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歐洲網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家在歐洲
  • 資訊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希望之聲-歐洲網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家在歐洲
  • 資訊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希望之聲-歐洲網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白宮證實川普將簽署行政令 推動關閉教育部

2025-03-20
類別: 歐洲與世界
白宮證實川普將簽署行政令 推動關閉教育部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兌現重大競選承諾,他即將簽署行政命令關閉教育部。白宮證實,川普總統預計將於周四(3月20日)簽署行政命令,關閉教育部,履行多年來要解散該聯邦機構的承諾。

You might also like

因 「虛假」里根關稅廣告 川普終止與加拿大貿易談判

因 「虛假」里根關稅廣告 川普終止與加拿大貿易談判

2025-10-25
美國抵押貸款利率降至一年多新低 提振購房者信心

美國抵押貸款利率降至一年多新低 提振購房者信心

2025-10-25

《CNN》周三(19 日)報導,不願具名知情人士表示,川普周四下午將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共和黨籍州長、州教育部門官員和學童受邀參加。

根據白宮有關該行政令的情況說明書,該命令將指示教育部長關閉教育部,「將教育管理權歸還給各州」。

該命令還規定,接收部門剩餘資金的計畫和活動不得用於促進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DEI)目的。

這是白宮測試總統行政權的最新舉措,而反對這項決定的教育支持者已經準備採取法律行動。

川普在競選過程中承諾再次上任後,將採取措施,解散教育部,聲稱教育部是聯邦越權的象徵,並將其與文化戰爭問題掛鉤。

教育部長:關閉教育部是最終的重大任務 

川普將在白宮舉行簽署命令的儀式,指示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Linda McMahon)「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動教育部關門,讓教育權力歸還各州政府,同時繼續確保有效、不間斷提供美國人民依賴的服務、項目和福利。」《今日美國》首先報導了川普將於周四簽署該命令。

1979年,國會以兩黨投票通過《教育部組織法案》,之後卡特總統成立了教育部。

教育部監管美國約10萬所公立學校與3萬4000所私立學校,不過超過85%的公立學校資金是來自州與地方政府。

最近,麥克馬洪採取大幅縮減教育部規模的措施,將教育部員工人數大砍一半,她表示,解僱公務員是關閉該部門的第一步。

「這是總統的授權,顯然他給我的指示是關閉教育部,我們知道,我們必須與國會合作,才能實現這一目標。」麥克馬洪上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表示。

麥克馬洪在參議院的確認聽證會上也承諾將與國會合作,推動川普解散教育部的計畫。她本月給員工的電子郵件表示,重大變革即將到來。

白宮認為聯邦政府對教育的干預是失敗的,未能改善美國學生的學習成就,辜負了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期望。

白宮指出,根據「全國教育進步評估」(NAEP)的數據,自1979年以來,美國政府已投入超過3萬億美元,但學生表現並未顯著提升。

川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承諾要廢除聯邦教育部,並將權力歸還給各州,指控該機構對美國年輕人進行左翼思想灌輸。

他還表示,儘管美國在人均教育支出上排名世界第一,但在全球教育排名中,仍落後於許多國家。

2月4日,川普曾表示,他將努力與國會及教師工會合作,推動關閉教育部,但也未排除通過行政命令執行此計劃的可能性。

民主黨參議員反對廢除教育部

根據NBC新聞獲得的一份副本,麥克馬洪寫道:「我們的工作是尊重美國人民和他們選出的總統的意願,總統委託我們迅速、負責任地完成消除教育部官僚主義的最後重大任務。」

參議院以51比45票通過麥克馬洪的任命案,沒有民主黨參議員投票給她。

川普表示,他可以獲得足夠的國會票數支持來正式關閉該部門,並且表示教師工會對關閉計畫的威脅比國會議員更大。

上個月,美國總統在橢圓形辦公室表示:「我想我會與國會合作。我們必須與教師工會合作,因為教師工會是唯一反對關閉法案的工會。」

撥款委員會民主黨領袖、華盛頓州民主黨參議員莫瑞(Patty Murray)指責川普和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搶奪我們學生和家庭的關鍵資金」。

莫瑞周三(19日)晚間發表聲明說:「川普和馬斯克的削減支出行動的影響將波及整個州,學生和家庭將因家人失去公務員的工作,頓失收入來源。這些部門工作人員致力維護聯邦法律的權利,學區將被迫解僱教師,學生無法獲得他們需要的財務援助,而教育部或學校工作的家人被解僱。對我來說,對每個家庭來說,這都是個問題,我們不能在這場鬥爭中鬆懈」。

