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社會民主黨(SPD)、綠黨(Greens)和自由民主黨(FDP)組成的德國 “紅綠燈” 聯合政府上月瓦解,在經曆數周政治動蕩後,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於周一(16日)的國會信任投票中落敗,成為德國歷史上第3位,透過信任投票失敗而面臨改選的社民黨總理。也使這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走上了提前於明年2月23日舉行大選的道路。
肖爾茨成為第3位以輸掉國會信任投票以換取選舉的社民黨總理
綜合媒體報道,德國國會周一表決總理肖爾茨的信任投票案。這場在國會下議院 “聯邦議院” 進行的投票,肖爾茨沒能獲得聯邦議院半數以上議員的支持,
記名投票結果顯示,在聯邦議院733席議員中,有207位議員投下信任票,394名投下反對票,另有116人棄權,令肖爾茨成為繼第4任總理布朗特(Willy Brandt)、第6任總理柯爾(Helmut Kohl)之後,第3位以輸掉國會信任投票以換取選舉的社民黨總理。
肖爾茨晚間接受德國公共廣播聯盟節目(ARD-Brennpunkt)專訪時說,他代表着德國過去75年來的強大成果,北約(NATO)與歐盟一體化、在民主與法治有着共同價值觀念,他帶領的政府有一個最強的政黨和兩個較小的黨,近3年時間已經取得很多成就,現在結束也是正確的,並說未來仍會致力向烏克蘭輸送武器,“基於這點,目前我還不知道可以跟哪個政黨達成共識”。
接下來,肖爾茨將請求總統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解散國會,以便明年2月23日舉行新的國會大選,以解決德國此刻因內部分歧而面臨的動蕩。
德媒分析指出:此次提前選舉標誌着德國政壇可能出現重大變革,不僅反映出執政聯盟在處理複雜政策問題時面臨的挑戰,也折射出德國民眾對政策方向調整的需求。
德國正經歷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報道說,肖爾茨是社民黨的總理候選人,但他並非社民黨最受歡迎政治家。但肖爾茨的受歡迎度並不是一直這麼低的。肖爾茨在擔任總理之初時,在民眾中擁有較強的支持。但隨後就開始走下坡路:新冠病毒大流行、烏克蘭戰爭及其對能源供應和經濟的影響等多場危機接踵而來,而許多人對政府的危機處理明顯不滿。專家指出,肖爾茨在民調中聲望越來越低,是因為他在 “紅綠燈” 聯盟內部的許多糾紛中被剝奪了領導權。
在這場至關重要的投票前,政治對手們進行了激烈的辯論,現年66歲的肖爾茨首先上台發言,為開除自由民主黨主席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引發 “紅綠燈” 聯盟瓦解的合理性進行辯護。“具有足夠成熟度的人才可以加入政府”,自民黨在林德納帶領下,對內閣展開數周損害民主的 “破壞行動”。透過信任投票,選民能重新定義德國政治路線。
接着,肖爾茨提到 “尊重”,並概述他與社民黨的競選政策。他說,尊重普通人,“那些為了10歐、20歐元而奮鬥的人”,必須靠最低工資過活的工人、長時間工作的人與退休的人。肖爾茨承諾將調漲最低工資、降低食品增值稅,請求民眾繼續信任他,讓他能在未來繼續執政。
在肖爾茨概述了他在安全、商業和社會福利方面的大規模開支計畫後,基民盟(CDU)主席默茨(Friedrich Merz)要求知道為什麼他過去沒有採取這些措施,並問道:“你當時是在另一個星球上嗎?”
