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保守黨黨魁(准首相)候選人競選進入決賽時刻。民意調查機構針對英國保守黨黨員所做的民調顯示,目前外相特拉斯(Liz Truss)的支持率超過了60%,而前財相蘇納克(Rishi Sunak)僅接近40%。特拉斯之前更是獲更多位重量級官員的力挺。外界普遍看好,英國或將出現第三位女首相。
綜合媒體報道,民意調查機構Opinium Research於本月8日到12日期間,針對英國保守黨黨員所做的民調顯示,在成為英國下一任首相的角逐戰上,外交大臣特拉斯領先競爭對手、前財相蘇納克22個百分點。
Opinium Research表示,在這場進行中的保守黨黨魁之爭,已經決定投票意向的450名黨員樣本中,特拉斯有61%支持率,蘇納克39%。特拉斯在其他民調同樣明顯居於領先地位。
民調顯示,表態支持特拉斯的3大理由,分別是:不喜歡蘇納克、認為特拉斯更值得信賴、且她始終對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保持忠誠。先前,蘇納克的請辭,成為壓垮約翰遜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蘇納克的支持者表示,他在經濟方面的表現較為優秀,在兩位候選人當中能力或才智都更勝一籌。
一名不願披露姓名的保守黨議員表示,他最初支持蘇納克,但隨着事態發展,他認為只有一個人能團結這個國家和這個政黨,那就是特拉斯。
據親保守黨的媒體《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7月31日晚間刊登賈維德(Nadhim Zahawi)的投書。賈維德在蘇納克請辭財相後,於7月5日接任,此前曾任教育大臣,以及衛生大臣,負責新冠肺炎(COVID-19,中共病毒)大流行防疫計畫。
賈維德列舉決定為特拉斯背書的3個理由,其中第一個就是全球的自由正面臨威脅,而特拉斯力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駭人侵略,並促進英國對中國採取更強悍立場。在國際舞台上,特拉斯居於領導地位,不滿足於追隨他人腳步。
賈維德指出,特拉斯所展現的膽識和清楚信念是首相必備的重要特質,尤其是在國內外情勢險峻的今天。
他選擇支持特拉斯的另外兩個理由與經濟、財政有關。他說,特拉斯了解,在危機四伏的時刻,試圖維繫“現狀”,如蘇納克般採取“末日論者”姿態不是選項,以及當國內經濟面臨緊急事態,英國需要具行動力、能使命必達、言出必行的領袖。
報道說,英國“後約翰遜”時代相位之爭如火如荼,面對經濟不振、通貨膨脹、民生不景以及與歐盟關係緊張等眾多緊要話題, 而“對中強硬”也一度成了英國首相之爭的主要論調。
特拉斯2021出任英國外長時,即將中國定位為戰略威脅,並與美國及澳洲等盟友建立安全聯盟因應。三方於同年9月宣布成立AUKUS軍事外交安全合作夥伴關係。而在競選期間,特拉斯主張打擊Tik Tok等中國公司,並警告說,“我們不能在戰略上依賴中國。”
蘇納克7月曾表示,“英國和西方政客長期以來都向中方鋪紅毯,對中國的邪惡作為及野心視而不見。他們竊取我們的技術,並滲透我們的大學。而在海外,他們藉由購買俄國石油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而且霸凌包括臺灣在內的鄰國。”
蘇納克已經承諾,一旦當選將關閉英國境內所有孔子學院。特拉斯也在人權、香港、新疆和臺灣等諸多問題上對北京的政策再度做出抨擊。
對此,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新聞發布會上稱,英國兩位首相候選人“鼓譟中國威脅論”作為政治取勝手段。但知情人士指出,相比之下,中國政府更擔心特拉斯勝出,並正在研擬因應她當選首相後採取的對中策略。而長期觀察英中關係的專家直言,雙方恢復以往的機會微乎其微。
由英國議會下院一些關注中國話題的議員贊助成立的中國研究小組(CRG)的首席研究員帕米莉(Julia Pamilih)近期在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援引小組的研究報告說,卡梅倫首相時期所稱英國是中國“在西方最好的夥伴”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研究指出,北京在新疆和香港的強硬政策,以及其後對澳大利亞發動的貿易制裁和對英國議員的制裁等行為,在英國以及民主世界改變了民間和政界對中國的態度。
據報道,目前保守黨黨魁之爭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即由所有黨員投票進行決選,勝出者將獲任命為新的保守黨領袖。而英國下議院的多數黨領袖,實際上就是英國首相。新黨魁的選舉結果將於9月5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