「全美教育協會」(NEA)批破壞目標對準公立學校

21名民主黨檢察長組成的聯盟上周提起訴訟,聲稱川普任何試圖解散教育部的行為都是非法的。

教育部是最小的內閣部門,去年預算經費僅為2,680億美元,佔美國總預算的4%。教育部不負責規範老師上課的課程。它主要是資助和執行民權的組織,為貧困學生比例較高的學校發放資金,並且幫助殘疾兒童。

教育部還負責管理公共學校的學生貸款項目,該項目比私立學校的教育貸款項目具有更多的消費者保護和更低的利率。

川普的行政命令將指示麥克馬洪確保教育部的經費不會用於促進DEI(所謂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方案)或性別意識形態的計劃或活動。上周,教育部宣布對50多所大學展開調查,指控「他們的研究生課程存在種族歧視行為」。

NEA 主席貝基.普林格爾(Becky Pringle)周三發表的聲明說:「川普關閉教育部的行為,可能會對全美國學生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這將傷害所有學生,導致班級人數飆升,削減職業培訓項目,使高等教育學費更加昂貴,中產階級家庭無法承受,取消殘疾學生的特殊教育服務,並削弱學生的公民權利保護。」

她指責川普和馬斯克「把破壞目標對準公立學校和美國農村、郊區和城市社區的5000萬名學生的未來,省下的經費用來彌補億萬富翁少繳稅金的損失。」

川普能否成功關閉教育部?

最近,川普與馬斯克(Elon Musk) 試圖在未經國會批准的情況下關閉多個政府機構,如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但若成功關閉教育部,這將是川普政府首次關閉內閣級別的機構。

不過,即使川普透過行政命令推動關閉教育部,但該計劃仍面臨法律與政治挑戰。

川普無法單憑行政命令關閉教育部,仍需要國會通過立法,這將是一項艱鉅的挑戰。雖然共和黨目前在參議院擁有53席對47席的多數優勢,但要通過廢除教育部的法案至少需要60票,才能夠跨越「冗長辯論」(filibuster)的障礙。

目前,參議院民主黨人並未表態支持關閉教育部的計劃。

上週,來自20個州與華盛頓特區的民主黨總檢察長(Attorney General)已向波士頓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挑戰川普的計劃,尤其是針對教育部大規模裁員的問題。

此外,如何確保低收入學生、特殊教育計劃及大學學費補助不受影響,仍將是一大挑戰。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 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相關文章

因 「虛假」里根關稅廣告 川普終止與加拿大貿易談判

因 「虛假」里根關稅廣告 川普終止與加拿大貿易談判

2025-10-25

美國總統川普周四(10月23日)宣布,由於一則涉及前總統羅納德·里根批評關稅的誤導性廣告,美國已終止...

美國抵押貸款利率降至一年多新低 提振購房者信心

美國抵押貸款利率降至一年多新低 提振購房者信心

2025-10-25

根據房地美(Freddie Mac)公布的數據,截至 2025 年 10 月 23 日當周,美國 3...

紐約州總檢察長詹姆斯因抵押貸款欺詐指控出庭受審

紐約州總檢察長詹姆斯因抵押貸款欺詐指控出庭受審

2025-10-25

紐約州總檢察長萊蒂蒂亞·詹姆斯(Letitia James)定於周五(10月24日)在弗吉尼亞州諾福...

重磅!谷歌宣布重大量子計算突破 計算速度比超級計算機快一萬三千倍

重磅!谷歌宣布重大量子計算突破 計算速度比超級計算機快一萬三千倍

2025-10-25

科技巨頭Alphabet(谷歌母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 (Sundar Pichai) 近...

下一篇
【快訊】川普簽署命令推動解散教育部

【快訊】川普簽署命令推動解散教育部

編輯推薦

美墨簽署協議解決蒂華納河污水危機 擬在2027年前完成關鍵水利項目

美墨簽署協議解決蒂華納河污水危機 擬在2027年前完成關鍵水利項目

2025-07-25
國際醫學界首創新規: 全面禁止中國器官移植論文

國際醫學界首創新規: 全面禁止中國器官移植論文

2022-09-19

熱門文章

  • 英媒:比格斯再做驚人預言

    633 分享
    分享 253 Tweet 158
  • 歐洲10大避稅天堂

    626 分享
    分享 250 Tweet 157
  • 丹麥人的哪些禁忌是不能觸犯的?

    603 分享
    分享 241 Tweet 151
  • 歐洲假期最多國家排行榜

    599 分享
    分享 240 Tweet 150
  • 法國將實施更加嚴格的居留許可和入籍規定

    598 分享
    分享 239 Tweet 150
soundofhope.eu

我們的宗旨是提升您的生活品質,為您介紹最具價值的生活資訊,幫助您更加了解歐洲,更好地融入歐洲主流社會。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資訊歐洲
  • 家在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 2022 希望之聲-歐洲網.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資訊歐洲
  • 家在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 2022 希望之聲-歐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