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逾半年,外界評估俄軍人力與軍備損失慘重情況下,俄羅斯總統普京9月7日公開強調,「我們沒有失去任何東西」。普京前一天親赴遠東視察多國聯合軍演,中共首度動員三軍種兵力參與,消息指普京下週將會晤中共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中俄天然氣交易改用人民幣盧布結算,兩國動作頻頻釋放什麼重要訊號?傳俄羅斯準備向朝鮮購買彈藥一事,俄國否認,美國安高層則認為,此舉顯示普京有多麼絕望。
歐洲究責俄羅斯方法再添一項,波羅的海3國開第一槍,9月中前實施限制俄國公民入境。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不會將俄國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白宮認為此舉並非向俄羅斯追責最有效方式。國際原子能總署提出報告指出「目前狀況堪憂」,敦促札波羅熱核電廠周邊闢建安全區。
視察軍演釋訊號 普京宣稱對烏軍事行動「沒有失去任何東西」
俄烏戰爭已逾半年,據《衛星通訊社導》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9月7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出席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致詞時稱,「我確信我們沒有失去任何東西(自在烏克蘭開展軍事行動以來),也不會失去任何東西。主要收穫是加強了我們的主權,這是當前情勢的必然結果。」
普京認為,無論是在世界範圍內還是在國內,都一定存在對該行動的兩極分化,「但我相信這只會有好處,因為一切不必要的、暫時的,以及阻礙我們前進的東西都將被回絕,我們將獲得動力和發展速度,因為現代發展只能建立在主權基礎。」
普京還堅稱,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幫助在烏東頓巴斯生活的民眾。「這是我們的義務,我們將履行到底。」
然而,《新聞周刊》(Newsweek)8月24日報導,據《富比士》(Forbes)估算,俄羅斯在半年的俄烏戰爭期間,損失了價值165.6億美元的12,142件裝備,而這還不包括飛彈在內,其中最昂貴的5大軍事裝備損失加起來就超過10億美元,最慘痛昂貴的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Moskva)飛彈巡洋艦,價值7.5億美元。
姑且不論以上國家軍備的損失,前線俄國士兵傷亡也很慘重,英國防部5月時曾表示,俄國已折損近1/3地面部隊,而美國五角大廈8月初則預估,已有8萬名俄國人在前線喪命或受傷。而這些因戰爭喪命的俄國士兵,換得的卻是國家領導人普京雲淡風輕地說「我們沒有失去任何東西」?然而普京卻聲稱,出兵烏克蘭的行動是為了解救頓巴斯民眾?更不禁令人懷疑,普京口中所謂的加強了「我們的主權」究竟是指「誰的主權」?
俄羅斯出兵最初企圖佔領整個烏克蘭,但遭遇嚴重挫敗後,就專注於佔領更多的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該地區由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組成,只要拿下其中一個,普京便能向國內展示所謂的戰果,而這是他目前非常需要的成果,以支持他繼續這場侵略戰爭,月初他已下軍令在本月15日之前攻下頓內茨克。
此外,前一天(9月6日),普京親赴遠東地區視察「東方-2022」(Vostok-2022)多國聯合軍事演習,這場4年一度的軍演於1日展開,中國、印度、白俄羅斯、敘利亞等國參與,共動員5萬多名兵力,以及140架戰機、60艘船艦等共5,000項武器投入,預定7日結束。
這場軍演被解讀為普京企圖釋放重要訊號,即儘管俄烏戰爭仍在持續,但俄軍仍有餘裕可正常進行其他活動。
但事實上,在俄烏戰爭中,俄軍遭受嚴重的人員和裝備損失,並在占據烏克蘭約1/5領土後,戰事進展陷入停滯。
此外,這場軍演與2018年30萬名士兵參加軍演相比,人數大幅減少。不過,西方軍事分析人士認為,莫斯科宣稱的這兩次軍演人數都太過誇大。
而這次軍演是中共首度動員三軍種兵力,參與單場俄羅斯軍演,旨在展現中俄與日俱增的防衛合作關係。中共派出超過2,000名部隊、300多輛各式軍用車輛、21架戰鬥機和3艘軍艦參演,俄中戰艦演練利用防空火砲擊退敵人空襲行動,也在日本海演練反艦、防空和反潛防禦任務。
普京和中共國家領導人習近平2月初在北京舉行冬奧時,宣布建立「無限制」的戰略夥伴關係,承諾更緊密地合作對抗西方。
習近平普京下週會晤 雙方天然氣交易改人民幣盧布結算 中俄頻動作凸顯什麼?
