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軍方本週在南部赫爾松地區大反攻已進行18輪攻擊,對俄軍造成嚴重打擊,俄軍後勤補給已被破壞到無法儲備程度。烏東的戰況持續膠著,傳普京下令9月15日前完全佔領頓內茨克。外媒曝光已有超過900名俄國軍事菁英陣亡,造成俄羅斯難以彌補的損失。普京9月1日無預警到訪俄國飛地-加里寧格勒,對學童談前蘇聯史觀的重要性,波蘭認為,普京企圖嚇唬歐盟和北約。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團隊抵達烏克蘭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視察後表示,核電廠的「物理完整性」已多次遭到破壞,對此深感憂慮。G7、歐盟擬對俄國石油及天然氣進口制定價格上限,俄國放話將切斷供應。
烏空軍回來了 反攻烏南赫爾松轟炸18次 俄軍損失重大
烏克蘭的戰機與飛行員曾因俄烏戰爭的過度損耗,一度在戰場上消聲匿跡,在俄軍發動烏東決戰時,天空上一度只剩下俄軍戰機;不過在這次的赫爾松大反攻中,烏軍特遣分隊先炸了克里米亞的俄國空軍基地,再罕見派出「蘇-25」配合海馬斯火箭炮等武器持續攻擊俄國陣地,徹底掌握了赫爾松地區的制空權。外媒指出,烏克蘭已經奪回赫爾松市周邊的四個點位。
烏克蘭南部司令部表示,本輪反攻襲擊了包括渡口等,針對俄軍的指揮所、哨站、彈藥、燃料的倉庫,以及後勤及運輸設備,進行18次打擊。橫跨第聶伯河的3座主要橋樑,安東諾夫斯基大橋(Antonivka Road Bridge)、Kakhovskyi橋和Dariivskyi橋,將是烏軍近期的目標之一。
烏克蘭軍方發言人納塔利婭·胡梅紐克表示,敵人遭受到極大的損失,人力減少幾十到幾百人,設備也被燒毀,俄軍的後勤補給已被破壞到無法儲備的程度。
不過俄軍也持續砲擊鄰近赫爾松北部邊界的十幾個烏克蘭村鎮。
烏東戰況膠著 普京下令2週內攻下頓內茨克 外媒曝俄逾900名軍事菁英陣亡
據《基輔郵報》(Kyiv Post)9月2日報導,烏克蘭總參謀部主要作戰局副局長赫羅莫夫(Oleksiy Hromov)1日在簡報中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已向軍隊下令,在9月15日前完全控制烏東頓內茨克州全境。
赫羅莫夫說,俄軍持續控制哈爾科夫、盧甘斯克、頓內茨克、札波羅熱、赫爾松和尼古拉耶夫等各州的佔領區,試圖為恢復攻勢創造條件,同時也一再依據普京的指示調整計畫和行動,以在9月15日前抵達頓內茨克州的行政邊界。
他進一步透露,根據收到的情報,由於人員損失慘重,俄國武裝部隊最高指揮部決定解散第31獨立近衛空中突擊旅,以及第22獨立近衛特別用途旅,目前這兩個旅的存活兵員不到20%。此外,俄軍正在重新集結駐盧甘斯克─頓內茨克的中央軍區部隊,朝庫拉霍夫(Kurakhiv)方向前進,並調動最近成立的第3軍團到俄烏邊界,但目前仍不清楚其計畫攻擊的目標。
據CNN報導指出,普京曾宣言將佔領親俄分離主義地區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所有地帶,但烏軍仍實質控制著頓涅茨克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烏軍總參謀部1日表示,俄軍再次試圖從多個方向進攻,向斯洛維揚斯克(Sloviansk)及巴赫穆特(Bakhmut)、阿夫迪伊夫卡(Avdiivka)兩個城市發起攻擊。不過,俄軍的嘗試屢屢挫敗,最終均已撤退收場,頓內茨克東部地區的局勢幾乎沒有改變。
此外,據BBC俄文版指出,俄軍有超過900名具有高度專業或專長的軍事菁英陣亡,其中151人隸屬格魯烏(GRU)特種部隊,國家近衛軍(Rosgvardiya)則有245員死亡。至少16人是特種部隊菁英「栗色貝雷帽」成員。
消息來源還提到,有20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和聯邦警衛局(FSO)官員也在烏克蘭戰場中身亡。另據公開資訊揭露,俄精銳部隊「第331近衛空降團」損失最為慘重,超過80名軍官陣亡,當中包括指揮官蘇哈列夫(Sergey Sukharev)。
西方和俄國軍事專家表示,俄軍的聯合軍事單位並沒有做好突擊烏克蘭的準備,使得俄國的特種部隊、海軍陸戰隊和空降部隊得去執行通常交由步兵處理的任務,認為這些菁英的陣亡對俄國來說是難以彌補的損失。
想開第二戰場?普京無預警赴飛地宣揚主權 波蘭:嚇唬歐盟和北約
俄新社(Sputnik)報導,普京9月1日在向已逝蘇聯末任領導人戈爾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致哀後,就動身前往俄羅斯在歐洲的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這是俄烏軍事衝突半年多來,普京第一次出現在波羅的海沿岸。他參觀了當地博物館、劇院和教育園區,並與加里寧格勒州州長會談。
路透社則報導,普京9月1日在加里寧格勒的一個教室裡,與一群從俄國各地選出的學童見面,利用俄國新學年的開學日「討論何為最重要的一課」,強調教授俄方觀點歷史敘事的重要。在長達1小時的問答階段,普京表示,對烏東地區兒童不知道烏克蘭曾和俄羅斯一樣同屬蘇聯感到十分震驚,改正這個現象是至關重要的事。他並重申是迫於無奈,才派兵到烏東保護講俄語的民眾。
普京說,讓俄羅斯及烏克蘭俄佔地區的學校,教授俄國政府核准的課程是非常重要的事。普京還稱2014年導致烏克蘭親俄總統下台的抗議浪潮是「政變」。
俄版課程很大程度是否定烏克蘭1991年獨立以來的主權和歷史。
