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國共產主義的來源,這方面的學術研究已經有不少,只是它沒有浮出水面來,沒有成為大眾掌握的知識。美國常識學者方偉應華人朋友的要求,匯總整理出《蠶食美國》和《欺詐大師》兩部紀錄片的資訊,加上他個人的觀察和思考,從1883年馬克思去世開始,探索共產主義運動如何輸入美國,以一條看不見的路徑滲透和影響美國。
英國的「費邊社」:共產主義運動的首個“俱樂部”
1883年3月17日,一個叫卡爾.馬克思的人在英國倫敦去世。前去參加馬克思葬禮的人寥寥無幾、清冷不堪,所以馬克思生前在歐洲並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是他給世界帶來的巨大災難,則是在他入土之後產生的。在他入土之後不到10個月的時間,馬克思的信仰者們就在倫敦成立了一個新的組織,叫做「費邊社」(Fabian Society)。為什麼叫「費邊社」?因為他們要施法公元前兩世紀的羅馬將軍昆圖斯.費邊。
說起費邊,他是古羅馬的執政官和非常著名的將軍,他最大的功績就是打敗了北非迦太基的大將漢尼拔。漢尼拔是個了不得的戰將,就像是項羽一樣的人物。
公元前3世紀,在地中海的中部和西部,有兩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一個是羅馬共和國,另一個就是北非的迦太基。迦太基就是今天北非的突尼斯,以及它東邊的利比亞和西邊的阿爾及利亞這些地方。迦太基的地盤一直還在往西邊擴展,再往上越過今天的直布羅陀海峽,直到今天的西班牙,當時叫做伊比利亞。
所以,羅馬帝國在地中海的北邊,迦太基在地中海的南邊,這兩強對峙了幾十年。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發生過三次大戰,叫做布匿戰爭(Punic wars)。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漢尼拔是主角,是迦太基的領軍主將。他當時面臨強大的羅馬,居然帶著他的一支步兵,長途跋涉,從直布羅陀海峽上去越過西班牙,然後再從北邊穿過今天的法國,走到羅馬共和國的北部,然後翻過阿爾卑斯山從北邊攻進羅馬。
漢尼拔在攻打羅馬的過程中,他其實是孤軍深入,也是寡不敵眾。但是漢尼拔是一個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他一聞他就知道對手的強弱,也知道自己的強弱,所以他每次都能以強擊弱。在與羅馬的三次大戰中,他都打贏了,滅掉了12萬羅馬大軍。
特別是第二次戰爭,是軍事學家和歷史學家們都熟知和津津樂道的,叫做「坎奈之戰」(The Battle of Cannae),漢尼拔用50000人的軍隊對陣羅馬86000人,他居然在一個平原上用少數的兵力把對方86000人的優勢兵力做成了一個反包圍,四面圍困,最後殲滅羅馬軍隊68000人,他自己則僅僅損失了6000人。這個戰例在西方軍事史上是一場最傑出之戰。因此當時羅馬面對這麽一位可以說是戰無不勝的對手是一籌莫展,一打就敗,無法戰贏。
直到最後費邊出馬。
費邊採用了一種非常規戰法,他不和漢尼拔決戰,也從不跟漢尼拔正面作戰,而是繞著漢尼拔的軍隊在打游擊,這邊打一下,那邊咬一口,當漢尼拔的人出去打糧時,費邊就派人打掉他的糧隊;或是當漢尼拔的軍隊睡覺時候,費邊的人就去攻擊一下;一直這樣拖著漢尼拔的軍力。費邊的這個戰術最初被羅馬人恥笑,說他拖延避戰,害怕漢尼拔,並送給費邊一個外號,叫做“拖延將軍”。但是最後,費邊終於戰勝了戰無不勝的漢尼拔之後,羅馬人才服氣、佩服費邊。
因此,羅馬的費邊將軍被西方歷史學家稱為“游擊戰術始祖”。在費邊之前,西方是沒有這種打法的,都是兩軍正面交戰。
那麼這個馬克思主義者成立的「費邊社」,就是意圖採用費邊戰術改變現存制度。這幫傢伙想改造社會,他們對社會不滿,認為當時的資本主義是罪惡的,他們要改變資本主義制度。但是他們發現,他們一旦直接闖出去改變社會,一碰到警察馬上就潰散了,一點力量都沒有。於是他們就得出結論,不能來硬的,不用攻擊現存的制度,而要利用現存的制度,包括混入現有體制內,這同樣可以達到最終奪取政權的目的。
這個「費邊社」的標志是一個烏龜,這是它最早的這個標志,烏龜下面著寫一行字:Whay I strike,I strike hard。
什麼意思?意思就是:我有的是時間,慢慢來,我有時間等待機會,等我咬的時候我會狠狠地咬。
「費邊社」徽章,就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黑色狼外面裹著一個羊皮。它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我喬裝打扮迷惑對手,直到我的機會來臨。