《CNN》報導,俄羅斯駐中大使傑尼索夫(Andrey Denisov)9月7日證實,普京下週將在烏茲別克與習近平會晤,這是普習2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首次面對面會談,2人將討論的議題受到外界揣測熱議。
習近平下週開始出訪中亞國家,預計14日到訪哈薩克,15、16日出席在烏茲別克第二大城撒馬爾罕(Samarkand)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這是習近平在中共病毒(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後,首次出國訪問行程。
另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長、號稱中共政權第三把交椅的栗戰書,7日出席在俄遠東地區海參崴(Vladivostok)舉辦的東方經濟論壇(Eastern Economic Forum),也會和普京見面。
此外,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6日表示,俄國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結算改用人民幣和盧布。此前雙方被認為是按美元計價結算。分析指出,此舉有意對抗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美歐。
報導說,俄氣總裁米勒(Alexey Miller)與中石油董事長戴厚良舉行了會晤,討論兩家公司之間廣泛的合作領域,簽署了「東線」-「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的長期天然氣銷售合約補充協議。
俄羅斯自2月發動侵略烏克蘭戰爭逾半年,引發國際社會強烈撻伐與嚴厲制裁,目前尚未達成任何戰略目標,而烏克蘭獲西方多國支援,近日展開南部大反攻已傳捷報,而俄軍在戰場上卻每況愈下。中共8月則因不滿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對台灣施加「圍台軍演」報復,升高台海危機,被國際強烈譴責,反而使國際聚焦中共威脅甚於俄羅斯,同時促使更多國家國會陸續訪台聲援,成為一種國際趨勢。在此國際情勢背景下,中俄兩國近期動作頻頻,不管是軍演或領導人高調會晤,習近平與普京意圖對外展現的中俄強力結盟,凸顯的恐怕是兩大極權國家領導層心中的不安與蒼白無力感。
俄擬向朝鮮買彈藥 白宮國安發言人:顯示普京多麼絕望
不僅俄中抱團取暖,俄羅斯也開始向前蘇聯共產黨小弟朝鮮當局討救兵,《紐約時報》引述美國情報指出,俄羅斯準備向朝鮮採購數百萬枚砲彈和火箭彈。
對此,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表示,先前俄羅斯從伊朗購買無人機,現在要從朝鮮買砲彈,這顯示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因為俄烏戰爭遭受極大痛苦,這也顯現出俄羅斯向伊朗、朝鮮等國家尋求援助時,普京有多麼絕望。
俄國駐聯合國大使涅班濟亞(Vassily Nebenzia)則駁斥《紐時》報導,表示他並沒有聽說過此事,並聲稱《紐時》發布假新聞。涅班濟亞也說:「我只能笑了。」
不過,美國也表示目前雖看到俄朝接觸的各種跡象,但還沒有跡象顯示俄羅斯「已經購買朝鮮武器」,也沒有跡象顯示有任何朝鮮彈藥已進入烏克蘭戰場。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巴特爾(Vedant Patel)在記者會則說,若俄羅斯向朝鮮購買武器將違反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措施,這項採購行為也表明,俄軍繼續遭受嚴重供應短缺,因為國際間對於俄羅斯出口管制,以及對俄羅斯做出制裁。
《路透》報導,前英國駐朝鮮大使摩根(Alastair Morgan)則指出,雖然目前沒有任何資訊可以驗證俄羅斯購買朝鮮彈藥,但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很確定朝鮮會把武器賣給任何買家。摩根曾在2015年至2018年擔任英國駐朝鮮大使,同時也是負責監督對朝鮮制裁行動執行狀況的聯合國專家小組成員。
監視朝鮮的「北緯卅八度」(38North)計畫主任陶恩(Jenny Town)則表示,普京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近期曾發表聲明承諾兩國會有更加深入的合作,因此「俄羅斯向朝鮮買彈藥」可說是非常具有可信度。陶恩指出,有報導聲稱俄羅斯向朝鮮供應小麥和石油,顯然朝鮮也不是免費獲得補給。
波羅的海3國開第一槍 9月中前實施限制俄國公民入境
對俄羅斯的究責再添一項,據路透社報導,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外交部長9月7日表示,這3個歐盟(EU)成員國已同意,將限制俄羅斯公民從俄國與白俄羅斯入境。
拉脫維亞外長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evics)說,「過去數週到數個月,俄國公民持申根簽證穿越邊界的情況急劇增加,這變成一種公共安全問題,也是一種道德上和政治性質的問題。」
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後,俄國與歐盟已取消飛機直飛,俄國人若要入境歐盟,所剩選項無幾。歐洲國際邊界管理署(Frontex)稱,自俄侵烏以來,已有超過100萬俄羅斯公民經陸路進入歐盟,其中大部分經由芬蘭和愛沙尼亞。
