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度假時,人們首先會想到那些熱門的旅遊目的地:閑適的巴塞羅那、悠然的威尼斯、夢幻的聖托里尼……可如今,很多旅行者發現,當抵達這些“度假天堂”後,等來的卻不是愜意與放鬆,而是人潮洶湧、物價高企、體驗打折。
這背後,其實折射出一個越來越被提及的現象——過度旅遊。街道被過度商業化,房租和物價被一路推高,垃圾、噪音與交通擁堵成了常態,就連歷史遺迹和自然景觀,也在過度消耗中逐漸失去原有的魅力。對遊客來說,假期不再輕鬆;而對當地居民而言,生活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曾經只存在於明信片上的美景,如今正逐漸成為過度旅遊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一些歐洲知名景點,正在承受最直接、最明顯的衝擊。那麼,哪些城市正在從“天堂”變成“負擔”?
1. 威尼斯 (Venice)
自旅遊業興起以來,位於亞得里亞海沿岸的瀉湖城市威尼斯 (Venice) 一直深受遊客喜愛。早在1911年,作家托馬斯·曼 (Thomas Mann) 就以這裡為背景創作了小說《威尼斯之死》。然而,如今這部作品的名字,卻常被視為大眾旅遊威脅威尼斯的象徵。
郵輪的湧入給這座城市帶來巨大的衝擊,從早到晚湧入的遊客令當地人苦不堪言。僅在2019年,就有2500萬人參觀了這座城市。從今年開始,一日游遊客如果想參觀威尼斯,甚至必須支付入場費。聯合國文化機構已經將這座城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瀕危名錄。
如今,威尼斯 (Venice) 的小巷幾乎被紀念品商店佔滿,人們已難以感受到昔日那種“真正的城市漫步”。隨着房租不斷飆升,大多數當地居民被迫遷往大陸的梅斯特雷 (Mestre) 居住。
2.巴塞羅那(Barcelona)
多年來,位於布拉瓦海岸的巴塞羅那 (Barcelona) 一直面臨著遊客數量持續增長的壓力,作為國際旅遊目的地,它的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2022年,當局嘗試採取措施,對一日游遊客實施嚴格限制。和威尼斯 (Venice) 類似,大量遊客是由游輪直接帶入城市的。
在巴塞羅那 (Barcelona),住房短缺所帶來的壓力,即使是遊客也能明顯感受到。對當地居民而言,交通擁堵只是表面問題,更深層的擔憂是如何維持生活。由於度假公寓市場缺乏監管,租金急劇上漲,許多居民被迫搬離市區。不滿的情緒在街頭也清晰可見,一些市民甚至在房屋牆壁上寫下“遊客回家去”的標語,以此表達抗議。
因此,該市決定在2028年底之前完全禁止度假公寓的租賃。目前仍出租給遊客的公寓將重新提供給該市的居民使用。
3.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對於短途旅行而言,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是歐洲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之一。這座城市不僅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還以獨特的運河風光和歷史建築吸引着大量遊客。同時,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它也迎來了許多乘坐游輪而來的旅客。
由於遊客行為失范,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已出台一系列限制措施。最新決定禁止在市內新建酒店,而早在2021年,市政府就設定了遊客上限:每年過夜人數不得超過2000萬。針對停靠的游輪,未來五年內河輪數量將減半,自2028年起最多僅允許1150艘船靠岸。陸路交通也受影響,從2024年1月起,7.5噸以上的旅遊大巴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市中心,同時大量停車位也將被取消。
今年年初,阿姆斯特丹的旅遊稅從7%提高到12.5%。因此,過夜旅客每晚需要支付更多的費用。對於郵輪乘客,每日固定費用從 8 歐元提高到 11 歐元。
4. 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
