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8月14日在西安出席了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的開幕式並致詞。這應該是北戴河會議結束的標誌。外界注意到,楊潔篪在致詞時僅提了一次習近平的名字,也沒有特別表忠的言詞,令人質疑習近平是否因為個人崇拜在北戴河遭遇批評。
和過去最多休息10天相比,今年的北戴河休假長達半個月,時長前所未有,估計中共內部有驚濤駭浪,並不是表面上這麼平靜。《南華早報》14日的一篇爆料,也證明這一點。
《南華早報》說,據接近中共軍方的消息源透露,在佩洛西飛往台灣時,中共軍方部署了J-16D軍機和055型驅逐艦,試圖定位佩洛西的飛機,但因爲護航的美國航母打擊群進行電子幹擾,中共幾乎所有電子設備都無法正常工作,追蹤以失敗告終。
隨著中國經濟走到崩潰邊緣,中共面臨合法性危機,不得不依賴民族主義來鞏固政權。恰好習近平也需要找出連任的理由,台灣就成了最好的目標。但這時候中方高層主動承認自己連跟蹤美國議長座機的能力都沒有,給中共和習沈重一巴掌。
佩洛西訪台後,中共為安撫國內民族情緒,對台灣擺出磨刀霍霍的姿態,但結果不但暴露中共軍隊能力有限,還促成民主社會更關注台灣的安危並再度集結對抗中共。
曾擔任美國國防部中國事務主任的博斯科(Joseph Bosco)今年3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提出,中方越不放棄對台動武,美國就越接近承認台灣獨立。
如今局勢似乎正朝向博斯科預告的方向進行。
就在14日晚,繼佩洛西之後,美國一個由5名跨黨派議員組成的訪團降落台灣。這5人包括一名共和黨議員與4名民主黨議員。他們在沒有事先宣布的情況下,對台灣展開又一次重磅高層訪問。
率領訪團的是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馬基(Ed Markey)。馬基長年關注台灣議題,曾於1979年投票支持通過《台灣關係法》,曾提出《台灣安心法案》、《台灣學人法案》等推動美台協作。馬基抵達台灣當天,在推特發文說,台灣行的目的是重申美國對台支持,鼓勵台灣海峽的穩定及和平。
據台灣外交部,訪問團將在15日上午拜會總統蔡英文,接受外交部長吳釗燮款宴,並拜會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
自媒體人馬聚認為,這標誌著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達成一個堅定共識,就是力挺台灣、堅定保衛台灣,這也意味著在中共與台灣之間,參眾兩院已經決定選擇台灣,而不是中共。馬聚甚至推測,美國會提升美台之間的外交關係,參眾兩院很可能會提出承認台灣主權地位的法案。
如果這一推測成真,這會強力衝擊中共政權,可能導致中美斷交。如果這些在二十大前發生,習近平為保連任會如何反制,更值得關注。
觀察人士們認為,經過香港劇變、新冠爆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共所處的國際局勢與以前完全不同,「天下圍堵中共」的局面已經形成,習近平偏偏又在二十大前的敏感時刻在動態清零和台灣問題上進行兩場豪賭。
民運領袖魏京生認爲,習近平從胡錦濤手中接過一把不怎樣的爛牌,結果習靠著不斷折騰,把爛牌打得更爛。魏京生對美國之音說,習近平可能是中共的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