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北京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將不會出席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川普下周的就職典禮,而是派國家副主席韓正作為他的特別代表前往華盛頓。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我們隨時準備與美國新政府合作,加強對話與溝通。” 中國政府已準備好找到“新時期兩國相處的正確道路”。
據中共外交部稱,習近平周五與川通電話,兩國領導人就“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等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並同意建立“戰略溝通渠道” 。
川普在社交媒體帖子中稱此次交流“非常好”,並表示兩人討論了平衡貿易、芬太尼和TikTok等問題。除非母公司字節跳動在1月19日之前剝離其美國資產,否則這家中國短視頻平台將面臨美國禁令。
即將上任的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上個月表示,川普曾邀請習近平出席1月20日的就職典禮。中共外交部網站的公開記錄顯示,自2012年上任以來,習近平從未出席過此類活動,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其他地方。
休斯頓聖托馬斯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葉耀元表示,習近平拒絕了邀請,因為他沒有準備好與川普面對面會談。
葉說,通常情況下,在與其他國家領導人接觸之前,習近平的外交團隊會確保所有重大問題都得到提前解決,以避免出現意外。葉告訴《大紀元時報》,由於川普就職典禮前的準備時間有限,習近平“會面臨壓力,不敢來”。
中國獨立評論員蔡慎坤表示,安全考慮也對習近平的決策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在專家所稱的中國共產黨高層權力鬥爭期間。
蔡表示:“習近平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他指出,習近平擔心在出訪期間可能遭遇暗殺,“像這樣的公開活動,有數萬人參加,他出席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習近平無奈的“橄欖枝”
儘管習近平缺席,蔡慎坤相信習近平“渴望恢復與美國的接觸”,因為他知道川普將加大對中共的壓力。
川普已暗示,他上任後將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其中包括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以及針對中共在美國非法移民和非法芬太尼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徵收額外10%的關稅。
關稅威脅給中國的出口增添了壓力,出口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主要推動力,而中國還面臨著房地產危機、地方政府債務上升和國內消費疲軟等一系列挑戰。
蔡表示,鑒於經濟困境和主要貿易夥伴的壓力,習近平可能需要軟化北京的立場並向川普“伸出橄欖枝”。
作為一位力圖在全球舞台上展現實力的領導人,“參加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可能表明他承認自己處於劣勢。當然,他不想這樣做。”
代替習近平參加就職典禮的韓正是否會在訪問華盛頓期間與川普或任何高級政府官員會面還有待觀察。如果會面確實發生,分析人士認為,派遣沒有實權的韓正表明這些接觸不會取得什麼成果。
美國和中共在各種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從貿易爭端(如美國限制中國企業獲取先進技術以及北京的非市場貿易政策)到地區衝突(如臺灣地位以及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雙方未來的雙邊關係將會是國際局勢的重要看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