自從HBO電視劇《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 播出以來,克羅地亞的小城杜布羅夫尼克 (Dubrovnik)——僅有約42,000名居民的城市一舉成名。這個曾經低調的海濱秘境,如今已躋身全球最受歡迎的度假勝地之一,而這一轉變卻讓許多當地居民感到不滿。
在旅遊旺季,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湧入杜布羅夫尼克 (Dubrovnik) 的老城區。為了保持人流順暢,市政府甚至依賴標牌引導系統來分散遊客。隨着時間推移,這座位於亞得里亞海沿岸的歷史名城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郵輪旅客,使其旅遊壓力不斷加劇。
如果仍想造訪杜布羅夫尼克 (Dubrovnik),最好選擇在秋季或冬季前來,那時街道上人會少一些。由於遊客過多,許多老城區的居民已經搬離,即使市政府提供了稅收優惠,也難以阻止這一趨勢。
5. 阿馬爾菲海岸 (Amalfi Coast)
阿馬爾菲海岸 (Amalfi Coast) 以波西塔諾 (Positano)、阿特拉尼 (Atrani) 和阿馬爾菲 (Amalfi) 等小鎮的山坡景緻和繽紛的房屋而聞名。然而,過度的遊客湧入,讓這片狹窄的海岸地帶在旺季幾乎不堪重負。街道經常人滿為患,當地居民的生活空間被不斷擠壓。即便是以檸檬酒 (Limoncello) 聞名的傳統,也逐漸被商業化氛圍所掩蓋,整個地區正承受着日益嚴峻的過度旅遊的壓力。
阿馬爾菲海岸 (Amalfi Coast) 深受來自北部那不勒斯 (Naples) 和東部薩萊諾 (Salerno) 的日間遊客青睞,每到旺季,沿途常常出現數公里長的交通擁堵。許多遊客直接乘渡輪抵達沿海小鎮,或者選擇沿着著名的阿馬爾菲海岸公路 (Amalfi Drive) 前往,使本已狹窄的交通網絡面臨更大壓力。
因此,在旺季期間,沿海公路制定了一條旨在調節交通流量的規則。在日期為偶數的日期,車牌號末位數字為偶數的車輛不得通行,反之亦然。
6. 聖托里尼島(Santorini)
聖托里尼島 (Santorini) 幾乎已成為希臘的代名詞。無論是在搜索引擎里輸入“Greece”,還是在遊客的印象中,總會浮現那幅經典畫面:白色房屋與藍色圓頂點綴在陡峭的懸崖海岸上。聖托里尼群島宛如明信片般的風景,早已成為希臘度假的象徵,但這份美麗也給這裡帶來了難以承受的遊客數量。
成千上萬的遊客不斷湧入聖托里尼島 (Santorini),讓這座小島顯得格外擁擠,遊客必須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共享狹小的空間。聖托里尼因擁有完善的交通網絡而格外適合大眾旅遊:主島錫拉 (Thira) 居民僅約15,000人,卻設有機場和輪渡港口,能夠源源不斷地接納龐大的遊客流量。
聖托里尼島 (Santorini) 上的小城伊亞 (Oia) 被認為是最受遊客追捧的地方。它坐落在一處距今約2600年的火山口之上,以獨特的景緻聞名。然而,隨着遊客潮水般湧入,這裡狹窄的小巷幾乎寸步難行。希臘文化與旅遊雜誌《Greece is》甚至在一篇文章中感嘆:每天都有無數遊客舉着手機,拍攝着幾乎完全相同的照片。
7. 埃特雷塔懸崖(Étretat)
諾曼底海岸一直是法國人鍾愛的度假地,其中埃特雷塔 (Étretat) 的白色峭壁尤為著名。近年來,這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對自然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徒步路線上的垃圾桶經常爆滿,岩壁遭到損壞,不少人甚至把海灘石頭當作紀念品帶走,煙頭隨處可見。連當地污水處理廠的經營者也抱怨,旅遊旺季帶來的額外負擔讓設施難以承受。
為了保護脆弱的自然環境並保障安全,當地政府自2021年起對部分區域實行限制,禁止遊客靠近懸崖邊緣或穿越岩拱,並設立安全距離和罰款措施。
那些寧靜的旅遊目的地依然存在
雖然歐洲的熱門景點常常人滿為患,但只要避開“網紅打卡地”,依舊能發現寧靜又愜意的旅行目的地。比如,放下羅馬(Rome)的喧囂,去感受博爾塞納湖(Lago di Bolsena)的靜謐;離開威尼斯(Venice)的擁擠,探索威尼托(Veneto)豐富的文化景觀;如果鍾情於克羅地亞風情,不妨在米爾納河谷(Mirna River Valley)體驗一場松露之旅,慢下來,真正享受度假的時光。
旅行的意義並不在於追逐最熱門的風景,而是尋找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體驗。遠離擁擠的人潮,給當地人留下更多空間,也讓自己享受更純粹的旅程。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