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共產主義,就是馬恩列斯毛的那個路數,它叫做暴力共產主義,用暴力打碎現有的國家機器、奪取政權。這一路的創始人,其實最早就是用暴力奪權的巴黎公社;之後就是俄國的“10月革命”建立了蘇聯;然後蘇聯再向中國輸出它的革命,就有了後來中共的暴力革命;之後它再輸出到越南、柬埔寨、古巴、安哥拉、秘魯等。這些在世界各地出現的,都是我們華人熟悉的共產黨,我們一直以來都認為,這就是共產黨了。
但是共產主義並不僅僅這一個版本,它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或者說另外一條路的源頭,那就是英國的這個「費邊社」。
蕭伯納與「費邊社」的意識形態
「費邊社」這一源頭它走的是非暴力共產主義道路。「費邊社」有一個重要人物,可是沒有幾個人知道他是「費邊社」的人,他就是曾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大文豪、劇作家蕭伯納。他是1883年馬克思死那一年讀了《資本論》,第二年1884年他就加入了「費邊社」。因為他的文筆了得,所以立刻就成為頭號筆杆子,撰寫了很多宣傳和平共產主義理念的文章和小冊子。
蕭伯納說過這麼一句話,他說:社會主義可以通過民主機構,以完全符合憲法的方式來實現。他還說了一句話就是:我是一個共產主義者,但是我不是共產黨員。那意思就是說,我雖然是共產主義者,但是我深藏不露,我表面身份不是這個。這就是蕭伯納這個話的意思。
方偉說,我從小到大在中國大陸長大,我只知道蕭伯納是個大文豪,如此而已,他的劇作寫得非常好。我相信中國大陸的人恐怕沒幾個人知道蕭伯納是個共產主義者。
那麼「費邊社」不僅不限制自己會員的活動,而且鼓勵他們參加英國的內閣,做內閣大臣、做高級行政官員,去從事工業,做工業家,去大學裡做大學校長,去教會裡謀主教的職位,或者做主教的隨從,或者直接加入其它各類團體⋯⋯他們通過這種各種各樣的途徑,把他們的意識形態灌輸給關鍵的決策人物。
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雖然列寧的暴力共產主義和「費邊社」的和平共產主義是兩條不同的路,但是雙方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意識形態上是同根的,只是採取的方式和側重點不一樣。
當時列寧聽說歐洲國家的共產黨人不願意和執政的議會合作的時候,他就批評說:我一再強調,共產黨必須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為了奪取政權可以做出任何許諾和妥協。
換句話說,就是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所以在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和中國共產黨的奪權過程中,它們的確是把暴力和欺騙的兩手都發揮到了淋漓盡致。它是暴力為主,但是它的欺騙,所有熟悉中共的人都了解,所謂“謊話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這就是暴力共產主義的特點。
但「費邊社」實質上也是類似的,只是它著重用和平演變的方式,但是它該用暴力的時候它還是會暴露它的本性。蕭伯納就說過這麼一句當時很有名的話:我已經清楚地闡明了,沒有收入的平均就沒有社會主義。他說:不管你願不願意,你在社會主義國家你都會被強制的,喂飽穿暖居住,接受教育、安排工作,如果發現你的操守和勤奮夠不上這樣的待遇,你可能就會被溫柔地殺死。那意思就是,你不聽話還是要把你殺掉的,你還是得規規矩矩地聽我們的話。
德國的「法蘭克福學派」: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二個據點
「費邊社」從1884年出現以後,這一脈非常重要的第二個據點,就是馬克思的老家。馬克思當時實際上是被德國驅逐出境的,那麼馬克思主義者後來就又回到了馬克思的老家德國,這就是德國「法蘭克福學派」。
這個學派是1929年在德國法蘭克福的哥德大學成立的一個重要的共產主義據點。而這個據點成立之後,在幾年之後發展得非常快,之後又從那邊來到了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以及後來的普林斯頓大學。「法蘭克福學派」它其實是歐洲的和平共產主義或者叫非暴力共產主義。它向美國的輸出,深刻影響了美國直到今天。我們今天在美國看到的一切,面臨的一切,都歸結於這一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輸入。
那麽「法蘭克福學派」究竟是什麼樣的主張?其實現在出現的“批判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就起源於「法蘭克福學派」。這個學派到底怎麼回事?都是什麼樣的人物?是如何發跡以及如何輸入到美國的?我們下次節目接著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