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美聯儲(Fed)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年會講話時發出最新警告:必需升息抑制通膨,高利率將持續一段時間。專家指,目前美國政府的大政府經濟思維,大筆支出、亂花錢,不利於緩通膨。
鮑威爾:持續保持限制性政策立場
鮑威爾在傑克森霍爾 (Jackson Hole) 全球央行年會演說時表示,「可能需要保持限制性政策立場一段時間,以恢復物價穩定。歷史紀錄對過早放寬政策已有強烈的警告。」
華盛頓政策研究公司LH Meyer的經濟學家Derek Tang表示,「限制性政策」意味持續升息,且保持在高檔一段時間。
台灣資深政經評論家吳嘉隆表示,如果通膨尚未完全壓下來,任何鬆動的貨幣政策,都將使前功盡棄,讓其維持在高檔,甚至上升。
他向希望之聲分析:「所以他(美聯儲)必須全力阻止,硬把通膨拉下來。通膨出現下行的趨勢,才可以真正鬆一口氣。而且通膨的目標必須先降到6%以下,然後降到3%以下。目前8.5%仍然太高,如果一直保持在7%、8%那不行,後面會扶搖直上,會超過10%的。」
提高利率政策雖然會減緩投資、支出及招聘速度,會給家庭和企業帶來一些痛苦,但也將帶來通脹水平的下降。鮑威爾表示,「這些是降低通脹的不幸成本。但如果不能恢復價格穩定,將意味著更大的痛苦。」
鮑威爾說,美聯儲不會被一兩個月的數據所左右。正在有目的地將政策立場轉移到一個足以限制通脹率返回到2%的目標水平。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經濟專家謝田教授向希望之聲表示,通脹太嚴重,美聯儲勢必加息;但會令經濟放緩。
他說:「我們知道美國連續兩季度經濟放緩,現在如果繼續加息,讓經濟進入衰退,這是他們擔心的。但如果美聯儲不升息,通脹就會更嚴重。所以他們還會繼續加息,打擊通貨膨脹,這是最主要的目標。」
26日,金融市場被猛烈拋售,美股三大指數收盤跌幅都超過3%,道瓊工業指數重挫逾1000點,黃金急跌,短端美債收益率躥升,美元急速拉升。
惠譽信評公司首席經濟學家Brain Coulton表示,市場收到的訊息是,鮑威爾顯然打消貨幣政策將在2023年某個時候轉向的預期,這代表利率將升到中性水準以上,未來幾次會議將繼續大幅升息,且2023一整年都可能保持在高點。
謝田分析:「市場的反應是可預期的。任何時候只要美聯儲加息,因為更多的資金、資本會吸引到儲蓄中來;很多資金會從股市中撤出來。股價肯定是下跌。」
鮑威爾表示,9月20至21日利率決策會議的升息幅度將取決於通膨及就業數據。市場預期9月升息3碼的機率高達60%。
吳嘉隆表示,鮑威爾這次的講話,就是確認美聯儲對抗通膨是首要任務;就是不惜犧牲經濟增長的代價,也要先把通膨打下來。因為,如果通膨持續維持在高檔,租金跟工資會出現落後補漲,要求彌補通膨帶來的損失,它要漲價。
「這個漲價本身會帶動新一輪的物價上漲;因為成本拉高了,企業只好再漲價。」吳嘉隆說:「先是物價漲造成工資漲,工資漲了之後,成本上升,企業只好再漲第二輪物價。物價又出現第二輪漲,然後就『螺旋性上升』,通膨在這種情況下會失控、會惡化。」
專家:大政府經濟思維亂花錢給通膨添柴火
謝田亦認為,基本上美聯儲已對外表示,9月份將繼續加息,還可能相當大幅度的加息,必須解決通脹問題;但現在,美國政府的政策令解決通貨膨脹問題越來越困難。
他指出,通脹的真正原因是美國政府大筆的支出、亂花錢印鈔票。「剛又通過一將近5千億美元的支出,現又通過免除學生貸款,可能涉及3到6千億美元。這種情況下繼續升息,不一定會把通貨膨脹降下來。所以看來,升息步伐不會放緩。」
吳嘉隆亦指,美國民主黨走大政府經濟思維,給予很多財政補助、財政刺激,是提振、拉高總需求,都是給通膨添柴火;不利於緩通膨。「會逼美聯儲更加深升息,用貨幣緊縮來抵消財政的寬鬆。所以最後升息一定要升到經濟衰退,而且是大幅衰退。」
此前兩次會議上,美聯儲官員每次都將聯邦基金基準利率提高0.75個百分點。最近一次在7月份,基準利率達到2.25%和2.5%之間。是40年來,使用聯邦基金利率作為(貨幣政策工具的中介)目標以來,短期利率增長最快的一次。
7月13日,美國政府公布,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衡量通膨率的重要指標)年增9.1%,超過預期的數據(8.8%)。達到40年來最高點。
另一方面,日前資深時事評論員趙培在《微視頻》節目表示,中共懼怕美聯儲加息,因中國經濟形勢面臨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和國企債務危機,都需要錢。美聯儲加息,國際資本會回歸美國。中共需設法保證資金不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