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邊防管控人員周一(19日)阻止了11名俄羅斯公民入境。立陶宛內政部證實,這是自本月初地中海三國和波蘭四國總理簽署了一項拒絕以 “旅遊、文化、體育或商業” 為旅行目的的俄羅斯公民通過其邊境進入歐盟和申根區的協議後的又一起阻止了俄羅斯公民入境的行動。
綜合媒體報道,本月8日,地中海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和波蘭四國總理簽署了一項協議,以 “保護公共政策和內部安全以及整個申根區的安全” 為由拒絕以 “旅遊、文化、體育或商業” 為旅行目的的俄羅斯公民通過其邊境進入歐盟和申根區。波羅的海三國於19日開始對俄羅斯公民實施 “陸海空” 入境限制措施。
俄羅斯和歐盟 2007 年簽署有關簽證方面的協議。根據協議,俄羅斯人申請歐盟的簽證相對比較容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依然有大量的俄羅斯人進入歐盟。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統計,過去半年進入歐盟的俄羅斯人大概有 100 萬人次,數量還是很大。
報道說,在過去半年,歐盟收緊簽證的對象主要是他們認為跟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關係比較密切的人、政府的高官、一些國有企業、一些重要人士。但例外者包括歐盟居留卡持有人、歐盟公民家屬、有人道主義案例者、現任外交官、交通運輸業僱員和俄羅斯異議人士以及各國長期居留簽證持有人。
捷克共和國雖然與俄羅斯並不接壤,但成為第一個停止向俄羅斯公民發放簽證的歐盟國家,在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的第四天(28日)就實施了這樣的限制。
5月,歐盟開始了對俄羅斯官員和商人的旅行限制,並禁止所有來自俄羅斯的航班入境,只維持鐵路和公路聯繫。
7月30日,拉脫維亞外交部長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evics)在推特上發文譴責 “俄在烏克蘭葉連諾夫卡殺害戰俘”,並呼籲歐盟對俄公民實施旅遊簽證禁令。但對接壤國家無法阻止俄羅斯公民通過第三國進入本國境內表示擔憂,因為邊境交通驅動着地方貿易,一旦實施,邊境兩側地區的經濟都會受到打擊,
BBC數據顯示,有 70 萬的俄羅斯人進入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五個國家。
芬蘭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也表示,她認為向俄羅斯公民發放的旅遊簽證應該受到限制,並呼籲在歐盟範圍內實施相關禁令。芬蘭雖然與俄羅斯接壤,但長期保持邊境開放政策。
8月12日,歐洲聯盟(EU)輪值主席捷克共和國的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 (Jan Lipavsky)發表聲明說,“歐盟所有會員國對俄國人斷然停發籤證,可能成為另一項非常有效的制裁措施。”
31日,歐盟成員國外長在捷克布拉格(Prague)舉行的會議上達成 “政治共識”,同意中止歐盟與俄羅斯簽證便利化協議。此前,歐盟已收緊了對俄羅斯官員和商界人士的簽證限制,而此次 “歐盟-俄羅斯簽證便利化協議” 的中止,則意味着俄羅斯人在申請歐盟國家的簽證時會變得更加困難,他們將等待更長時間,並支付更高的簽證費用。
據報道,針對是否對俄羅斯實施全面旅行禁令,各成員國分歧明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希望能夠全面禁止俄羅斯人入境,並表示如果無法在歐盟層面達成一致,它們將 “自行採取措施” 阻止俄羅斯人入境。法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匈牙利等國則反對這一提議,認為這將產生 “反作用”。
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之前表示,歐盟已經對俄羅斯的領導層和許多支持戰爭的個人採取了制裁。他說:“我們將繼續這樣做”。肖爾茨補充說,對所有俄國公民的全面旅行禁令將破壞這些針對性制裁的目的和效果。
對於歐盟的這一決定,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Dmitri Peskov)當天回應表示,針對俄羅斯的簽證禁令是西方國家 “反俄議程” 上的又一實例,歐洲一些國家的行為既不理智又缺乏理由。
俄羅斯副外長亞歷山大.格魯什科(Alexander Grushko)稱,歐盟暫停執行簡化與俄簽證制度是 “朝自己的腿腳開槍”,俄必將採取報復措施。
歐盟理事會本月9日宣布,歐盟將從9月12日起全面中止與俄羅斯的簽證便利化協議。聲明指出,俄羅斯公民申請歐盟國家簽證的費用將從當前的35歐元增加至80歐元,歐盟國家對俄羅斯人發放新簽證的程序將更加嚴格、需時更長。
16日,瑞士再次與歐盟站在同一路線,採取類似歐盟的措施,決定 “完全” 暫停放寬俄羅斯人簽證制度的協議。瑞士於2009 年與俄羅斯簽署了一項旨在放寬發放俄羅斯人簽證的協議。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個中立國,也是全球最為人熟悉的永久中立國。傳統採取中立政策的瑞士,在烏克蘭戰爭開始後的幾天里,打破了慣有的保留態度,與歐盟所採取的經濟制裁俄羅斯路線保持一致。
瑞士聯邦總統卡西斯(Ignazio Cassis)表示, 瑞士將放棄 “中立” 的承諾,要向俄羅斯實施制裁,並且制裁手段將與歐盟一致。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對瑞士決定表示支持,認為有瑞士的參與,所有制裁措施將增加力度。
專家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意外地令歐盟國家出現了空前的 “團結”,更改變令一些中立國家的立場。而這樣的結果對俄羅斯的 “盟友” 中共來說無疑是一種震懾。