烏克蘭及盟國駁斥烏東俄語居民遭迫害的說法,稱這是俄羅斯試圖奪取更多烏國領土、並推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y)的一個藉口。
對此,波蘭副外交部長雅布隆斯基(Pawel Jablonski)則表示,波蘭政府正在持續監測普京的動向,已經掌握了一些不能公開透露的情報數據。俄羅斯將武器存放在加里寧格勒飛地,是為了嚇唬歐盟和北約,普京這樣的視察可視為一種象徵性的聲明。
俄羅斯國防部8月發布了俄空軍一架米格-31戰鬥機降落在加里寧格勒俄空軍基地的影片,並稱3架攜帶高超音速導彈的米格-31戰機已部署到該地。
波蘭新聞網稱,加里寧格勒這個在地圖上不起眼的區域,實際上是俄羅斯踩在北約和歐盟大門上的一隻鞋。這個位於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巨大兵營是一顆潛在的不定時炸彈,普京可以用加里寧格勒來勒索歐盟和北約鄰國。
路透社8月31日報導,德國聯邦國防軍參謀總長佐恩(Eberhard Zorn)表示,俄羅斯有開闢第二條戰線的空間,絕不能低估俄國的軍事實力。而飛地加里寧格勒就是一個潛在的熱點。俄羅斯曾威脅若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將在飛地部署核武器和高超音速武器,對北約構成龐大威脅。
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札波羅熱核電站「物理完整性」遭破壞
據德國之聲報導,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率領的專家團隊,9月1日抵達烏克蘭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視察,在參觀幾個小時之後他表示深感憂慮,「很明顯,該核電站及其物理完整性已經多次遭到破壞……這樣的事情再也不能發生了。」
葛羅西說,已經能夠參觀整個核電廠區,看到應急系統和控制室等關鍵區域,專家團隊現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來完成技術方面的分析。「我們哪兒也不去。國際原子能總署現在就在那裡,就在核電廠裡,不會離開——將會留在那裡。」
葛羅西已經離開,但他說,專家們將留在該設施,他將持續關注,直到局勢恢復正常,這些專家將對現場發生的情況提供公正、中立和技術性的評估。
IAEA專家團隊當天因該核電廠附近砲火不斷,而延誤幾個小時到達。葛羅西說:「有些時候,火力很明顯,有重機槍,有迫擊炮。有兩三次,對我們所有人來說,真的非常令人擔憂。」
由於砲擊,該核電廠的一個反應爐在當天被迫關閉。
俄烏互相指責對方的炮擊行為,基輔指責莫斯科利用該核電廠掩護其部隊,莫斯科否認這一指控,同時拒絕撤軍的要求。該核電廠仍由堅守在此的烏克蘭工作人員管理運行,但所在區域已被俄軍佔領。
俄軍2月底入侵烏克蘭不久後,就佔領這座歐洲最大的核電廠,成為國際深切關注的焦點,擔憂周邊的砲火可能造成核災難。
G7、歐盟擬對俄國石油及天然氣進口制定價格上限 俄揚言切斷供應
法新社報導,七大工業國組織(G7)財長9月2日開會討論美國政府提議的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G7表示,正致力合組一個「大聯盟」以支持這項措施,來切斷莫斯科對烏克蘭發動侵略的主要資金來源。法國官員則敦促小心謹慎,表示歐盟27個成員國全數同意後才能做出最後決定。
CNN報導,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國際紛紛祭出制裁,莫斯科也提高石油價格以示反制,國際能源總署(IEA)7月表示,雖然俄油出口達去年8月以來最低,但由於價格上漲,今年6月出口收入單月成長7億美元,比去年平均水準高出40%,為此美國提議透過設定油價上限來解決此一問題。
能源價格飆升讓歐洲家庭首當其衝,歐洲政府現在正面臨緩和通膨高漲的壓力。
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繼G7宣布後在記者會指出,「俄羅斯在經濟上受益於俄烏戰爭導致的市場不確定性,從石油出口獲取龐大利潤,我們想要堅決對抗。」
對此,俄國副總理諾瓦克(Alexander Novak)前一天放話稱,該措施會摧毀全球市場,將對實施價格限制的國家斷供石油。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此前則警告,採取價格上限措施「將導致石油市場嚴重不穩定」,並迫使歐美消費者付出代價。
此外,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德國指出,歐洲需要對俄羅斯管道天然氣實施價格上限,以阻止普京試圖操控歐盟能源市場。「我堅信現在是該對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價格設定上限的時候。」
俄羅斯前總統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則在通訊軟體Telegram發文稱,如果歐盟推動對俄羅斯天然氣的價格上限,俄羅斯將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
相關新聞:
戰力大比拚!俄最大危機年底浮現 烏情報出招下階段目標 國際原能總署抵札波羅熱核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