隨後黨團代表發言,基民盟總理候選人默茨、綠黨總理候選人、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與林德納依序上台,憤怒地相互指責,為即將到來的競選活動埋下了伏筆。
默茨說:“您,肖爾茨先生,不配贏得信任”。他稱國會舉辦信任投票是 “鬆一口氣的一天”,還批評肖爾茨缺乏尊重,尤其是對自民黨主席、前財政部長林德納的講話方式 “更是徹頭徹尾無禮”。
默茨也指責肖爾茨的經濟政策失敗,“德國正經歷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而肖爾茨只是靠增加稅收和債務來加重後代負擔。
綠黨籍經濟部長哈柏克隨後上台,他指出,“我們都被對方煩到”,綠黨已經盡一切努力確保政府繼續運轉。
哈柏克還表示,“政府不能對抗政府”,政府能夠保持能量持續運作是關鍵,且不是新的選舉就會讓一切更好,問題是 “政治家如何再次贏回信任”。
林德納則指責肖爾茨是執政聯盟破裂的原因所在。他指責肖爾茨中斷與他和自民黨的合作,從而導致 “這個聯盟有計畫的破裂”。例如,肖爾茨向他發出了暫停債務制動的最後通牒,並且不再尋求對所有人都可行的協議。林德納還指責社民黨和綠黨甚至不接受他改善德國經濟狀況的建議作為協商的基礎。林德納之前已曾表示:“不幸的是,奧拉夫·肖爾茨已經顯示,他沒有能力為我們的國家帶來新的開始”。
德國2025年充滿風雲變幻和重大挑戰
據報道,2024年是 “紅綠燈” 聯盟執政的第三年,也是德國社會分化更為明顯的一年。肖爾茨上個月因財政和經濟政策問題解僱了財長林德納,理由是:儘管俄烏戰爭依然持續,和川普(Donald Trump)重新當選美國總統,但林德納拒絕接受有關預算和支持烏克蘭的妥協方案,從而表現出 “不負責任” 的行為。因此,不再有足以共事的信賴。
今年9月在勃蘭登堡州、圖林根州和薩克森州舉行了州議會選舉均取得重大勝利,並成為當地第一大黨或第二大黨的選項黨(AfD)則對執政聯盟破裂表示歡迎,稱執政聯盟破裂使 “德國得到了解放”。
擔任德國總理16年之久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下野後,肖爾茨領導的中左翼聯合內閣是後默克爾時代首屆政府。這個2021年組成的3黨聯合內閣,以社民黨代表的紅色、綠黨的綠色及自由民主黨的黃色,而有 “紅綠燈” 聯盟之稱。
然而自聯合內閣成立以來,三黨之間諸多政策領域始終有歧見。最近的爭執焦點是如何讓德國走出衰退泥淖,經濟衰退讓德國已成歐洲表現最差經濟體之一,聯合內閣的民調也持續滑落。
另外,雖然現任政府力挺烏克蘭,但肖爾茨始終不向烏克蘭交付 “金牛座”(Taurus)巡航導彈。在年底展開的競選戰中,肖爾茨繼續打造慎重對待烏克蘭戰爭的個人形象,與基民盟領袖和總理候選人默茨不同。默茨同意向烏克蘭支付金牛座。明年2月德國大選後,如果肖爾茨不能再次當選總理,德國對烏政策、經濟政策等就都可能發生很大變化。川普上台後的一些國際政策,或許不會讓德國過 “平穩” 日子。因此對德國來說,2025年可能是充滿風雲變幻和重大挑戰的一年。
德國電視二台11月底政治晴雨表的數據顯示,在野黨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以32%的支持率領先,選項黨占第二位。社民黨以16%的支持率位居第三。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認為,改選也不保證能出現穩定政府。目前遙遙領先的基民黨,支持率也只有31%到36%之間,意味即便勝選,基民黨仍須與社民黨、綠黨甚至兩者兼需,才能過半組閣,然而這3黨在經濟、外交國防等政策上重疊度依然不高。
與此同時,極右的德國另類選擇黨、極左的 “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BSW)兩大民粹反建制政黨,則合計有約25%的支持率,不容小覷。
《南德日報》(Suddeutsche Zeitung)分析,在不考慮極右翼另類選擇黨情況下,由基民盟/基社盟搭配社民黨的 “大聯合內閣”,或搭配綠黨的 “黑綠聯盟” 是最有可能的組閣選項。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 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