林克維奇斯表示,波羅的海3國預期,待各國政府正式同意後,這項入境禁令將在9月中前落實到位。但基於人道和家庭理由,以及卡車司機、外交官員等身分除外。
這將是歐盟境內首見這類計畫,但愛沙尼亞8月18日起已實施一項比較寬鬆的禁令,只禁止俄國人持愛沙尼亞當局核發的申根簽證入境。
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之前曾向路透社表示:「對俄羅斯遊客和其他一些類別的旅客實施簽證禁令,將是對俄羅斯在歐洲心臟地帶發動種族滅絕侵略戰爭的適當回應,這場戰爭得到絕大多數俄羅斯公民支持。」
不會將俄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 白宮:非最有效究責方式
俄羅斯於今年2月底無預警攻打烏克蘭,引發各國撻伐,不過針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提出,應將俄羅斯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美國方面一直未給予肯定回應。對此,美國總統拜登9月5日表示,不會將俄羅斯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
白宮發言人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6日指出,將俄羅斯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並非追究俄羅斯責任最有效或最有力的方式,拜登總統表示若這樣做將對向烏克蘭提供援助的行動造成阻礙,對於援助團體和企業參與聯合國和土耳其斡旋的協議也將造成阻礙,可能會影響烏克蘭糧食出口以及通過黑海運輸貨物的交易,同時也會削弱前所未有的、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究責非常有效的多邊聯盟,也可能破壞多邊聯盟在談判中支持烏克蘭的能力。
尚皮耶也強調,美方當然支持採取進一步的方式對俄羅斯發起戰爭進行問責,並指目前對俄進行出口管制制裁,就是嘗試將俄羅斯與全球經濟做出區隔的努力,且也在持續發生影響。
若被世上最大經濟體美國貼上「支持恐怖主義國家」標籤,將產生廣泛影響,因為許多企業和銀行不願冒著遭美國檢察官採取法律行動的風險。
在被詢及拜登的決定時,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表示,現在未將俄羅斯列入,「並不意味永遠不會」。
「我們感謝美國持續為烏克蘭所做的一切,但在這個特定問題上,我們不會退縮,將繼續堅持立場,因為這確實是正確的決定。」
「目前狀況堪憂」 國際原能署促札波羅熱核電廠周邊闢安全區
法新社報導,俄軍3月時奪下歐洲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Zaporizhzhia nuclear complex),但當前核電廠附近持續遭受攻擊,引發核災疑慮。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上週派14人專家團隊赴核電廠視察,6日提出報告指出「目前狀況堪憂」、核電廠周邊應闢建安全區。
報告寫道:「現在亟需臨時措施以防核災意外…這可透過即刻建立核子安全和防護區來達成。」
札波羅熱核電廠幾個月來都在苦撐,重要的冷卻系統處於危險之中,供電線路品質堪憂,廠內烏克蘭運營人員得在砲火陰影下工作。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5日表示,由於砲擊引發火災,已將核電廠最後一座運作中的反應爐卸載,並與電網切斷連結。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痛批,這是俄方在兩週內第二次導致核電廠與電網斷聯,距離核災僅有一步之遙。
IAEA的報告指出,檢查人員發現俄國把軍事裝備放在核電廠建物內,廠內存放新核燃料和放射性廢棄物的建築均有損壞。報告指出,電廠烏方操作員無法進入包含冷卻池在內的某些區域,甚至電廠應變中心也有破壞,現正被俄軍人員使用。
澤連斯基表示,他對報告指出俄軍佔領核電廠的事實表示歡迎,並說闢建安全區的建議若是為達成非軍事化,烏方會支持。
俄烏互控對方砲擊核電廠區域。據《紐約時報》報導,冒著戰場風險前往核電廠視察的IAEA調查人員全都對情況嚴重憂心。這次帶領團隊前往的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Grossi)在安理會視訊發表報告與談話時說:「各方在玩火,很可能發生一些極具災難性的事故。」
報導指出,IAEA的報告凸顯幾乎沒人能對札波羅熱核電廠危機插手,IAEA不僅無力阻止電廠周邊的持續交戰,甚至檢查人員還在電廠時都會遇到砲擊,一度還得被迫找掩蔽。
烏克蘭官員在報告發布前指責檢查人員不願將砲擊歸咎於俄羅斯。
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涅班濟亞(Vasily Nebenzya)6日在安理會表示,很遺憾這份報告未指責烏克蘭發動攻擊。
葛羅西在安理會的視訊會議說,能理解相關立場,「但在目前情況下,依證據說話非常重要」。
位於美國麻州的「憂思科學家聯盟」(UCS),核電專家黎曼(Edwin Lyman)表示,要求檢查員歸咎誰該為電廠周邊的砲擊負責毫無道理。「他們沒有確定彈藥來源的專業知識,那也不是他們該做的。」
烏克蘭官員堅持,最明確和安全的解決方案是讓俄軍離開核電廠。但俄大使涅班濟亞在安理會卻表示,這次IAEA視察清楚表明電廠運轉正常,「沒有來自內部的威脅」,真正的危險來自烏克蘭部隊的砲擊。
相關新聞:
普京將親征頓巴斯?傳俄向朝鮮買軍火 美退將預言俄軍將投降 烏準備反攻克里米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