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周二(23日)為紀念全歐洲所有極權主義和專制政權受害者紀念日發表聲明說,今天,我們紀念極權主義政權的受害者。我們被那些當年挺身反抗不公正的人所鼓舞,我們支持今天這樣做的人,因為戰爭的恐怖又在歐洲出現…… 而且我們將確保那些反對極權主義的人們不被遺忘。
馮德萊恩在聲明中說,8月23日,我們紀念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極權主義和獨裁政權的受害者。今天,在《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Molotov-Ribbentrop)簽署83周年之際,這個日子具有特殊的意義。今年,普京將戰爭的恐怖再次帶到歐洲,同時提醒人們不能將和平視為理所當然。
馮德萊恩指出,過去的痛苦記憶不僅僅是遙遠的回憶,它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非法和無理的戰爭中找到了迴音。我們被那些當時挺身反抗不公正的人的勇氣所鼓舞,我們對今天被迫再次這樣做的許多男人和女人表示尊重和支持。烏克蘭人民正在為保護我們聯盟賴以建立的價值觀而獻出自己的生命。
馮德萊恩表示,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團結一致,反對俄羅斯國家控制的宣傳,這種宣傳歪曲歷史,散布陰謀,懲罰那些反對者。我們將堅定不移地繼續我們的工作,打擊虛假信息。而且我們將確保那些反對極權主義的人們不被遺忘。
馮德萊恩強調,這一天也提醒我們,歐洲的建立是為了保護和平,為了促進民主和法治,為了確保對普世權利和自由的保護。我們的聯盟是為我們歐洲人創建的,以引導我們遠離戰爭和壓迫。而擺脫極權主義和獨裁主義是歐洲聯盟的核心,它建立在和平、法治和民主的基礎上。
馮德萊恩保證,“我們將繼續團結一致,為這些基本價值觀而戰。我們將繼續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無論需要多長時間。我們不會休息,直到你們勝利”。
“國際黑絲帶日”的由來
“極權主義和專制政權受害者紀念日”,在一些國家稱為 “國際黑絲帶日”(或其他名稱),是歐洲議會於2008/2009年度定為 “全歐洲紀念極權和威權政權下的受害人之日,須以尊嚴和公正紀念之”。
之所以選擇於8月23日作為紀念日,是因為1939年的這一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又稱《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雙方在莫斯科簽訂的一份秘密協議。蘇方代表為莫洛托夫(Vyacheslav Mikhailovich Molotov),德方代表為里賓特洛甫(Ulrich Friedrich Wilhelm Joachim von Ribbentrop)。歐洲議會前議長耶日·布澤克(Jerzy Buzek)稱之為 “人類史上兩種最惡劣極權主義的勾結 ”。
該條約劃分了蘇德雙方在東歐地區的勢力範圍。這個條約造成日後蘇德對波蘭的侵略,蘇聯為了應對來自西線的可能的戰爭威脅、爭取備戰的時間,於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間,以保衛 “西部邊界安全” 為目的,在東歐建立的戰爭防備緩衝帶。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使波蘭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2008年4月,歐洲聯盟理事會主席國斯洛文尼亞和歐洲聯盟委員會舉辦歐洲極權政權所犯罪行公聽會,旨在教育公眾,使公眾提高對極權政權罪行的警覺。
2008年6月3日,由捷克政府發起,瓦茨拉夫·哈維爾(Václav Havel)等人簽署的《布拉格宣言》,提議8月23日訂為正式紀念日,國際組織和一些國家於同年響應。《布拉格宣言》總結了2008年6月2至3日在捷克參議院舉行的歐洲良心與共產主義會議。
2008年8月23日,409名歐洲議會議員簽署宣言,將8月23日訂為 “歐洲斯大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宣言指出:“斯大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在侵略範疇所犯的大規模驅逐、謀殺和奴役,屬於戰爭罪行和反人道罪行。在國際法下,法定時效不應用於戰爭罪行和反人道罪行。”
2009年4月2日,歐洲議會關於歐洲良心與極權主義的決議案,呼籲其成員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制訂 “歐洲斯大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決議案獲533對44票通過,另有33票棄權。
繼歐洲議會制訂 “歐洲斯大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歐洲議會議長漢斯-格特·珀特林(Hans-Gert Pöttering)在2009年感謝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國政府,因為他們努力使西歐認識蘇聯極權主義。珀特林引述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的《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總括 “兩種極權制度──斯大林主義和納粹主義──是很類似和惡劣的”。
2009年7月3日,歐洲安全和合作組織(歐安組織)採納維爾紐斯宣言,支持將8月23日訂為 “國際極權主義紀念日”,促請其成員國提高對極權政權罪行的警覺。
歐洲人民黨主席約瑟夫·道爾(Joseph Daul)指出:“2009年是深具意義的一年,因我們同時慶祝北約組織創立和冷戰開始60周年,以及柏林牆倒下和冷戰結束20周年。因此我們建議設立全歐洲紀念日,使歐洲從其極權──包括納粹黨和共產黨──的後遺中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