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關稅一直是政府經濟議程的核心。除了4月2日宣布的全球全面關稅計畫外,總統還對汽車、鋁、銅和鋼鐵徵收關稅。重新平衡全球貿易——讓美國再次成為生產國,讓其他國家成為消費國——是這些影響深遠的徵稅措施的核心目標之一。
扭轉貿易逆差、糾正不公平貿易行為以及為聯邦政府創造收入是總統關稅議程的其他目標。但這個有着數百年歷史的貿易機制的內部運作是怎樣的呢?
為什麼要徵收關稅?
幾個世紀以來,各國政府出於經濟、財政和政治原因採取關稅措施。
總統在一月份就職典禮後不久說道,“我總是說,‘關稅’對我來說是字典里最美的詞”,“因為關稅會讓我們致富……它會把那些離開我們的企業帶回來”,他的許多前任都會同意他的立場。
1789 年關稅法是國會批准的第一部重要法律,旨在為政府提供資金並保護美國新興產業。自那時起,白宮和立法者實施了一系列關稅措施。
1890 年,由眾議員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倡導、總統本傑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簽署的麥金萊關稅法案通過提高馬口鐵和羊毛的進口關稅來保護國內製造商免受外國競爭。
經濟學家認為,1930 年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加劇了大蕭條,該法案提高了 20,000 多種進口商品的關稅。
1974 年《貿易法》引入了第 301 條,該條款經常被總統用來打擊不公平貿易行為。
國內外政府都經常將關稅作為保護主義武器。但到那時,誰來買單呢?
關稅的金額
關稅是由進口商而不是外國政府繳納的稅。如果美國企業從國外市場(例如印度尼西亞或越南)購買智能手機、電視或汽車,則將由該公司支付關稅,而不是印度尼西亞或越南政府。
經濟學家擔心關稅將重新引發通脹的原因之一是,企業可能會通過提高價格將關稅相關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與此同時,企業還可以通過吸收成本、囤積庫存(就像許多進口商在關稅上調前匆忙購買外國商品一樣)或推遲漲價來緩解財務打擊。
到目前為止,儘管大量的行業調查表明公司計畫讓購物者承擔至少部分成本,但數據信號卻好壞參半。例如,在6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中,對關稅敏感的行業呈現出不同的走勢。新車和二手車及卡車指數分別下跌 0.3% 和 0.7%。與此同時,服裝指數上月上漲0.4%。此外,根據CPI報告,電視價格下降0.1%,智能手機保持不變,家電通脹率上漲1.9%。
荷蘭國際集團(ING)經濟學家在7月15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細節顯示,早期關稅對一些商品成分產生了一些零星影響,主要是新鮮水果和蔬菜、家用電器、玩具、服裝和體育用品,但這在很大程度上被至關重要的住房成分的疲軟所抵消。 ”
住房占核心CPI籃子的40%左右。
與此同時,除了進口商繳納關稅外,外國公司也可以通過犧牲利潤率來吸收更高的費用,以在美國保持競爭力。
新數據表明,日本汽車製造商正在以降低價格的形式吸收關稅相關成本。6月份,對美汽車出口價格同比每輛下降20%。與此同時,汽車出貨量增長了3%以上。
關稅可能會對海外市場產生不利影響,因為關稅會鼓勵進口商在國內或關稅較低的其他地區尋找替代供應商。因此,外國公司可能被迫降低價格以維持市場份額(日本汽車製造商佔據美國汽車市場的30%左右)並保留其美國客戶群。
這是否意味着美國經濟已經切斷了關稅與通脹之間的聯繫?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宏觀策略師古普利特·加里瓦爾 (Gurpreet Garewal) 在該銀行最近一期播客“市場”中表示:“到目前為止,傳導效應相對溫和,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已經擺脫困境。”
徵收、轉移關稅收入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代表財政部在入境口岸徵收關稅。除了徵收關稅外,它還將執行規定並審計貨物。關稅收入將轉入美國財政部的普通基金,該基金專門用於醫療保健、教育和國防等一系列項目。
由於關稅收入沒有指定任何特定用途,國會可以將這筆錢用於官員認為合適的任何用途。從理論上講,關稅可以用來幫助償還36萬億美元的國家債務。
然而,關稅收入不足以減少公共債務,因為目前關稅收入只佔稅收的一小部分,而聯邦支出卻在持續增加。6月份,聯邦政府的關稅收入達到創紀錄的280.2億美元。此外,本財年迄今為止,美國已徵收約 1225 億美元的關稅。
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本月初的內閣會議上預測,到今年年底,關稅收入可能飆升至 3000 億美元。
相比之下,華盛頓上個月的稅收收入為5260 億美元,2025 財年前九個月的稅收收入為 4 萬億美元。
如果川普政府維持現行關稅,這些關稅可能會成為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
國會預算辦公室是財政事務的無黨派權威機構,它預計,2025 年至 2034 年間,關稅收入可能達到 2.5 萬億美元左右。這筆收入將部分抵消財政機構預計的 3.4 萬億美元和解方案赤字。
貝森特表示,關稅收入將成為短期收入來源。他說,隨着越來越多的公司回流美國並擴大其製造業務,我們的目標是最終實現國內收入的提高。
等待基於關稅的通貨膨脹
儘管幾十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關稅會導致通貨膨脹,但兩屆川普政府都表示,關稅並不總是直接導致通貨膨脹。2018年和2019年,當川普的稅收首次席捲美國和全球經濟時,總體通脹率並沒有飆升。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衡量企業支付的商品和服務價格並轉嫁給消費者的指標——在 2018 年最初飆升,但隨後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之前趨於穩定。
與此同時,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年度總體通脹率在 2018 年 7 月達到 2.9% 的峰值,隨後在 2019 年的大部分時間裡跌破 2% 大關。
如今,白宮的貿易方案更加廣泛,涵蓋範圍也更加廣泛,這引發了企業、消費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恐慌。但這些措施尚未在主要的通脹報告中顯著體現。
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進口價格繼 5 月份下降 0.4% 之後,上個月又上漲了 0.1%。
西伯特金融首席財務官馬克·馬利克在電子郵件中表示:“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知道關稅會導致通貨膨脹,而且由於目前關稅正在實施,通貨膨脹必然會在某個時候出現”,“真正需要回答的問題是,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程度如何。事實上,關稅引發的通脹尚未真正顯現。”
關稅討論的下一個方面也是確定關稅是否會帶來持續的通貨膨脹或一次性的價格調整。
4 月 6 日,貝森特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會見新聞界”節目採訪時表示,總統的徵稅可能只是一次性的價格上漲。“我剛才說的是,關稅是一次性價格調整”,“所以,體系內緩慢的、地方性的通貨膨脹與持續的價格水平上漲和一次性調整之間存在很大區別。”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國會山對議員們表示,關稅引發的通脹可能會在夏季統計數據中開始顯現。
初步估計數據溫和。根據克利夫蘭聯儲通脹近期預測模型,預計CPI將上漲0.2%,年率預計將維持在2.7%不變。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