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紀錄片《TikTok:影響下的社群》(TikTok, reseau sous influence)日前首播,影片下集聚焦TikTok與中共關係以及美中科技冷戰。片中訪問多國專家學者與調查局。受訪者表示,TikTok全球擁有15億用戶,恐成為中共監控、維穩、打壓民主及認知作戰的工具,用來鞏固中共權力並對付美國的武器。
法國導演文森特·德·科因泰(Vincent de Cointet)的最新作品紀錄片《TikTok:影響下的社群》上周二(15日)在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首播。紀錄片分上下2集、各逾45分鐘。片中訪問了近20人,涵蓋政治與地緣政治分析師、軍事官員、科技專家、記者等。其中紀錄片(下集)聚焦TikTok與中共關係以及美中科技冷戰。
影片展示,2016年,已創設新聞推薦平台《今日頭條》的北京“字節跳動”公司創辦人張一鳴成立影音分享平台“抖音”。隔年,海外版TikTok問世並席捲全球。於此同時,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手伸進“字節跳動”等中國科技公司,使用其數據與應用程式。
紀錄片揭露,TikTok成功秘訣在於革命性演算法,強力有效捕捉使用者喜好,最大化黏着度,影響力很快從娛樂延伸到政治、經濟、新聞,“轉變為尋求霸權的故事”。
在個人資料大數據已成為全球經濟,乃至於監控與影響力國家政策的“新石油”的框架下,中國共產黨的目標有2個:1)把這些公司置於中共監控和壓迫體系的核心以鞏固權力;2)挑戰美國的數位和經濟霸權。
紀錄片說,要知道習近平如何利用“字節跳動”等企業坐穩實權、進行壓迫,就必須將目光轉向臺灣。
長期調查“字節跳動”的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資深分析師弗格斯·瑞安(Fergus Ryan)強調,“抖音”的演算法受嚴重操控,成為中共向人民政治宣傳的工具。
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成員雅各布·赫爾伯格(Jacob Helberg)指出,中共越來越常使用民間商業平台來箝制民主,“TikTok帶來國內安全威脅”。
TikTok前安全工程部門負責人帕特里克·斯波爾丁·瑞安(Patrick Spaulding Ryan)作證,“字節跳動”與TikTok的任務分責非常模糊,“在我們部門中國作風隨處可見,許多工程師都是中國人”,有些為“字節跳動”派來的,有些則是當地中國人。
此外,美國TikTok使用的辦公室軟體Lark即中國的“飛書”,由“字節跳動”開發。所有“飛書”的基礎建設都在中國;換言之,Lark上的資料,中方皆能取得。TikTok與“字節跳動”,以及中共間的聯繫無庸置疑。
地緣政治研究員塞巴斯蒂安·泰拉特(Sebastien Taillat)說:“TikTok就像華為一樣,如同被中共控制的特洛伊木馬,服務中共利益”。
法國軍事學校戰略研究所(IRSEM)研究人員保羅·查倫(Paul Charon)表示,對中共而言,“安全”範圍極廣,也包括政治宣傳、社會控制與對抗“外來文化”等維穩手段。因此,共產黨組織紛紛進駐各個企業、機構,“中國沒有私人獨立企業的概念,沒有企業能拒絕向當局交出數據”。
中華民國國防安全研究院分析員劉姝廷在受訪中說,習近平建立了奠基在數據蒐集上的社會信用體系,分析大量數據控制人民行為,以獲政治支持,“使用者喜惡,以及網上支持與批評言論,都能被中共蒐集。威權本質就是在掌握威脅,並改變思想和行為,而‘抖音’扮演了工具性的角色”。劉姝廷指出,“抖音”上最熱門的帳號有四成為官方設立。
追溯TikTok源頭,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2017年第一任起,便將質疑目光鎖定TikTok。而為了展示其“獨立性”,2021年,新加坡人周受資擔任TikTok首席執行長。
片中還訪問了臺灣法務部調查局專門研究中共認知作戰的研究員劉文斌。據他分析,如今戰爭於陸、海、空、太空與網路中開打,認知作戰出現,其特色就是利用資訊,“以改變想法和行為。透過改變思想及作為,能不戰而降,擊敗一支軍隊”。
劉文斌表示:“TikTok就像華為一樣,如同被中共控制的特洛伊木馬,服務中共利益”。
據法新社報道,最近,一系列由中國工廠拍攝並上傳至TikTok的短影片在全球社交媒體瘋傳。這批影片集中於4月10日至15日之間上線,內容宣稱包括愛馬仕(Hermès)、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與香奈兒(Chanel)等多個國際奢侈品牌產品實為中國製造,僅在最後階段返歐貼上“法國製造”標籤。這些影片在短時間內獲得高達20億次觀看,引發廣泛討論。
然而,法國多家媒體在查核後指出,這些影片真實性存疑,疑多為工廠人員“現身說法”,明顯面向海外觀眾,呼籲消費者繞過美中貿易關稅,直接向中國工廠購買“平替”商品。似為中國代工廠利用貿易緊張局勢製造假消息,意圖推廣彷冒商品的營銷操作。
媒體觀察指出,其上傳時機、內容編排與格式均高度一致,顯現出集中操作的跡象。
對此,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迅速澄清,強調其所有皮革製品“百分之百在法國製造”,並在官方網站公開相關生產文件,以強化透明度。路易威登官網亦明確表示,品牌皮具產品均產自歐美地區。
《新聞周刊》(Newsweek)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中國影片所述內容“可信度極低”。根據歐盟相關法規,只有在歐洲完成“實質性轉變”的商品,才能合法標示為“歐洲製造”,貼標籤或重新包裝並不符合此一規範。
媒體明確表示,這些所謂的代工廠其實賣的都是假貨,希望大家仔細甄別謹防上當受騙!
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在17日的報道中直言,此波操作借“關稅爭端”為由,成為中國“高級彷品”製造商發動宣傳攻勢的借口。報道指出,這類行為顯示對智慧財產權的輕視,而所謂“平替”風潮(即平價替代品)在近年來逐漸進入法國輿論視野,引發產業界擔憂。
BFM電視台評論指出,中國製造商以“揭密奢侈品幕後”為名,實則行彷冒品宣傳之實,並利用影片附帶購買連結,將消費者引流至中國電商平台“敦煌網”(DHgate)。該平台近期在美國Google應用程式商店的下載量躍升至第二,僅次於ChatGPT,而在法國亦衝上第六位。
法國商學院教授暨中國市場專家桑德琳·澤比布(Sandrine Zerbib)分析,這一現象反映中國製造商善於操作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特別是貿易戰背景下的消費焦慮,迅速擴大海外客戶群。
《費加洛報》(Le Figaro)發表文章稱,敦煌網設有“奢侈品包”分類,顯示TikTok影片已成功轉化為銷售渠道。這些影片特別針對Z世代、千禧世代與TikTok活躍用戶,“他們多數清楚自己購買的是彷冒品,但並不在意。
分析認為,中國目前是全球主要彷品來源地。在歐洲、日本和美國流通的彷冒商品中,有約75%來自中國,中國企業早已成為獨裁政權掌控的工具。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 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