於必要時採取強硬手段。」
歐盟法國領袖訪中前夕 歐盟外交首長警告中共對俄立場影響歐中關係
歐盟外交事務最高官員波瑞爾(Josep Borrell)4日批評中共,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之際,對俄國提供支持,這是「明目張膽違反」北京對聯合國的承諾。
波瑞爾說,「不能與侵略者為伍」,「對一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有一明確期待,就是挺身捍衛基於規範的國際秩序,而且中國有道德義務為公正的和平做出貢獻。」
時值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法國總統馬克龍將訪問中國,預計6日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兩人將向北京強調,歐中關係取決於北京與莫斯科的友好程度,並將警告北京不要軍援俄羅斯。馮德萊恩行前先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協調策略。
波瑞爾談到兩週前習近平訪問俄羅斯,與普京會面,「他們同意不在外國部署核武,幾天後,俄羅斯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武器、戰術核武」,指普京宣布打算在白俄部署這類武器。他說,普京此舉代表情勢再次惡化,也對歐洲安全構成直接威脅,「而諷刺的是,這是在習近平訪問莫斯科大談需要和平,以及他們同意不要在外國部署核武之後」。
他說,若要歐中關係不惡化,他在期待北京心意轉變,「我們已經向中國表明,他在俄羅斯暴行和戰爭罪行上的立場,將決定我們與北京關係的好壞。」
斡旋俄烏和談 巴西總統訪中前 派顧問赴俄法
不僅歐洲近日動作頻頻,拉美新興國家巴西也出頭想在俄烏戰爭中扮演角色。剛上任的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派遣巴西前外交部長、現任總統特別顧問的阿摩林(Celso Amorim)上週低調先後出訪俄羅斯和法國,2日返回巴西後向媒體透露訪問細節。他相信,包括巴西在內的4、5個新興國家,可以促成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和平進程對話。不過,他未前往烏克蘭。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巴西頻道(CNN Brasil)報導,阿摩林3月29日在莫斯科與普京會談約1小時,說明魯拉與在軍事或情感上沒有捲入俄烏衝突的其他國家,合作促成此一和平進程的意願。
魯拉在3月底被診斷罹患A型流感引發的細菌性和病毒性支氣管性肺炎後,取消訪問中國並重新安排行程,將在4月13日與習近平於北京會面。魯拉希望與習近平討論結束俄烏戰爭的解決方案,全球治理問題以及聯合國安理會新藍圖的可能性。
芬蘭於北約74週年紀念日加入 俄國揚言反制 秘書長:普京弄巧成拙
綜合中央社和路透社報導,4月4日是北約組織(NATO)成立74週年,芬蘭在當天正式成為第31個會員國,北約布魯塞爾總部舉行入會典禮、升起芬蘭國旗,這使得北約國家與俄國邊界接壤長度倍增,這代表歐洲安全版圖的重大改變。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北約成員擴大,恰與普京的期待相反,而且「我們的大門保持開啟」。
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稱讚這象徵「新時代」的開始。他指出:「我國歷史上軍事不結盟的時代已經結束。新時代開始了。」他又說,希望鄰國瑞典也能很快加入北約,因為「瑞典若未入會,芬蘭的入會就不算完成」。
芬蘭當天入會的最後一道程序,是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遞交北大西洋公約簽署書。美國國務院是北約的條約、文件保管機構,包括各成員國同意芬蘭入會的文件也都存放在美國。
克里姆林宮當天警告,俄羅斯將被迫採取「反制措施」;俄國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更揚言,芬蘭入北約增加了烏克蘭衝突進一步升高的可能性。
不過,史托騰柏格駁斥說,正是普京發動烏克蘭戰爭弄巧成拙,促成芬蘭加入北約的「歷史性」成果。他並宣告,瑞典也會很快加入北約。
芬蘭是歐洲與俄國邊界最長的國家,邊界長達1300公里,原本一直保持中立,但普京揮軍入侵烏克蘭令俄國鄰邦紛紛感到恐懼,幾個月後芬蘭領袖即表態希望加入北約,如今這條邊界也成為北約共同防衛的範圍。這對普京構成戰略和政治上的雙重打擊,因為他一直抱怨北約向東擴張勢力,並以此為入侵烏克蘭的部分藉口。
北約是在1949年4月4日成立,芬蘭在同日入會別具意義。上一次新成員加入是2009年的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埃西亞。
俄羅斯副外交部長格魯希科(Alexander Grushko)3日則回應,將加強俄羅斯境內西部和西北部的軍力部署,並強調若其他北約成員國在芬蘭領土部署部隊和資源,俄方也將採取額外措施,以確實地確保俄羅斯的軍事安全。
有記者問史托騰柏格,如何維持這麼長的邊界安全,他未直接回答,但強調芬蘭入會是普京發動全面入侵烏克蘭的結果,普京讓每個歐洲國家都想加入北約,「北約(成立的)目的不是激化而是預防衝突」。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發布聲明說,他很「驕傲」能歡迎芬蘭加入北約,而且「在我們最新盟友芬蘭助陣下,我們將一起持續確保大西洋兩岸的安全,捍衛北約國家的每一吋領土」。他也力促盟國土耳其和匈牙利立即批准瑞典的入會案。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祝賀芬蘭加入北約,並讚揚在面臨俄國「侵略」之際,北約是「對此地區安全的唯一有效保證」。
相關新聞:
最新戰況:俄冬季戰果甚微 挑戰普京容忍極限 烏公佈收復克里米亞後計畫 俄處境絕望?美俄衝突或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